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路桥工程类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应用

2019-05-04颜长平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路桥工程工程测量信息化教学

摘  要:在当前我国教育行业构建长远竞争优势战略的过程中,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属于一项重要的举措,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前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信息化可以使相关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也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技能与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而这也正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工程测量”为例对高职路桥课程工程类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提高信息化教学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课程教学设计;工程测量;路桥工程

作者简介:颜长平,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教师。(湖北 武汉 430065)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服务团队(编号:CX2018A06)阶段性科研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084-02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职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逐渐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我国各高职院校开始了课程信息化建设,使教学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逐渐从理论向实践迈进,从宏观向微观转变。笔者结合自身长期以来从事高职路桥工程类课程教学工作积累的经验,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对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加以介绍,希望可以为高职课程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帮助。

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分析

在对课程信息化教学进行设计之前需要对设计加以分析,这也是信息化设计过程中的前提。下面本文针对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进行介绍。

1. 学情分析。教师在开展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知识吸收与构建的主体,学生在信息化课堂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他们于老师而言是情感的交流者,并且也是同学的协作者,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会影响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基于这种情况,在对学情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原有的技能水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认知能力、信息化能力以及身心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在高职路桥工程类课程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学情分析环节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高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以及类别都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他们在学习能力与专业基础上也存在差异性。基于这种情况,在开展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学情分析。

2. 教学目标分析。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总方向受到教学目标的影响,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教学策略与手段的选择,都需要以教学目标作为依据。在高职路桥工程类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分析主要包括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以及职业素养目标。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角度、坐标、高程以及距离等基本的测量方法和相关原理,并且学会测图绘图、控制测量以及施工放样等基本方法。技能目标则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GPS、水准仪以及全站仪等仪器测量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另外,教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还需要做出详细的分析。

3. 教学内容分析。在对课程信息化教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分析能够使课程教学内容得到整合与优化,并且使课程教学的技能点与知识点更加清晰,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教学之中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在工程测量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基本测量技能、综合测量技能以及专项测量技能。其中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点位确定的基本原理、工程测量的相关概念以及测量工作的相关原则等。基本测量技能主要包括角度的测量、水准的测量、坐标测量以及距离测量等。专项测量技能的教学内容包括:测图绘图用图、控制测量以及施工放样等。综合测量技能的教学内容包括桥涵工程测量、道路工程测量、管线工程测量以及隧道工程的测量等。对于整个课程来说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基本测量技能和专项技能,以此来强化他们的综合测量技能,这也是整个课程的难点。另外,还需要认真地分析每个子项目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细化,教学内容的难点更加明确。

4. 教学方法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指导法、谈话法、参观法、讨论法等,各个方法在教学工作之中都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是在对信息化教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分析以及教学内容分析的结果,参考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按照课程之中信息资源的积累量以及学校硬件水平来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解决而信息化技术方法可以解决的教学难题进行总结。在高职院校中就读的学生一般基础比较差,因此在对他们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且开展职业技能训练,使他们能够成为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基于以上情况,在高职路桥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師一般会使学生直接获取经验,或者应用实际训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

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1. 信息化教学情境的设计。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学习与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系,学习者如果在实际情境下学习,可以通过运用已有的认知来顺化或者同化新学到的知识,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对新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基于这种情况,在对信息化教学进行设计时,情境设计便是第一个设计环节。而在对课程信息化教学情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搜集大量与课程相关的信息素材,并且对文本、视频、音频等信息资源加以利用,实现最大程度的情境创建,进而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发学生联想的同时帮助他们对新知识开展同化与顺化。在信息化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问题情境的创设、故事情境的创设、协作情境的创设以及模拟情境的创设等。

2. 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的设计。在对信息化教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步骤的分解以及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分配,这属于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像是一个导演,而学生则像一个演员,他们通过共同协作来使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脚本得以完成,这个过程对于信息化教学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高职路桥工程类课程具有职业针对性与知识实用性的特点,而且课程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基于这种情况,高职路桥工程类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设计环节需要以项目化课程设计作为基础,并且坚持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中心,用学习任务来驱动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让学生对信息进行独立获取,并且对相应的计划进行制定、实施以及评估。帮助学生在独立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

在高职路桥工程類课程信息化教学实施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在整个设计过程必须坚持学生的中心位置,由老师从旁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师生之间创造出互动交流的机会。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的设计与课堂设计有一定的差异,其主要是对课堂设计的扩展,包括教师课前对相关信息素材的准备以及学生课后对学习效果的反馈,课程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的设计并不是对于一堂课的设计,而是对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需要对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在系统的过程中掌握技能与知识。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和对象的不同来对其进行灵活的调整。

3. 信息化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对于教学评价的设计能更加直接地反映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更好地总结教学设计和所选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并且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学生通过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能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成长过程,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学生在不断对自身学习经验进行总结的过程中也能反思自身的不足。在对信息化教学评价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工具来对学生的成绩以及反馈的信息进行自动化统计。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评价具有多方位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在对信息化教学评价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在重视结果的同时也要对过程给予更多的重视,努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在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针对性提升的同时要利用教学评价来跟踪和记录学生的发展,进而调整教学的方法和目标。

将高职路桥工程类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应用到课程教学之中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还需要对信息技术进行更加充分地应用,对信息手段进行实时更新,对教学评价进行合理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婷,尚建利.浅谈基于移动学习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09):97-98.

[2] 叶伟,王知乐,孙舒.路桥工程测量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1):10-12+70.

[3] 陈艳茹,杨勃.基于工程造价信息化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12):21-23.

[4] 孙舒,严晓燕,王月华.高职路桥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与探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1):13-15.

责任编辑  程  哲

猜你喜欢

路桥工程工程测量信息化教学
路桥工程施工管理及其质量控制的探析
路桥工程施工造价审核工作现状及对策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以技能竞赛为导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研究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