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浩天:突破极限

2019-05-08林旖

音乐爱好者 2019年5期
关键词:古典音乐练琴钢琴

林旖

2019年4月4日晚,“时空旅行者”张浩天钢琴独奏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对于90后新生代钢琴家张浩天而言,此次巡演的主题和往年不太一样,之所以选择“时空旅行者”作为巡演的主题,是因为他希望将诞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多部经典钢琴作品在一场音乐会中带给听众,从古典、浪漫再到现代,就仿佛一次穿越时空的音乐旅行。巡演曲目包括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德彪西《月光》、巴拉基列夫改编的格林卡《云雀》、肖邦《C小调夜曲》、李斯特《梅菲斯特圆舞曲》和《B小调奏鸣曲》,以及储望华改编的《茉莉花》等。张浩天还首次献演了一首由他自己创作的作品《突破极限》(Limit Breaker),这也是他在尝试作曲以来于今年完成的第一首钢琴独奏作品。

那么,他为什么会给这首作品取名为“突破极限”呢?

“其实主要是想对自己说,要突破一下。之前一直是学习专业的钢琴演奏,从来没有想过作曲,但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我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作品。我热爱演奏大师们的作品,但那些不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东西。于是,我有了创作的欲望,然后便进行了这个挑战。”张浩天在《突破极限》中融入了自己对古典音乐的理解。“我只是单纯地把它想成是音乐,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风格是不冲突的,也是会互相影响的。”张浩天在创作时特别注重旋律,在节奏上更加倾向于现代化,在技术上则运用了在他看来最有深度的古典音乐技巧,作品时长约四分钟。

在巡演的同时,张浩天还到一些城市的高校舉办见面会和讲座,受到热烈欢迎。“在这些高校里有很多热爱音乐的孩子,他们可能接触古典音乐的机会比较少,或者感到自己与古典音乐很有距离。我希望通过巡演,可以更多地进行古典音乐的普及,消除人们心中与古典音乐的距离。因为古典音乐在其产生的时代就是最流行的东西,我现在作曲,也是希望展现当今这个时代的声音。”张浩天认为,深受流行文化影响的年轻人需要先有机会接触到古典音乐,才能判断自己是否喜欢。每个人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喜欢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

张浩天是幸运的,他从小就有条件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他的父母一直支持着他,给了他一个自在、快乐的成长环境,他的母亲更是在他学习的过程中一直陪伴着他。张浩天的母亲早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声乐,后来把自己的音乐梦想寄托在了儿子身上。看着同学们的孩子都学钢琴,而且弹得很好,她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但她也并未强求张浩天一定要走专业音乐的道路,更多的是希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后可以欣赏音乐。弹琴这件事,最终从父母的心愿发展成为了自己的意愿。小时候,张浩天每天练琴五六个小时,十几岁时练得更多,当时的生活基本上除了练琴就是练琴。“在我们这个领域,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热爱,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1993年出生在南京的张浩天于1998年开始接受钢琴启蒙,2000年随父母移居加拿大,定居温哥华。2002年,他投师加拿大著名钢琴家萨沙(Sasha Starcevich)博士门下,十二岁便在加拿大全国音乐比赛上一举夺魁,被媒体誉为“音乐神童”“钢琴新秀”。十三岁时,张浩天在克英斯韦尔国际青年钢琴大赛(The Kingsville International Young PerformersCompetitions)获得总决赛亚军,成为了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同时也是获此殊荣的华裔第一人。2008年,张浩天被美国曼尼斯音乐学院(Mannes School of Music)破格录取,获年度排名第一的全额奖学金。在北美学习生活了很长时间之后,他于2013年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研究生院录取,赴欧洲汲取音乐养分。2017年,张浩天出任意大利维托索&柏坎图国际音乐节钢琴比赛评委,是该大赛史上最年轻的评委。多年的海外生活经历令张浩天兼具中西方文化背景,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有着独特的理解方式,极具实验精神与创新意识。

“我的启蒙老师陈朗秋教授对我特别好,我有段时间对中国的钢琴作品不是那么了解,每次回国时,老师都会很热心的帮助我。”陈朗秋教授在《茉莉花》《黄河》等中国作品的演奏中给了张浩天很多启发与指导,让他理解作品的意境。回看自己的学习经历,张浩天觉得中国与外国的音乐教育在方式上会有一些不同,但是好的老师永远会把音乐和技巧结合在一起。“老师会以比较开放的思想让你尝试不一样的方法和技巧,让你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

生在中国,成长、求学于欧美,张浩天的音乐风格却更偏向于俄罗斯风格,这与他的几位老师有很大的关系,继承了来自于老师们的俄罗斯学派传统。他很喜欢研习、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等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他们的音乐有张扬的一面,但也有很内敛的部分,而且我从小就很喜欢挑战自己。我个人的性格是稍微内敛一些的,可我一直很喜欢富有激情、很奔放的作品,并希望在舞台上将它们展现出来。”张浩天也钟情于贝多芬等德奥作曲家。“我比较喜欢有勇气创新的作曲家,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先跨出那一步。”在独奏之外,张浩天也接触过大量的室内乐,在学校时与同学们有过许多合作。“室内乐会让你的耳朵变得更灵敏,也教我们走出校园以后怎样与他人合作。钢琴在很多时候都是以独奏为主,比较孤独,在演奏室内乐时,我可能要弹得轻一点,或是把更多的空间让给别人,我觉得这段经历非常好。”

2014年,张浩天受邀参加南京青年奥运会开幕式演出。他为家乡南京能举办这样的盛会感到骄傲和自豪。“向外界宣传青奥会,我一定要弹中国作品。”但当时张浩天发现自己手上并没有特别成熟的中国作品。后来他找到一首由作曲家储望华改编的《茉莉花》,这首作品一直陪伴他至今。

张浩天不仅是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全球宣传及文化教育大使,还是故宫宫廷文化祥瑞艺术宣传大使、国际和平大使、施坦威青年艺术家。他非常热衷于公益事业。“我一直觉得,无论年龄长幼,大家应该一起去做公益。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你可以沉静下来,寻找真正的自己。”张浩天和自闭症儿童有过很多接触,这两年还在故宫做了两场与自闭症儿童有关的活动。“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特别开心,他们的眼睛是发光的,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发自内心的。一开始他们也许和你有些疏远,但慢慢地会和你熟悉起来。其实真正的先天性自闭癥儿童很少,只占百分之一,所以我觉得大家需要多去关注那些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因为他们真的需要大家的帮助。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变得更开朗,拥有更好的人生。”

张浩天有着年轻、帅气、时尚的外表,但他自己却更看重内在。“我认为不管在什么时代,外表的东西最多只是一种加分。古典音乐的路很长,我才开始走第一步,我希望可以一直走在这条路上,去努力和进步,只要我的身体允许,因为钢琴演奏跟人的身体机能等因素关系很大。”张浩天尽力把自己保持在一个好的状态。“弹一些炫技的作品是会伤手的,如果方法不对的话,也非常伤害背部。我现在会做一些调理、健身,也经常跑跑步。”在加拿大时,张浩天十分热衷于花样滑冰等体育运动,但为了弹钢琴,要避免受伤,后来都放弃了。“我特别宅,喜欢在家练琴,这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因此也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出门。”现在,张浩天在没有工作安排的情况下,每天会固定练琴五六个小时。小时候练的是童子功,现在则更多是通过练琴来思考。

到英国之后,张浩天在技术上已不太受束缚,演奏风格也已经定型,他所习得的更多是一种思想上的突破。“我们在这个时代应该做这个时代的事情,不能因为之前有那么多伟大的作曲家,你就不敢去做。你要去接触外界,接触其他的领域、其他的音乐,不要排斥它们。当我真正有机会听到流行音乐,看到了艺术展、美术展,看到了现代的艺术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张浩天相信,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对未来的规划很重要,我们最终表现出来的音乐都是我们的思想。真正伟大的音乐家,是技术和音乐同时都有的。”

这几年,张浩天做的更多的事情是去了解不一样的领域,看看不一样的世界,这给了他很多启发。2018年9月23日,中秋节前夜,张浩天受邀在上海松美术馆开馆一周年之际,参演松间有“乐”周年艺术节启动仪式。他在现场演奏了德彪西的《月光》,并与装置艺术进行跨界互动。最近,他也常去美术馆看展。“我喜欢绘画主要是因为特别热爱历史。绘画对音乐很重要,毕竟我们学的是西方的乐器,需要对西方的文化、宗教和历史有所了解。我也想了解当代中国的艺术,以及现代艺术家的一些想法,这也会影响到我的音乐,给我一些新的方向。”

猜你喜欢

古典音乐练琴钢琴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练琴记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练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