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中“果断”的副词化

2019-05-09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谓词句法谓语

方 艳

(1. 南京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2. 南京审计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1815)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果断”是形容词,表示“有决断;不犹豫”,比如:“采取~措施”“他处理问题很~”,“果断”的功能是充当定语和谓语。近年来“果断”在各大媒体语言尤其是网络语言中频繁出现,“果断”作状语的搭配用法占主导趋势,例如:

① 刚工作了2个月,果断怒提了这辆奔驰车。(新浪看点2017-12-01)

② 选择结婚日子要考虑是否适合,今天来科普一下哪些结婚日子果断不能选。(百度经验2017-06-18)

③ 新时代,深情“数”说中国维和军人!果断转发(中青在线2017-11-19)

④ 新兴这3个镇果断要火了!真是了不起!(搜狐2017-08-17)

在新时代网络语言生活中,“果断”的分布搭配、语义特征、语用功能已呈现副词化特征。本文拟从“果断”的分布搭配、“果断”的语义特征、“果断”的语用功能及“果断”的生成机制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对共时语境中汉语新副词的虚化方式、演变规律、发展动因提供借鉴和补充。本文的语料来源为北大语料库、BCC语料库及各大门户网站、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

一、 “果断”的句法分布

1. “果断”的历时分布

根据汉语史的语料,“果断”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果断”的语法功能主要以充当谓语为主,但使用频率并不高,例如:

⑤ 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周《尚书》)

⑥ 占者能包容荒秽,而果断刚决,不遗遐远,而不昵朋比,则合乎此爻中行之道矣。(周《周易》)

自魏晋开始至近代,“果断”的使用大量出现,句法成分主要作谓语,例如:

⑦ 然其听讼犹人,不能过绝,而性果断,民不敢非,畏而惜之。(魏晋六朝《梁书》)

⑧ 既长,读兵书,多武艺,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隋唐五代《陈书》)

⑨ 抚将士有恩,而明察果断,用法严峻。(宋《资治通鉴》)

⑩ 向非相公果断而力行,必且下三司。(宋《东坡文集》)

以上例句显示,魏晋、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果断”的用法主要表现为对性格、行为进行陈述。例句中“果断”可作单独谓语,也可跟其他谓词组成并列或顺承关系共同作谓语。例⑩、例小句中的谓语部分,“果断”分别跟“力行”“去”并列,借“而”连接,到例中,“果断”直接后接其他动词组成连动关系的谓语,该连动用法在汉语史语料中不多见,但这类用法的出现为“果断”经语法化机制的重新分析作状语提供了演变基础。

2. “果断”的共时分布

与汉语史的语料相比,“果断”在现代汉语中作状语的比例开始明显增加。北大语料库的现代汉语语料能说明现代汉语基本的用法和功能,根据考察,在随机抽取的100个例句里,50%可以作状语。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语言代表了网络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语言面貌,很多生活中常用的词语意义与功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果断”在百度搜索的语料跟北大语料库相比,尽管都是共时语料,但句法特征继续发生变化,作状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随机抽取的100个例句里,除了作定语、谓语成分,80%作状语。作状语是副词的典型语法功能。“果断”在历时演变过程中,由充当谓语功能为主至当代汉语尤其是网络语言中不断扩展的状语功能,笔者认为,这已经证明“果断”在副词化的进程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1) “果断”在句法搭配上出现的特征之一。“果断”与被修饰的谓词线性搭配距离得到了延长,被修饰谓词前可插入其他成分。比如在“果断”作状语的句子里,表情态的助词“要、会、可”的常规句法位置是在“果断”的左侧,对动作行为即将发生、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说明。如今“果断”句的新变化是,“果断”位置进一步左移,“要、会、可”这类情态助词右移到“果断”后,“果断”由原来的单纯修饰核心谓词变为修饰带有情态标记的谓词短语。如果“果断”的词性还是形容词,是不能修饰带有情态标记的谓词短语的,这已经显示出副词作状语与形容词作状语的区别,说明“果断”已经开始副词化。看下面例句:

b. 谁用谁知道!买车时果断要选的5项配置(企业新闻网2017-08-10)

b. 菜品精致美味,果断可给五星。(大众点评网2016-11-14)

b.今天期末考试,我果断会气死老师。(百度贴吧2014-01-14)

再如,“果断”与被修饰的谓词之间还可以插入时间状语,也可以插入“再、又、还”等副词。时间状语相当于谓语的时体性成分,副词“再、又、还”修饰谓语表重复、持续,“果断”左移,意味着“果断” 语义辖域变宽,不再仅仅修饰单纯谓词,而可以修饰更复杂的谓语命题。“果断”在分布上能移至副词“再、又、还”的左侧,充分说明了其副词性功能。例如:

b. 改变几日劳苦折磨后的大妈形象,果断深夜做了头发,明天要不要拍个黄瓜拉个皮?(新浪微博2016-05-04)

c. 估计是昨天喝了两杯去冰奶茶,又吹空调,果断晚上就拉稀了。(新浪微博2017-08-24)

b. 莫雷好样的!联盟果断又多了7个火箭旧将,肖华美滋滋!(搜狐2017-06-30)

c. 睡了一天一夜,果断还想继续睡。(百度贴吧2012-5-15 )

(2) “果断”在句法搭配上出现的特征之二。“果断”由通常修饰简单的动词性成分,变为可以修饰动补性结构、主谓结构、名词性谓语。这些谓语成分与单纯谓语动词相比,表意上动词性降低,事件性、命题性更强,能受“果断”修饰,正说明了“果断”的语法功能更加虚化,副词性明显。例如:

b. 早餐后历史最高记录9.8,吓死我也。早餐只吃了四分之一小馒头,喝了玉米稀饭,吃了凉拌黄瓜,没怎么运动,结果就这样吓人了啊,果断中午米饭少吃些。(新浪微博2017-08-27)

c. 缝了一晚上,累死我的眼睛了,下次果断裁缝机,好好休息,明天继续。(新浪微博2017-08-19)

(3) “果断”在句法搭配上出现的特征之三。“果断”由通常只修饰肯定性谓词性成分,变为可以修饰否定性谓语成分。否定性谓语主要表现为附有否定副词的谓语或带其他否定标记的谓语,它们能受“果断”修饰,说明了“果断”已经具有了副词的命题修饰功能。例如:

b. 我和闺蜜在雨中散步,果断没带伞。(百度贴吧2012-09-11)

c. 以前虽然记跑步不准,但是好歹能看个时间,现在升级了之后果断绑不上手机了。(百度贴吧2013-03-11)

以上从“果断”历时、共时句法分布的比较,可以看出“果断”作状语的句法功能在当今汉语尤其是网络语言中的发展趋势是:在句中作状语的位置更加灵活,而且已经副词化。张谊生提出副词连用时主观倾向越强,位序越前,语义辖域越宽,位序越前[1]。“果断”已经不局限于紧靠谓词,它在句中的位序有靠前发展的趋势。

二、 “果断”的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果断”的释义是“有决断、不犹豫”,但仅仅知道“果断”的词典意义是不够的。邵敬敏指出,借助大型语料库上下文语境对词义进行穷尽性考察,观察其共现组合和高频组合,可挖掘以前无法发现的词义内涵[2]。马贝加运用义素分析,通过义素的消长、扩缩情况确定实词虚化的程度[3]。李永提出可范畴化义素规定着词义虚化的发展格局、衍化的方向[4]。受前人研究成果的启发,笔者将借助语料搜索,紧密结合“果断”的上下文语境,用动态眼光对“果断”的语义特征、语义搭配进行考察,寻找“果断”副词化在语义上的依据。

根据北大语料库的语料分析,发现“果断”的常规语义背景主要表现为关键时刻或危急情况,“果断”修饰的行为大都是国家、企业、团队决策性的行为。笔者用语义特征分析法,将这类“果断”的语义特征分析为:[+危急][+决策性][+处置][+不犹豫]。例如:

b. 我国中外合资刚开始时,许多单位的领导者犹豫观望,只有那些有魄力的企业领导者,果断地吸收外资,发展自己的企业,最先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王春福《领导心理学》)

c. 巡逻队队长恐在街上发生纠纷,果断地命令巡逻队把两个特务和宋黎一起带到端履门宪兵营一连连部。(李云峰《西安事变史实》)

d.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队教练袁伟民果断地把老将曹慧英换上场加强拦网,经过顽强奋战,中国队又追成11平,并且以16比14拿下第二局。(张之《采访世界杯女子排球赛散记》)

e. 在生命渐渐地离开我的紧急时刻,他们果断地采取了抢救措施,给我动了手术。(高炜宾《心脏停止跳动以后》)

在北大语料库“果断”作状语的3 075个例句中,“果断”附上副词化标记“地”占了80%。例a~e代表了“果断”常规的使用类别,分别表示在特殊或危急情况下,国家决策、企业管理、战事指挥、赛事调遣、民生救助五个方面的重要行为。“果断”所表示的“有决断、不犹豫”不是指向所有的动词,被修饰的高频动词主要是表行动、言语类跟“决定”“调整”有关的动词,如决定、处理、采取、命令、说、推出、投放、停止、取消、引进等。“果断”指向的行为主体往往是各团体的领导层或应变能力强的个人或群体。

结合当今网络信息时代“果断”的使用情况看,“果断”的语义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果断”出现的语义环境有所泛化。一方面继续延续惯常的语义搭配,“果断”所修饰的谓词是特殊或危急情况下的动作行为;另一方面“果断”所修饰的动词范围有所扩展,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不局限于危急情况下决策性的动作行为,而是扩展到对普通事件的处理或选择。动作行为的主体越来越大众化,不是高层领导,也不是英雄或应变能力强的个体,而是生活中芸芸众生里的一员。“果断”在当代网络语言语境中语义特征的分析表现为[-危急][-决策性][-处置][+关联][+不犹豫]。例如:

b. 有生命危险情况下,特警突击队员果断开枪,将郑某击伤。(人民网2017-08-24 )

c. 幼童错按锁车键被锁车内 父亲抄起砖头果断砸窗(杭州交通2017-07-25)

d. 货车刹车失灵 司机果断撞路沿将车逼停(重庆时间网2018-01-05)

b. 客栈放下行李,果断短线游,节约时间,明天长线。(新浪微博2016-08-20)

c.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与影响,果断收藏!(搜狐2017-08-02)

d. 香港真潮热,昨天穿长裤实在难受,今天果断换了短裤。(新浪微博2016-08-20)

通过对比“果断”语义特征分析中前后义素的变化,可以看出“果断”的语义内涵所发生的细微变化,由原来的[+危急][+决策性][+处置][+不犹豫]变为[-危急][-决策性][-处置][+关联][+不犹豫], “果断”语义由具体变得更抽象、泛化。笔者将具体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果断”中[危急][决策性][处置]三个义素由强到弱的转变及义素[关联]由无到有的变化。

一方面,“果断”变为[-危急][-决策性],表现为对平常事情的处理和应对,例如:

b. 今年最流行的重口味摇滚神曲全在这里了,喜欢的朋友果断带走。(百度贴吧2015-09-09)

c. 在面包店买早餐顺便看中这个爱心香蕉小蛋糕,果断买来做今天的下午茶。(新浪微博2017-08-11)

d. 6个动作让你快速甩掉游泳圈,每组10~20次,休息30 s。每周2~3次!果断坚持,还你平坦小腹!(东方头条2017-08-30)

另一方面,“果断”变为[-处置][+关联]具体表现为对新情况的应对性减弱,突出前后事件自然关联的结果。按照“果断”句中结果可控与否的情况,可分为结果可控和结果不可控两类。

第一类是“果断”修饰的事件中结果可控,“果断”后的行为动作并不突出对大小情况采取应对措施,而是在已有情况触发下的顺势行为,前后关联性强。例如:

b. 看了这么多贴,果断要考虑考虑了(豆瓣小组2016-03-04)

c. 恒大酒店气势上好强,果断喜欢恒大酒店了哈,赞一个!(新浪微博 2017-10-23)

d. 看了郭柯导演转发的央视一段纪录片,果断决定去看《二十二》。(新浪微博2017-08-18)

第二类是“果断”修饰的事件表示结果不可控,是相关条件或事件引出的自然结果,用以往词典意义中所说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决断、毫不犹豫”就不合适了,突出的是前后事件之间密切紧凑的关联。例如:

b. 连续两天加班到凌晨五点睡,赚了可怜的2千块!第二天早上八点又爬起来上班,果断到了第三天快成仙了。(百度贴吧2017-09-23)

c. 去年8月底吃的,果断忘记点评了。(大众点评2015-01-04)

d. 回家相亲,初中学历的我被高中学历的他嫌弃,我果断怒了。(北青网2017-08-09)

三、 “果断”的语用特征

1. “果断”的人称指向

根据笔者对大量网络媒体中“果断”一词状语用法的考察,并以北大语料库“果断”的用法作为常规纸媒“果断”用法的参照,对比之后发现,“果断”用法变化之一是“果断”所指的行为主体的人称发生了变化,由第三人称主导变为第一第二人称大量出现。

在北大语料库中“果断”作状语的句子中常用人称为第三人称,在笔者随机统计的100句中,第三人称占到了96%,第一、二人称仅占4%。“果断”的主语主要表现为第三人称代词“他”或具体的人名或单位、机构名称,“果断”的表达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他人境况的叙述。如今,网络媒体中“果断”的语句除了第三人称用法之外,出现了大量第一、第二人称用法。在BCC语料库的微博语料中随机统计的100句中,第一、第二人称用法占到了94%,第三人称仅占6%。笔者认为网络语言中“果断”句第一、第二人称的大量增加,跟网络语言的互动特征有关。网络语言有描述功能,更突出交互功能,常带有言语行为实施的特征。网友在网络交互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因此言语信息中的信息发出者常以第一人称“我”显隐的方式存在,并把潜在的信息接收者都作为第二人称“你”来交流。网络交互过程是接近面对面甚至高于面对面的多元化交互过程,一对一、一对多的交互方式让交流对象范围广、成员多。言语行为就是交际过程,“果断”句第一、第二人称的大量增加使得言语行为的交际效果好,很有代入感,能拉近信息发布者与受众的距离。因此,随着移动网络媒体在语文生活中的不断应用,互动、迅捷的网络交际语境促成“果断” 表达功能更加丰富,由对他人境况的客观叙述扩展到主客双方交互的主观表达。例如:

b. 婚礼前,听到小舅子和老婆说的悄悄话,我果断不结了。(北青网2017-08-09)

c.果断舍弃了酒店的早餐,在曼城体验慢生活的brunch!(新浪微博2017-10-7)

b. 朋友请你代收这种包裹,果断拒绝!小心网络诈骗钱财。(头条推荐,2017-08-19)

c. 维护校园安全可果断开枪(北京晨报2010-05-15)

2. “果断”的语气功能

“果断”后修饰的谓词动作性越低,“果断”的情态语气功能就越强。“果断” 的使用经历了从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逐渐引申和虚化的过程。沈家煊将概念系统中表行为、知识、言语的三大概念域定义为行域、知域、言域。行域指行为、行状,是句法语义单位;知域指知觉、认识,是逻辑推理单位;言域指言语、言说,是言语行为单位[5]。用行、知、言三域的框架分析 “果断”的使用,展示了“果断”逐步向副词转化的过程。在网络语言交互性能的推动下,“果断”在属于行域表迅速采取动作行为的行状基础义上开始引申和虚化,随着使用频率、使用面的强化和扩大,“果断”语用色彩得到增强。“果断”的副词性正处在方式副词和语气副词之间,兼有两者的功能特征。例如:

b. 用十年寿命换10 cm身高,你干么,我果断愿意啊!(百度贴吧2013-04-15)

c. 今晚云音乐发歌,没关注的小伙们请果断关注一下。(百度贴吧2013-04-15)

b. 这次期末考试,我果断会气死老师的。(百度贴吧2014-01-14)

c. 机票到手,万事无忧!这周果断能好好奢侈一把了。(微博电视官微2012-07-30 )

b. 奇奥椒盐条饼干匈牙利进口,果断难吃到了极致。(新浪微博2017-03-17)

c. 杭州就没有秋天么,果断热死果断冷死!(豆瓣小组2010-09-27)

以上例句主要有三类,依次表示“果断”在行域、知域、言域上的使用特征。与此对应,在排列上“果断”后的谓词也呈动作性逐渐减弱的序列。行域、知域、言域是个连贯系统,之间可以有交叉。例至例是“果断”的修饰功能由行域至知域的引申,“果断”所表示的迅速、决断所指的范畴逐渐从动作行为领域过渡到认知行为领域。例“果断”后的动词有动作性行为动词也有心理性行为动词,例a中“赶紧”已有快速承接的意思,“果断”的修饰除了表快速,也表行为的必然与坚决。例b和c“愿意”和“关注”是跟心理活动有关的谓词,受“果断”修饰,表示心理认知行为上的迅速,从而带有某种确定语气。例“果断”后的动词都不是典型动词,“是”是判断动词,“会”“能”是能愿动词,因此“果断”表动作性状的方式义进一步下降,表认知的情态义进一步加强。

四、 “果断”副词化的生成机制

以上从分布功能、语义特征、语用功能三方面分析了“果断”副词化的表现。“果断”由形容词向副词转变属于语法化过程,经历了从实到虚的单向性变化、由具体到抽象的语义变化和从客观到主观的语用变化[7]。储泽祥指出网络语言同步交际人数多、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同样可以诱发语法化。网络语言的语法化过程是共时演变,主要依赖“共时强度”以空间换取时间,渐变性不明显,要从共时差异去探究[8]。从“果断”副词化的语料看,其语法化具有网络语言语法化的特征。

(1) “果断”副词化的生成机制之一是句法促动。状位是副词典型的句法功能,“果断”由原来作定语、谓语功能到能作状语,并随着“共时强度”的增加,状语位置更加灵活,并有不断扩展的趋势,这些都显示了“果断”句法位置的变化与“果断”副词化的密切关系。

叶娜按照副词在句中的句法位置,将副词进行了高位>中位>低位状语副词的层级排序。高位状语副词可在句首修饰整个小句,低位状语副词只能出现在一般谓词前,中位状语副词是介于高位与低位状语副词之间的副词[9]。根据前面分析的“果断”的句法分布,“果断”正处于低位向中位的过渡层,它不能出现在句首修饰整个小句,但它出现的句法位置已不局限于只出现在一般谓词前了,句法位置出现更高的分布。

(2) “果断”副词化的生成机制之二是语义虚化。仅从“果断”的状位是不能判断其副词性的,因为形容词也可充当状语修饰谓词结构。目前学界主要的鉴别方法是看语义是否有变化。如果形容词作状语的语义与作谓语、定语时的语义相同,则为形容词,如果不同则为副词,属形副兼类。“果断”在原形容词词义“有决断;不犹豫”基础上变得更抽象、泛化。根据前面对“果断”语义特征、语义搭配的分析,“果断”中[危急][决策性][处置]三个义素由强变弱,并增加了表语法意义的义素[+关联]。此语义上的变化可概括如图1所示。

图1“果断”的语义变化

从认知机制来看,“果断”的语义虚化经过了两次投射:从决策性“决断、不犹豫”到一般应对的“决断、不犹豫”是相关概念之间的引申,语义演变机制是转喻;从一般应对的“决断、不犹豫”到事件的紧密关联也是相关引申,因为应对的“决断、不犹豫”蕴含应对过程中前后的事件发生关系,因此语义演变机制还是转喻。

(3) “果断”副词化的生成机制之三是语用类推。王士元指出语言演变受语用影响[10]。我们生活时代的信息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时代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为语言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新的语用环境。“果断”的副词化在语用上经历了主观性不断增强的过程,由客观的“决断、不犹豫”演化到主观的“决断、不犹豫”。根据前面用行、知、言三域对“果断”的分析,可将“果断”由表方式到表语气的语用类推过程概括如图2所示。

图2“果断”的语用类推过程

“果断”由行为的“不犹豫”到认知的“不犹豫”是不同概念域之间的相似引申,属于隐喻机制,再由认知的“不犹豫”到言说的肯定,表示由认知域中“不犹豫”地认知演化到“不犹豫”地确认某事物迅速地具有某种性状,从而产生断定、肯定的语气,这是从认知域到言说域的相关引申,属于转喻过程。

五、 结 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语言的语法化成为语法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笔者以“果断”为研究对象,考察“果断”由形容词向副词演化的过程,以期从小切口探索网络语言的语法化规律,不断发现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的新发展、新变化。笔者认为,在新时代网络语言生活中,“果断”在句法分布、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上都有了变化,“果断”已具有副词化特征,句法促动、语义虚化、语用类推是其副词化的生成机制。“果断”的副词化用法目前在网络媒体之外,在人们的口头交际及报刊杂志上也有渗透,但此用法能否完全进入现实语言,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语言多元化、交互广、传播快,网络语言的语法化比现实语言快,其语法化结果未必进入现实语言,但这个过程值得记录和思考。

猜你喜欢

谓词句法谓语
非谓语动词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康德哲学中实在谓词难题的解决
短句—副词+谓语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非谓语动词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