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理解方法刍议

2019-05-04刘琼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字理造句语境

摘  要: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其基本特点。词语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只有对词语的意义进行深入的理解,才能开展有效的阅读和写作活动。只有理解了句子中关键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方法

作者简介:刘琼,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教师。(湖北 武汉 4300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103-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本义,并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笔者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将理解词语的方法总结为以下几种:

一、直观理解法

这里所说的直观法不仅仅是指借助实物来帮助学生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还包括借助语言、动作、表情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在教学“蹒跚”这个词语时,笔者会自己表演出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然后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动作用自己的话说出蹒跚的意思即:腿脚不灵便,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在学习一些表示表情的词语时,如心花怒放、喜笑颜开、暴跳如雷、垂头丧气等。笔者还请几个表演天赋较高的学生上台表演,以帮助其他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以上方法都是通过动作、表情结合语言的描述来理解词语的。其实,还可以结合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意思比较接近的词语。在教学一组表示“看”的词语时,笔者就在网络上搜索一组图片,帮助他们区分“看”“瞄”“瞪”“盯”“瞟”“东张西望”“俯视”“探”“环视”等词语。为了使学生对这些词语的意思区分得更加清楚,还可以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造句,甚至让学生学着图片上的人物表情进行表演或者玩“你做我猜”的游戏。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区分了词语的意思,还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联系分析法

联系法即是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法包括找近义词、反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造句理解词语的意思,举例子理解词语的意思等。如在教学鄂教版五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刹”是这篇文章中的一个生字,很多学生不理解“刹那间”是什么意思,可是之前学过“一瞬间”这个词语,通过给“刹那间”找一个近义词,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除了可以通过联系以前学过的近义词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还可以将以前所学过的词语前面加上否定词“不”或“没有”来解释词义。如:模糊就是不清楚;崎岖就是不平坦;坎坷就是不顺利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也就是通过造句或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在教学“辗转”这个词语时,可通过造句来帮助学生理解它的两种不同意思。第一种解释是指翻来覆去,造句:想到明天的比赛,他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第二种解释是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造句:哥哥为了追寻梦想,这几年一直辗转于北京、上海等地。像这种一词多义的词语,用造句的方法理解起来更加容易。造句法还可以用于同音词的区分理解,如:可以将“漂浮”“飘浮”这两个词语分别造句,来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词语。“飘浮”是物体在空中飞舞,没有依势,自由随意,可造句: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真美丽。灰尘在空气中飘浮着;“漂浮”是指物体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可造句:湖面上漂浮着落叶。运用造句法还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如果真的理解了,就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词语写出通顺正确的句子。

三、字理分析法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依据字理进行词语教学,能让学生快速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领悟汉字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字理分析词语,一般是先将词语分开理解,再进行组合。如果是合成词,就先把词语分解成若干个词素,再对其中重点词素进行析形索义,探寻本义。如成语“名列前茅”,先把它分解为“名”“列”“前”“茅”四个词素,单个看“名”“列”“前”三个字的含义不难理解。重点要理解“茅”字,经过字理分析,知道“茅”是形声字,“艹”形矛声,指茅草,古代军队外出征战时,前哨往往以茅草为旗在前探路,遇有敌情则举旗通知后军。因此,“前茅”就是举着茅旗的人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四个词素的意思都理解了,再将这些词素组合在一起,不难知道“名列前茅”的意思就是比喻名次排列在前面。

四、比较品味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词语的意思非常相近,但实际上它们表达意思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不将这些词语区分清楚,则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描述色彩的成语有“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侧重点又分别是什么呢?将这些词语放在一起比较品味,就很容易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五颜六色”是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侧重于颜色的种类多;“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侧重于颜色艳丽,让人眼花缭亂。明确了这两个词的侧重点不一样,学生以后就能准确运用。

五、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同一个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有些词语在语境中还可能有双重意思。如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丰碑》中有这样一句话:“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通过联系军需处长的精神品质,可以知道“晶莹”既指雪被冻结后,本身光亮而透明,又指军需处长的心灵如白玉般无瑕,是对军需处长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的高度赞扬。在这一课中“严峻”一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所在的语段是这样写的:“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结合语境分析,这里的“严峻”是指他们面临着很多很大的困难,对于他们来说形势很不利,需要他们去克服。第二处“严峻”出现在这样的语境中:“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将军因为误以为因为军需处长的失职而冻死了一位战士,于是他非常愤怒,这里的“严峻”是指他愤怒的神情。同样一个词语在同一篇课文中,由于不同的语境需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表达的不同含义。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对于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词语教学应渗透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中,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唐引林.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探讨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

责任编辑  张庆晓

猜你喜欢

字理造句语境
从造句入手学写话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造句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