APP下载

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男人

2019-05-14木蹊

润·文摘 2019年1期
关键词:釜山偏差海浪

木蹊

2018年10月23日,被英國《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全线贯通。至此,港珠东西,长虹卧波,天堑南北,通途无阻。这个超级工程,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

时间拨回到2005年,那一年建设港珠澳大桥计划刚刚提出,但现实情况是,在沉管隧道领域,中国的技术还无法望及国际水平。

如此情况下,国外媒体都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难”。其费用之高、难度之大、风险之大,吓退了无数前来应标的公司!

可这个重担,偏偏就落在了工程师林鸣身上。大桥总工程师林鸣形容,“33节沉管,装上去,对接好,像连续33次考上清华,难度可能还要更高。”

林鸣一宿未眠,坐待天明。

为了准备这个工程,2007年,林鸣带着工程师们,去全球各地考察桥梁工程,当时世界只有2条超过3公里的隧道,一个是欧洲的厄勒海峡隧道,还有一个是韩国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

当林鸣带着团队来到釜山时,向接待方诚恳地提出,能不能到附近去看一看他们的装备,却被拒绝了。

从釜山回来后,林鸣更加坚定一个决心:港珠澳大桥一定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有外海沉管安装经验的公司来合作。

于是,他们找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合作,人家开了个天价:1.5亿欧元!当时约合15亿人民币。跟荷兰方面谈崩了之后,林鸣和他的团队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可以走:自主攻关!

2013年的5月1日,林鸣和他的团队,在海上连续奋战了整整96个小时,5天4夜没合上眼,终于,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成功安装!

第一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后面32节安装都可以简单复制,严苛的外海环境和地质条件,使得施工风险不可预知。

在第 15节沉管安装时,他们碰到了最恶劣的海况,珠江口罕见地只有不到10度,海浪有一米多高,工人都被海浪推倒在沉管顶上。E15的安装计划只好就此搁浅。

第二次安装在2015年大年初六,为了准备这次安装,几百个人的团队春节期间一天也没休息,但是当大家再一次出发,现场出现回淤,船队只能再一次回撤。这样下去这个工程还能完工吗?拖回之后,许多人都哭了。

每到关键和危险的时刻,林鸣都会像“钉子”一样,几小时、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地“钉”在工地。只有体型的变化暴露了一切:他瘦了整整40斤。

2017年5月2日早晨日出时分,最后一节沉管的安装,终于完成了,而此时的林鸣,却在焦急地等待最后的偏差测量结果。

偏差16公分,这于水密工程而言算是成功。但林鸣说:不行,重来!“如果不调整的话,会是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里,一个永远的偏差。”经过重新精调,偏差降到了不到2.5毫米!那一夜,他睡了10年来的第一个安稳觉。

蓝天为卷,碧海为诗;深海白豚,踏浪伶仃。2018年10月23日的港珠澳大桥上面,林鸣又来了一次奔跑,这一次,他跑得最为痛快。

(墨晗摘自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号)

猜你喜欢

釜山偏差海浪
50种认知性偏差
樊应举
加固轰炸机
《釜山行》续集定名《半岛》
真相
“韩流”
海浪协奏曲(下)
投资者认知偏差研究综述
国际现代艺术展在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