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是”的语气副词用法

2019-05-09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气副词状语

周 金 雷

(南京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网络流行语“也是醉了”从2014年流行至今仍保持着一定的活跃度,其意义基本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主要用于表示因为对人或事无法理解,无法交流而产生的无奈或不满之情。由此也产生了一些类似的表达变式,如“也是晕了”“也是无奈了”“也是服了”等。例如(本文用例除特殊说明外,均来自新浪微博):

①a. 200人齐发呆,这场面也是醉了。(光明网 2014-11-21)

b. 看电视剧入戏太深。网友:这个偷鸡的理由也是醉了。(中国网 2017-03-21)

c. 吸毒男男扮女装20年。民警也是晕了。(扬子晚报网 2014-11-12)

d. 广告能打成这样,我也是服了。(腾讯视频 2017-01-02)

随着“也是XX(了)”这一格式在普通话中的广泛使用,其中的“也是”在意义上和用法上与传统的“也是”相比,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例如:

②a. 没看到有保安,沃尔玛也是奇怪了。(BCC)

b. 李维嘉被经纪人骗,碰到这样的经纪人艺人也是无奈。(参政消息 2017-03-17)

c. 带鱼小朋友老爸出面!把锅甩给了孩子,爸爸说的也是无奈。莫名戳中笑点。(人民网 2017-01-09)

d. 在11月26日举行的53届金马奖中,冯小刚一举拿下最佳导演,万达这次也是实力打脸。

e. 美宝莲这款橡皮擦遮瑕也是争气,自从几年前上市后一炮而红,这几年就一直没下过火线。(猪哼少订阅号2017-06-09)

f. 最后的兄弟特有劲~~哈哈哈绝对是未来的影帝我也是发现了。(BCC)

g. 因为下载不起PS,我也是放弃了。

例②a~e中的“也是”都可以用“也真(的)是”来替换,或者说“也”和“是”之间可以插入“真”。前三句主要表示的是不满意、无奈的情绪,例②d~e则表示感叹,没有无奈、不满等的消极意义。例②e句甚至表达出赞赏的语气。但是例②f~g中的“也是”不能做这样的替换或是插入,其语义明显更虚。这类的“也是”只能出现在谓词前作状语。例②中的这些“也是”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还在不停地发展过程中,这类的“也是”便是本文着重讨论的对象。

一、 “也是”的前人研究

回顾以往研究,大部分都是将“也”和“是”分开来单独研究,只有在考察“也是(的)”表“责怨”“不满”义时才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当“也是”表责怨义时,一般被看作副词,如刘志富、李丽娟认为责怨语气的“也是”有两个来源,一是表示类同判断的短语“也是”,一是表委婉的副词“也是”[1]。二者都因为后面成分的省略而发生虚化。

不过“也是”虽然已具有很多词汇的特性,但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仍未作收录。关于“也”的意义的研究以马真的《说“也”》为代表,认为“也”有两个用法, 一个表“类同”,一个表委婉语气[2]。张建理认为只有一个表类同的“也”,“也”的委婉义是因为“也”字句所表示的情况不是典型的,只是勉强地类同,从而产生含糊、不确定、间接的含义[3]。

关于“也”表达语气的功能,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吕叔湘有“委婉说”[4];崔永华有“强调说”[5];史金生认为“也”具有辩驳语气[6];郝文华认为“也”能表达说话者的不满语气是因为行为主体“异于常情、常规”[7];范熙认为“也”的“类同义”是其客观性,“也”表“重说语气、委婉语气、辩驳语气、传信语气、提醒注意语气、顿挫语气”等是其主观性,其主观性是由语用推理慢慢凝固而来的[8]。

关于副词后的“是”,张谊生分析了“副词+是”从短语到单词的两条语法化路径:一种是有些副词和焦点标记“是”由于经常共现,逐渐趋向凝固,随着内部分界的消失,词义也渐趋融合,终于成了一个复合式副词;另一种是有些副词在修饰系动词“是”的过程中就已形成了定型的搭配,此后又与焦点标记“是”进一步结合,从而走上了凝固、融合之路[9]。类似的,董秀芳认为如果当“是”轻读,没有表判断或强调的功能,也不能分析为独立的连词时,“是”已经开始变为词内成分了。其中“也是”属于正在演变过程中的尚未完全凝固的副词[10]。

关于“也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的副词属性还未被承认。而从目前搜集到的语料来看,当“也是”处于状语位置时,其语义较为丰富,已不仅仅是表示“责怨”了。在“也”和“是”的融合过程中,这两个词原本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都被削弱了,而融合后的语义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着。

二、 也1是≠也2是

从上文例②中“也是”的意义及用法可以看出,“也”的意义越来越虚,“也是”不再是简单的“也”和“是”相加合,“也是”正由词组逐渐融合为副词。笔者把传统表类同的“也”(包括由此引申而来的表委婉语气的“也”)统称为“也1”,把本文要讨论的“也是”中的“也”称为“也2”。

1. 也1≠也2

按照马真的观点,“也”的两个用法分别是表“类同”和表委婉语气。然而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最新的“也是……”中,“也2”既不表“类同”,也不表委婉语气。

(1) “也2”不表“类同” 。之所以认为“也2”没有了表“类同”的意义,是因为已经无法找到所谓的参照项了,无法将参照项具体到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一类。例如:

③a. 在地铁上被睡着的大妈靠肩,小伙子的表情也是搞笑!

b. 涨知识了,原来古田的历史意义及影响也是深远。

c. 站在桥上欣赏黄河景色,也是十分惬意了。(钱江晚报订阅号2017-10-16)

d. 张学友被喊刘德华 这位粉丝想必也是太粗心大意了。(凤凰网2017-04-10)

e. 俄罗斯争夺北极也是拼了:狂造破冰船。(参政消息2017-04-11)

若认为“也2”表示“类同”,那么只能说参照项是说话者主观设定的一个范畴。也就是说,例③a“小伙子的表情也是搞笑”中用“也”,是因为说话人设定了一个说话人认为搞笑的范畴,而“小伙子的表情”属于“搞笑”这个范畴,所以要用“也”。但若以此类推,“小张很漂亮”这样的句子都要说成“小张也很漂亮”了。因为说话人一定是认为有一类人可以被认为是漂亮的,而小张的漂亮与说话人认为的“漂亮”范畴类同,所以可以用“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此,笔者认为例③中的各句只是纯粹在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感受,没有与某个参照项进行类比。

(2) “也2”不表委婉语气。根据前人的研究,不管“也”有没有表示委婉这一义项,“也”的存在使得句子有了委婉的语气这一点是共识。张建理认为如果句子表示批评, 则缓和了语气;如果句子表示褒扬,则减弱了力度。有时还可能产生自谦语气。例如:

④a. 你也太不客气了嘛!

b. 节目倒也蛮不错。

c. 写了几次总也写不好。

在“也2是”的网络用法中,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例如:

⑤a. 聊八卦还能把聊天记录给别人看的人也是厉害的,好气哦。

b. 如今,心灵手巧的她又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美食大触~也是厉害了~

同样是“也是厉害”,例⑤a是反讽的语气,而⑤b则是赞美的语气。所以,“也2”的委婉语气用法在这里也是说不通的。

此外,当“也2是”与褒义词连用时,非但没有委婉的语气,反而是加强了褒义的语气。例如:

⑥a. 嘴上说着不敢使唤,结果民宿生活一开始,时常能听到李孝利呼喊“知恩呐~知恩呐~知恩呐~”,也是相当可爱了。(沪江韩语订阅号 2017-07-04)

b. 妥妥的丝绒质地,显色十足,特写看质感也是非常迷人了。(猪哼少订阅号2017-08-30)

例⑥的“也是”与“相当可爱”“非常迷人”连用,加强了肯定的语气。范熙认为副词“也”有加强肯定的语气。由于说话者在判断问题时,持确认、正面判定或赞成的态度,“也”字在句中加强说话人对谓语肯定的程度,使听者或读者得知对方的肯定语气后,对对方的态度、观点、做法也能表示认同。“也”的添加是说话传信的一种策略,具有“确认性解说”的功能。从交际目的角度看,“也”的最终目的是“说服”。说话者在“确认”的基础上,使听话者相信自己的认识,具有“说服”的效力,体现出说话者与听话者分享观念的主观愿望,说“也”是为了达到认识的统一。例如:

⑦a. 小鸭也诚然是可爱,遍身松花黄。

b. 你也是好脾气,换我,岂能容他。(王朔《永失我爱》)

c. 国王的脾气你们也是很清楚的!万一有什么差池,责任要落在你们的头上。(郭沫若《屈原》)

在例⑦中,若删去“也”,句子的语气会有所改变,但是句子仍是合法的。但若将例⑥中的“也”删去则会导致句子不合语法。因此,在网络语境中的“也2是”不能拆分为表加强肯定语气的“也”和确认性动词“是”,而应是“也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表达肯定的语气。

2. 也2是≠也1+是

很明显,本文需要研究的“也2是”与“你是学生,我也是学生”中的“也是”是不一样的。后者的“也是”是表“类同的”的“也1”和表“判断”的“是”的简单加合,而本文需要研究的“也2是”则是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的“也2是”。

“也2是”作状语的这一用法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胡燕姗指出副词“也是”的出现应该不晚于明朝[11]。只是以往出现在状语位置上的“也是”多表示埋怨的语气。刘志富、李丽娟认为下列两句中的“也是”是表委婉的副词,相当于“也”,即“你们也想不开”“你也多事”。例如:

⑧a. 白度长叹口气,站起来说,“你们也是想不开,何苦非要找到元豹本人。”(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2004)

b.“你也是多事。我来我的,你跟他们说什么。”(谌容《梦中的河》)

不过,笔者也发现了一些在状语位置上但没有埋怨、不满语气的“也是”的用法。例如:

⑨a. 当一个人沉思时肯定超凡脱俗得像个精神病患者。我也是见鬼了。(池莉《紫陌红尘》)

b. 小的儿一听,当即也是傻了,“完了,这个家算是败了,树倒猢狲散,赶紧各自想办法吧。”(林希《“小的儿”》)

例⑨中的“也是”不表示“责怨”义,也不是简单的“也1”和“是”的语义加合。比如⑨a中除了“我见鬼了”之外,上下文并没有提到还有别人也见鬼了。此外,单独删去“也”或着“是”都改变了句子的意义,反倒是把“也是” 用“真是”或“也真是”替换⑨a或者整个删去⑨b会与原句的意义更相近一些。试着比较:

⑩a. 我也是见鬼了。

a1. 我也见鬼了。

a2. 我是见鬼了。

a3. 我真是见鬼了。

a4. 我也真是见鬼了。

原句⑩a和⑩a4的语义基本相同,和⑩a3的区别在于用“也是”语气比用“真是”稍微缓和、无奈一些,但都是纯粹表示感叹。而⑩a1仅仅表示类同,即我和某个参照项一样,都见鬼了。⑩a2若要成句,“是”就要重读,起强调的作用。

由此可见,这些谓词前的“也是”正在逐渐地词汇化,发展出副词的用法来。随着“也是醉了”这一富有生命力的网络流行语的高频使用,“也是”作为整体修饰谓词的用法得到了强化和发展,彼此之间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人们越来越无法分清“也”和“是”在这些用法中各自的语义了。

3. 也2是≠(也)真是

大部分的“也2是”句可以用“(也)真是”来替换,基本语义不会发生变化。例如:

b. 国外网友总结的与父母相处的日常,老爸老妈们幽默起来也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啊!

b. 小乔丹也真是够了!为了证明自己防守实力,统治了所有篮板球。

不能说“也2是”是从“也真是”缩略而来的,因为“也2是”的前后还可以再加上“真的”来修饰,但也存在不能替换的句子。例如:

b. *我也真是发现了,近年的韩国灾难片是一来就要废掉一座城的节奏。

b. *每次吃饭然后重复看了这么多次《破产姐妹》终于也真是发现了以前没注意看到的。

若“也2是”是“也真是”的缩略,那么例的“真的也是很搞笑了”理应可以扩展成“真的也真是很搞笑了”,而这样的扩展是不合语法的。同理,例也是一样。例和只能用“也是”,不是用“也真是”。这种情况虽然还不多见,但是从这些句子中可以发现“也2是”语义更加虚化,“也”和“是”的结合更加紧密,其间不能再插入其他语素。

根据以上三个小节的分析,当下网络语境中的一部分“也2是”在语义和语法表现上都具有词的属性,而非词组。在“也”和“是”的逐渐融合过程中,“也”表示“类同”的语义和表委婉的语气逐渐消失,“是”在语音上变成轻读,表判断的功能逐渐弱化;与此同时,“也是”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承担表语气的作用,且仍处在不断虚化的过程中。

三、 副词“也2是”

1. “也是”的语法化

在现代汉语中,表“类同判断”的“也1是”是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般将其看作一个短语。关于复合词和短语的划分一直难以确定标准。胡燕姗总结前人的各种观点,将复合词与短语进行划分,标准如下[11]:

第一,语音上,复合词的重音不同于短语。

第二,语义上,复合词语语义专门化。

第三,语法上,复合词的组成部分不可分离。

根据此标准,在语音上,网络语境下的“也2是”一般不承载重音,在一个韵律结构中往往是后面的谓词承载重音,而短语的“也1是”则重音在“是”上;语义上,复合词“也2是”没有了“类同判断”义,出现在状语位置表语气;语法上,虽然能在“也2是”之间插入“真”,但也存在无法插入的情况。由此,笔者认为,“也是”还处于由短语向词的变化过程中,还未完全固化。

关于“也”和“是”及表委婉或埋怨语气的“也1是”的语法化路径,前人已有了丰富的研究,在此简单概述一下。李治平[12]的研究表明“也”直接修饰“是”的用法在唐代的语料中才开始出现,表示肯定判断,意思是“同样如此”,但还不多见。五代后逐渐增多,宋以后大量出现。当“也是”固定下来表示判断的时候,表示认同的功能也随之发展起来了。例如:

b. 妻子道:“这等会作怪通灵的,料不是铜锡东西。”王甲道:“也是。”渐渐天明 仔细一看,果然那穿黄的是个金人,那穿白的是一个银人……(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同时,在五代的时候就出现了表委婉语气的“也1”和判断动词“是”的组合。例如:

“秦时铎落钻”指秦代的锥钻,钻刃已腐蚀无用,比喻机思迟钝,机锋陈旧。上文中是沩山说仰山思想迟钝,在“是”前面加上“也”之后,语气明显委婉缓和了一些。

伴随着“也”的不断虚化,“是”的语法化也在进行,在宋代的语料中出现了表委婉语气的“也”和焦点标记“是”的组合。例如:

上两例中,“是”修饰后面的谓词性成分,“从句法功能的角度看,显然已经不同于充当谓语中心的系动词了,而应该重新分析为评注性副词”[9]。这时的“也是”已经不同于表类同判断的谓词性短语了,可以看作向副词“也2是”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直到明末清初的文献中,才开始出现少量表示埋怨功能的语气副词“也2是”。例如:

b. 大妗子,你也是那没要紧扯淡!谁家婆婆是不到媳妇儿屋里的?(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在网络流行语“我也是醉了”产生之前,“也是”作为一个词的发展只到这里。无论是普通话中的“也是”还是在方言中的“也是”,大部分情况都是用于埋怨的语气,即使没有埋怨语气,也只是中性的感叹或是强调。现将“也2是”与表委婉的“也1是”及短语“也1是”的特征小结如表1。

表1 “也是”的特征

从表1中可以看出,“也2是”与“也1是”和短语“也1是”在语音、语义和语法上都不相同。虽然“也2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插入“真”,但也仅限于“真”,没有否定形式,且其具备了独有的语义。因此笔者认为“也2是”正处在语法化演变的路径中,但还没有完成语法化的过程。

“也2是”在“也是醉了”这一网络用语中逐渐发展演变。最开始的“也是醉了”中的“也是”可以认为是“也1是”,表示委婉的埋怨语气,并带有无奈、无语之意。其后的谓词也多是“醉了、服了”等消极意义的词。“也是”修饰褒义词表赞叹的用法是共时发展而来的。这不排除“也2是××”结构在网络中迅速传播而产生了泛化,但也可能与“也真是××”可以用在褒义词前表赞叹有关。

从上文的例句中可以看出,“也是”和“也真是”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可以进行替换的。搜索CCL语料库发现,“也真是”的最早用例在北宋,但只有1例,然后在明清小说中才出现得较多。例如:

b. 程大姐虽然只得十五,却也是长大身材,人物着实的标致,倒也真是郎才女貌。(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c. 官场的事情,也真是有天没日,只要贿赂通了,甚么事都办得到的。(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b. 一路花红柳绿,也真是很风光的。(《人民日报》2000年)

c. 校长和先生呢,也真是热心教育,始终不肯停。(老舍《小坡的生日》)

综上所述,“也是”发展至今由原本表“类同判断”的词组,演变出了表强调感叹的语气副词,其表达的是贬义性的感叹抑或是褒义性的感叹则需要依据语境来判断。

2. “也2是”的语义

在网络语境下,“也2是”发展出了表达语气跟“真是”类似的用法,但两者的语义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通过“也2是”与“真是”的比较,可以看出“也2是”的特殊语义。试比较:

b. 这房间也是大。

a. 这只狗真是可爱。

b. 这只狗也是可爱。

a. 这场面真是尴尬了。

b. 这场面也是尴尬了。

a. 我真是服了。

b. 我也是服了。

b. 柯基那毛球般圆圆的屁股也是可爱。

四、 结 语

通过对网络流行用语“也是××了”格式的考察,指出其中的“也是”正处在词汇化的进程中,而正是这一格式的广泛使用推进了其词汇化的速度。“也是”由一开始表“类同判断”虚化为表委婉语气的语气副词,这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的。在网络语境下,“也是”正在进一步演变为表“强调评价”的语气副词“也2是”。同时还指出,“也2是”和“真是”虽同为表强调的语气副词,两者的差异在于是否有评价义上。“真是”只是纯粹表强调,强调说话人对话语确信深度之深;“也2是”则是说话人对命题有一个预期,不管是符合预期还是反预期,都因为有对预期的评价,从而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当然,既然“也2是”仍处在词汇化的过程中,它就不可避免地还部分保留了“也1”或“是”及表委婉语气的“也1是”的语义。“也是”的这种演变是会继续发展下去,还是只是短暂地出现在某一时段的网络语言中,是目前无法知晓的。语言的演变与否,最终还是要反映在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上。网络语言作为一个特殊的载体,“具备了很大的开放性,大众从单纯的受众变成媒体的主体,具有了更大的主动性”[13],对现代汉语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先导的作用,但“最终决定权”还是自然语言的普通语用。因此,“也2是”更为具体精确的语义仍需要在其经历了更长时间的发展后再进行讨论。

猜你喜欢

语气副词状语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状语从句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