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解语文浅层阅读的有效策略

2019-05-13胡峰果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胡峰果

[摘   要] 在初中学生语文阅读实践中,浅层化阅读与学生自身语文知识的贫乏、语言思维的浅层以及阅读情感的浅薄有直接关系。浅层阅读源于学生知识的肤浅,阅读能力与阅读情感的浅层化,对阅读本身的价值是难以获得的。在初中阶段,语文浅层阅读,无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无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阅读,走出浅层思维、表层浏览的窠臼,突破阅读浅层化,引入深度阅读,把握文本的意蕴、情感,提高阅读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浅层阅读;纾解对策

阅读浅层化是对言语所蕴藏的文化、艺术内涵的肤浅感知,更是缺失应有的理性思维、缺失对文本内容的深刻挖掘与体悟的学习形态。王蒙提出:“浅阅读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从浅层化阅读以肤浅的浏览来代替专心致志的思考,而获得短暂的视觉快感与心理怡悦。在初中学生语文阅读实践中,浅层化阅读与学生自身语文知识的贫乏、语言思维的浅层以及阅读情感的浅薄有直接关系。

一、初中生浅层阅读的原因分析

浅层阅读所带来的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习惯,忽视了理性的思考与深刻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而言,无法从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理解与感悟,导致阅读肤浅、低效。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对语文知识掌握的浅层化

在语文核心素养中,阅读素养占据重要地位。阅读的过程,需要融入阅读思维、阅读能力、阅读情感,而阅读知识又是构成阅读素养的基础。由于一些初中生语文知识的匮乏,对阅读的理解过于浅层化。如面对语言文字,对其意义不求甚解;面对修辞手法,无法感知其修辞内涵;面对语法、章法、文体知识等,更是浅尝辄止。在阅读郑振铎的《猫》一文时,对于作者先写前两只猫的用意为何,有学生回答道:“为了凸显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之情。”从文本字面意义来看,回答的也对,但并未解读完全。从文本章法结构来看,作者之所以先写前两只猫,不仅展现了对猫的深厚情感,还增加文本写作的张力。同样,在语文知识层面,学生的阅读行为与其掌握的语言知识有较大关系。如在诗歌阅读中,很多学生能够从状景言情中了解诗词的意境,但却不会将之应用到散文的状景言情中;很多学生了解事例的运用有助于增强说明文的说服力,但却不理解在议论文中事例同样具有强化论证能力的效果。由此看出,对于阅读知识的缺位,未能让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陷入浅层化窠臼。

2.对语言思维运用的浅层化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没有思维与理解。阅读本身就具有复杂的、动态的思维过程。通过思维,可以唤醒头脑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从信息的筛选、对比、提取、分析、整合中来提高理解力。在初中学生浅层化阅读中,思维的肤浅化,影响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把握。在学习《答谢中书书》中,对于“猿鸟乱鸣”中的“乱”字作何解,有学生理解为“胡乱、纷乱”的样子。如果从字面来看“乱”,有其意,但从文本阅读中,结合文本的表现内涵来看,其中的“乱”字,反而表达了林鸟自由奔放的鸣叫之状,与作者的写作意境相照应,从“景语”来投射“情语”。还有,在阅读思维上表现为标签化、套板化。如看到鲁迅的文章,就想到“匕首”“投枪”;看到杜甫的诗篇,就想到“忧国忧民”的感慨。事实上,对于文本阅读中的思维表现,需要从文本的具体语境中来提炼。在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对于结尾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有何妙用,有学生运用品味语言的套路:什么用法+生动或突出描写什么之境+表达作者什么情感或思想。答曰:作者采用夸张手法来突出枇杷树的茂盛,进而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这一理解,却与作者本意南辕北辙。

3.对情感体验的浅层化

阅读文本需要融入情感,从文本的情感化阅读中来把握文本的情感,与文本情感相共鸣。很多时候,浅层化阅读忽视对文本情感的理解,特别是一些学生在碎片化阅读中,根本就没有融入情感,也未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一篇作品,如果没有情感地去阅读,读之又有何用?同时,有学生在阅读中,未能将文本语言、思想进行内化。事实上,对于浅层化阅读,虽然记住了文本的内容,但却无法从语言实践中加以运用,更无法深刻理解文本、从文本阅读中收获阅读趣味。

二、化解语文浅层化阅读的有效对策

1.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打破阅读浅层化,需要从语文知识上拓展阅读视野,丰富阅读知识的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关注对不同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对不同文本、不同体裁等语言知识、语言艺术等内容进行识记、学习,夯实语言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加强专题阅读训练,特别是结合课内外阅读实践,对某个作家、某一话题、某一题材进行专题化阅读,如对励志类文本进行阅读、对思乡主题文本进行阅读、对写景状物等文本进行阅读等。通過专题化阅读,让学生渐进丰富语言知识,渐进拓展阅读思维。在对《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进行分析时,如何体味“绿”字的深意?有学生认为,对于“绿”字,作者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春风比作画笔,将江南的春景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事实上,学生的分析显得浅层化,与诗词本身的文化意境不相契合。在古人思乡意境表达方式中,采用借物抒情、托物状景等方式,来表现开阔的文学视野。在古诗词中,芳草、杨柳、春草多与离别、思归有关,如《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维的《送别》中“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还有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中“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些与“绿”字相关的运用手法,都寄寓了作者辞官归乡的急切心情。

2.加强阅读思维培养

在阅读中的思维浅层化,影响了学生对文本内涵及语境的深刻挖掘,更无法体味和理解文本意义。通常,在文学作品中,语境的营造,反映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从阅读语境思维中来把握和揣摩作者的表达意图。但是,很多学生在阅读中,忽视和无法融入深刻思维,也难以玩味出文本所渗透的抽象内涵。同样,在郑振铎的《猫》一文阅读中,有教师这样提出问题:“你认为郑振铎是个怎样的人?”有学生认为,郑振铎爱猫;有学生认为,郑振铎知错就改;有学生认为,郑振铎尊重生命;有学生认为,郑振铎同情弱小、尊重生命。很显然,在这些学生的回答里,并未从文本的深刻意蕴中去挖掘,而陷入浅层化阅读。评价作者的思想与感情,就需要从其文本中来揣摩其语境,探寻与作者态度相关的句子。如文中“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该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意义?从中来看,作者平时对猫并不关注,而从“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这句话中,显然表达了作者冤枉猫后的愧疚与自责。这样以来,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郑振铎在《猫》一文中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最后一个学生所阐述对弱小生命的同情与尊重,更贴切文本语境。当然,在阅读中还要融入理性思考,从文本推理、鉴赏视角,学会质疑、批评。在学习马致远的《秋思》时,对于“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有人提出两者矛盾,对景色的描绘存在不协调,你怎么看?为什么?还有对于“断肠人在天涯”该句的结尾,有人认为是“点明了情感主题”,但也有人认为是破坏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你怎么看?

3.创设真实的语言阅读情景

走出浅层化阅读,引导学生走向深度阅读,就要立足文本,打开阅读视野,走进文本。一方面,创设以心契心、以情悟情的阅读情景,让学生从文本阅读中寻找与文本共鸣的情感点。如从某一个字、词、句来概括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联系学生的生活,来引导学生阐述自己对文本的观点。同时,还可以借助于文本阅读,让自己与作者展开对话。如你最想对作者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如果你要感谢作者,会怎么说?由此来深层次地推动学生从文本阅读中感悟文本的意义。另一方面,创设真实的语言阅读情景,特别是结合文本阅读,鼓励学生从中建构意义,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思想中深化理解,收获阅读的快乐。

在阅读教学中,浅层化阅读带来的缺陷,影响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深刻理解,无法更好地领悟文本内涵,不仅影响语文学习,也会抑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阅读,走出浅层思维、表层浏览的窠臼,突破阅读浅层化,引入深度阅读,把握文本的意蕴、情感,提高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余玲艳,代建军.深度阅读教学视阈下语文教师的关键能力:内涵与结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1-33.

[2]袁长清.提高语文素养,需要深度阅读[J].西藏教育,2017,(04):14-15.

[3]袁银峰.多元共抓促进深度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2):44-45.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