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新型课堂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2019-05-04冯鹏何鹏魏彪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雨课堂

冯鹏 何鹏 魏彪

摘  要:各类精品课程、优质课程是以网络资源为基础的共享教学过程,是当今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基础。然而,受技术和观念的限制,优质课程的教学资源共享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以重庆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信号检测与分析为例,详细分析了教学资源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课件共享到理念共享”“局部共享到全局共享”以及“撒网共享到靶向共享”的新型共享思路,阐述了基于“雨课堂”等新型平台的共享模型,为该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教学资源共享;多种共享模式;碎片化学习;雨课堂

作者简介:冯鹏,重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光电检测与信号处理;何鹏,重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魏彪,重庆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核信号检测与分析。(重庆  40004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003-03

课堂教学作为现代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不仅承担着教授知识的基本任务,还担负着传递师生情谊、体现学生精神风貌、展示教学软硬件水平等多种职责,[1]上至学校,下至师生,无不尤为重视课堂教学。然而,随着网络化教学的风起云涌,互动式、共享式、碎片化的学习模式已逐渐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尤其是“90后”“00后”的大学生,他们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板书+PPT”的教学手段以及“课件+试卷”式的教学资源均表现出较低的兴趣,而对以“好大学在线”“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为代表的新型网络在线教育较为热衷。[2][3]因此,改革现有课堂教学模式已成大势所趋。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需要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授手段进行深入剖析和创新,对教学资源更要以共享的态度进行建设和分享,才能够适应当今网络化学习对资源传播的要求。当前,国内各类精品课程、优质课程乃至在线课程都以网络资源为基础的共享教学过程,也是当今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基础。然而,受技术和观念的限制,一方面,各类课程的建设平台多依托各自高校或者公司运营的教学平台,造成优质教学资源传播尚可,但共享却成为其主要问题;另一方面,对同一门课程,同一种教学资源,教师端与学生端对共享的要求是明显不同的,专业人士和普罗大众更是不同,如何能够平衡这些不同的需求,在不大幅增加授课教师工作量的前提下,寻求一种较好的教学资源制作方法和分享策略,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重庆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信号检测与分析为例,详细分析了教学资源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阐述了基于“雨课堂”新型手段资源共享的尝试,为该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4]

一、当前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在线教育如火如荼,许多课程经过改造、打磨和精心设计,建设了较好的网上教学平台,并收获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学习者的青睐。但与全国上千所高校,数十万门课程相比,实属沧海一粟。在传统教学平台下,多数课程所共享的教学资料不仅在数量上较为匮乏,质量上也难以满足要求。以信号检测与分析课程为例,资源共享中还存在如下共性问题:

1. 共享内容较为狭隘。很多教师认为,教学资料的共享就是课件的共享,或者附加上教学大纲、教案等内容。这种定义显然较为狭隘。教学资料不应局限于幻灯片、教材、答案、视频等有形的载体,更应该共享教师的教学理念、思路及各种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些才是学习者更希望看到的。共享之路要实现从课件共享向教学理念共享的转化,而网络教学平台难以将这些看似较为抽象的概念落实为实际的内容供学习者消化吸收,导致资源共享始终停留在初步的课件共享层面。

2. 共享范围不够广泛。多数高校的教学平台都以学校网络为基础,仅支持校内用户访问,共享也只针对部分师生。为了让教学资料共享发挥最大的效益,必须将共享面扩大,由局部共享发展为全局共享。除了借助公共网络平台建设面向所有人开放的课程资源库外,对于精品资源,亦可借鉴科研论文发表中开放获取(Open Access)的理念,由资源提供者(校方)提供部分经费支撑运行费用,用户下载时则免费推送部分宣传信息,解决共享资源维护的难题。

3. 共享对象不够精确。以往教学资料往往是通用的,一套课件打遍天下,共享模式显然不够精确。显而易见的是,本科生与研究生的需求不同,学硕与专硕的需求不同,教师与学生的需求不同,工程师与研究人员的需求亦不同。即使对同一门课程,由于学生之间基础不同,对教学资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以“信号检测理论”教学为例,我们围绕近五年来学生对部分基础知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概率论或数理统计课程)和基本编程技能(Matlab与C++语言编程)的掌握情况进行调研,见下表。

这说明,很多学生的基础并不是很扎实,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部分学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补课”,他们需要的教学资料与基础好的学生自然不一样,这无疑对于课堂和教学资料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不同的目标群体,设计相应的教学资源,实现从“撒网式共享”到“靶向共享”的转换。

二、基本“两课堂”软件的解决方案

“雨课堂”软件,其特点在于无须大改授课方法与原有课件,通过在课件上增加部分功能,有效利用微信等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数字资源,以一种“开放+反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课程教学团队前期使用发现,该软件不仅能够取代“课堂点名”,而且可以让所有学生同时参与课堂提问与回答,并现场给出每个学生的成绩;同时,学生对课件中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弹幕”或“標记”的方式实时反馈,让教师现场强化或课后总结。进而,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前发布预习课件,课后布置习题,学生的预习与复习过程可控。学期结束后,能够统计每个学生参与课程的程度、平时成绩的高低、难以掌握的知识点等信息,以大数据的方式分析教学过程,供授课老师参考,这些都是以往难以获得的信息。开展基于“雨课堂”的课堂资源共享模式探索,就有可能收获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体验和效果。我们通过如下三个方面开展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的探索。

1. 立足现有网络平台,丰富共享内容。在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和重庆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信号检测与分析课程已经在重庆大学EOL教学平台上搭建了平台,上传了包括教案、教学大纲、课件、习题、参考书等在内的资料,并面向全校和重庆市高校开放。显而易见的是,上述资料是不充足的。经过充分调研,借鉴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在线课程的经验,学校教学团队专门制作了知识点预习视频、授课视频、专题讲座视频、网络参考资料汇总、实验指南、实验教学视频等多种音视频资源,同时设计了多种小组式的讨论课题作为开放资源供用户下载。

2. 以“雨课堂”为基础,实现多种教学资源有机共享。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普通用户,都不会只希望获得有形的教学资料,更希望获得教师在授课时的思路乃至教学理念。换言之,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如何在一节课中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每个知识点的轻重缓急如何安排,对于特定的知识点如何设计习题进行强化,為何如此设计等,这些教学资源对于用户掌握和消化相关知识点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思路是在教案中体现,然而教案往往与课件、习题、教辅分离,学习者通常也会忽视对教案的理解,使得共享资源难以发挥最大功效。

借助“雨课堂”独特的功能,教师的授课理念与思路可以通过每一个课件中的音频、旁白、课堂习题(答案解析)、分组讨论、课后反馈一一呈现,而学生对授课效果的反馈可以通过弹幕、投稿、抢答等多种方式直接告知授课老师,课堂上学生对于特定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则通过“点赞”的方式实时反馈,供教师课后参阅并对课件进行相应调整。上述音频、旁白、课堂答案解析、投稿、点赞等方式分属传统教学流程中的教案设计、习题、课后反馈等多个环节,可以在一节课中集中体现,实现了多个教学模块的无缝切换。将上述资料随课件公开,也达到了多种教学资源有机共享目的。

3. 开拓手机学习新模式,探索新型共享机制。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移动学习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手机学习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世界各国也在不断开拓手机学习新模式。此外,随着新一代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手机等普及率很高的手持移动设备作为有效学习工具接入网络,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技术优势,如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通信网络的全覆盖,使人们利用手机进行网络学习成为可能;高校可以借助微信等社交平台开发特定课程的公众号,定期推送学习资料。

本文针对现有教学平台下教学资源共享所面临的困境,详细分析了教学资源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课件共享到理念共享”“局部共享到全局共享”以及“撒网共享”到“靶向共享”的新型共享思路,阐述了基于“雨课堂”等新型平台的共享模型,并借助重庆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信号检测与分析进行尝试,为该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R]. 2018.

[2] 陈峻,王炜,刘攀等.优势学科资源多维度转化为专业精品教学资源的改革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S):160-163.

[3] 李鑫.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J].中国高等教育,2018,20(12):59-60.

[4] 熊忠阳,江成华,唐蓉君等.重庆大学:联盟化应对教育信息化新挑战[J].中国教育网络,2013,(8):71-73.

责任编辑  易继斌

猜你喜欢

碎片化学习雨课堂
“雨课堂”在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高效进行碎片化学习的探析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大学英语碎片化学习与拼图化教学
雨课堂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英语课程网络化与学生学习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