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山民间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2019-05-04郑雅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民间艺术教育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民间艺术逐渐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它的消亡将会是国家与民族的一大损失。要让这些中华文化的瑰宝得以传承,除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外,教育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文章以佛山民间艺术为例,探讨将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园教育的实践路径,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民间艺术的传承者,这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间艺术;佛山民间艺术;本土文化;教育

作者简介:郑雅,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第一幼儿园教师。(广东 佛山 52800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110-02

佛山是著名的“艺术之乡”,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佛山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佛山的陶塑、雕刻、塑扎、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在历史上素负盛名,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而深受群众喜爱。将佛山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既能弘扬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更能让孩子在感受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的同时,促进其全面、和谐、自主的发展。

一、将佛山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1. 传承本土文化。随着外来文化的充斥,民间艺术正呈现着逐渐消退的迹象,粤剧、年画、剪纸、陶艺等优秀的民间艺术在年轻一代的认知中严重缺失。这些曾经辉煌的传统文化精品目前都或多或少面临着“生存危机”,它们和自然生态一样,都是一方水土养育出来的独有产物,一旦毁灭,损失巨大。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这些灿烂的文化将会因缺乏传承而消亡。当某一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衰退或被摧毁时,对于生存于这一文化体系之下的人们来说就意味着民族精神家园的衰朽和倒塌。佛山的木版年畫和剪纸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政府组织实施抢救工程,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确保工程的完成,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可见一斑。所以,我们必须学习、保护本土民间艺术,使它们得到传承和发扬,而这就离不开教育的作用。让佛山本土的孩子从小接受本土民间艺术的熏陶,成为传承民俗文化的“新佛山人”,对本土民间艺术的发扬光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发挥民间艺术的教育价值。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几千年的积淀,能传承至今的无不是璀璨的明珠、艺术的瑰宝。它们不但凝聚着本民族精神,体现着本民族的发展轨迹、人文思想、风土世俗,向世人彰显本民族的聪明才智,更以优秀艺术作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些富有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的艺术瑰宝,无疑是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若能将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教育中,不仅能为幼儿带来艺术美的感受,提高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更能促进幼儿对家乡的认识,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引领孩子走进本土文化,感受佛山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思考佛山民间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

二、幼儿园开展佛山民间艺术教育的困难

1. 来自幼儿的困难。民间艺术蕴含丰富的内涵,且比较抽象,它是本土人民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历史中文明的积淀,以文化的形式存在于人民的生活之中。幼儿园孩子的年龄基本为3~7岁,其认知特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要让他们在只可意会的民间艺术中感知本土文化的民俗性和艺术性,有着一定的困难。

2. 来自教师的困难。“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也就是说,要对孩子进行佛山民间艺术教育,教师必须对佛山民间艺术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幼儿园的教师并不一定来自佛山本土,对佛山民间艺术的认识也较为表面,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这就为佛山民间艺术的教育带来了师资方面的困难。

3. 教学资源的缺乏。基于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需要一些非文字的、直观有趣的教学资源来开展教学,如一些可以直接感知的、有具体形象的影像、图片、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虽然佛山的一些小学正在进行佛山民间艺术教育尝试,但这类教学资源在幼儿教育领域几乎空白,教师们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时“难为无米之炊”,这无疑为民间艺术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幼儿园开展佛山民间艺术教育的策略

1. 加强师资的培训。作为传承民间艺术的教育者,必须对民间文化有较深刻的了解。因此,必须有目的地开展有关佛山民间艺术的培训,让教师接受佛山民间艺术的洗礼,品味民间艺术内涵,在感受与学习中,丰富对民间艺术的认识,从而内化为个人对佛山民间艺术的见解。教师要主动去搜集民间艺术的相关资料,参观相关的博物馆、民间艺术社、木版年画工作室等民间艺术基地,并撰写个人体会以加深对佛山民间文化的认识。园区还可以邀请陶艺、剪纸、彩扎等方面的专家来讲座,让教师全面、系统地认识佛山民间艺术的发展、变迁以及它呈现的特色等。还可以让教师通过刻一幅剪纸、捏一个公仔、扎一盏花灯等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民间艺术的认知与理解,从而更好地将佛山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教育中。

2. 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佛山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如陶塑,仅石湾陶业就有着二十四行之分,可见其丰富多彩,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类别都应用于幼儿教育中。让孩子接受民间艺术教育,既要考虑艺术的民间性,重视教育在传承文化中的作用,又要考虑时代发展对儿童的要求,根据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使教育内容成为富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民族文化活动。

民间艺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的文化瑰宝,具有一定的高度与深度。根据学龄前儿童的理解水平特点以及孩子发展的需要,幼儿园的民间艺术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为主,让幼儿领略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受民间艺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例如,在剪纸教学中,因佛山剪纸种类不但有纯色,还有铜衬料、纸写料、套色、木刻套印等,技法也并非单纯使用剪刀,而是以用刻刀“刻”为主,如让学龄前儿童学习这些技法有一定的困难。那么在幼儿园的剪纸教学中,教师就不必追求过高的技法教学,只要让孩子感受剪纸作品在色彩、构图、主题等方面的艺术美,了解剪纸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以纯色剪纸学习为主,让幼儿用对称剪、二方连接、简单镂空等方法剪出心中美丽的图画。

3. 选择教学的方法与形式。民间艺术是一种文化,它的内涵需要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才能领略当中的精髓。对于学龄前儿童,受其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影响,孩子们无法完全理解民间艺术的内涵。因此,幼儿学习的方法与形式十分重要。首先,教师应该提高幼儿与民间艺术接触的密度,创造条件让幼儿去看、去听、去摸,尽可能将真实的艺术展现在他们的眼前。参观佛山民间艺术社、游览祖庙、欣赏粤剧等都是让他们感受佛山民间艺术的直接方法。其次,游戏应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将民间艺术渗透到游戏中,相较于单纯的讲解、示范,趣味性更强,能有效地吸引幼儿的兴趣。探索实践式的学习则能让孩子与本土文化的接触更深刻,让幼儿有机会感受各种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并尝试用这些形式去表达自己对民间艺术美的理解。

4. 开拓佛山民间艺术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可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必要的辅助材料,包括图片、音乐、录像、课件、实物等。对于学龄前孩子,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都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必须借助具体的教学材料来认识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美。如“佛山秋色”是著名的佛山民间艺术,当时万人空巷的巡游盛况在今天已无法呈现在孩子面前,但我们可以将相关的资料进行处理,借助多媒体课件,将精彩纷呈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再现在孩子面前。又如“瓦脊公仔”现已作为历史文物进行保存,为了让孩子对其有形象、直观的了解,我们可以将“瓦脊公仔”拍成照片,让孩子欣赏瓦脊公仔的逼真形象,再将“瓦脊公仔”的建筑制作成录像,帮助孩子理解“瓦脊公仔”所表现的富有趣味的民间传说和人物故事,让孩子感受家乡人民聪慧纯朴的艺术创作,陶醉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此外,适当收集一些民间艺术家的陶艺、剪纸、彩扎作品,绘制一些必需的图片等都能为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带来帮助。

5. 争取社区、家长的配合。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支持幼儿园教育,教育成效必定事半功倍。社区中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源,祖庙、南风古灶、梁园、民间艺术社等民间艺术基地收藏了涵盖佛山民间艺术各大领域的精品,这些都是能为孩子提供學习的好去处。教师要争取社区的支持,让孩子能够走进艺术的殿堂,近距离接触民间艺术。此外,一大批正努力拯救佛山文化遗产的艺术家都非常乐意走进幼儿园与学校,与教育者共同努力为佛山民间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做贡献,这些更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鼓励广大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解佛山的人文、景观、民俗,有意识地带孩子到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参观游览,为孩子添置民俗玩具和一些反映本土文化的图书或音像资料,每逢赛龙舟、行通济等民间活动时,带孩子参加庆祝活动,向其介绍该节日的由来和意义,激发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当前传统文化面临挑战的困境下,幼儿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向幼儿开展民间艺术文化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使孩子们成为有民族文化创新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 梁根祥.佛山剪纸[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

[2] 梁诗裕.佛山木版年画[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陈  晨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民间艺术教育
民间艺术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传承·民间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