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资格标准的高职课程认证过程化考核改革探索

2019-05-04杨宇宁付晓军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职

杨宇宁 付晓军

摘  要:高职教育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毕业的同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本文以“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为例,结合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探索课程过程化考核的改革思路和方法,为高职课程认证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过程化考核;职业资格标准;课程认证;高职

作者简介:杨宇宁,仙桃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付晓军,仙桃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湖北 仙桃 43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认证过程化考核改革的研究”(编号:ZJGB201606)和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微课、MOOC教育信息化下高职专业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5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054-02

一、课程认证过程化考核的内涵与目标

1. 课程认证过程化考核的内涵。课程认证是学生在经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后,通过考核达到有关部门特定标准的规范性教学活动。高职院校课程认证需要结合职业资格标准来修订课程标准,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探索和创新多样化教学方式和多元化过程化考核评价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达到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过程化考核不是简单地将课程内容分成几个阶段或几个任务对学生进行考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在过程化考核中,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评与互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程学习效果。

2. 课程认证过程化考核的目标。实施课程认证过程化考核的目标有:①紧贴职业岗位实际要求,更新课程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通过课程认证过程化考核,探索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课程教学要求、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教学内容、生产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效对接的途径,真正把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素质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中,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②探索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双证书”制度。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要求学生在毕业的同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实施课程认证,建立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相通的过程化考核评价机制,可确保学生通过课程考核即能达到相应职业资格证认证要求,从而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完善“双证书”制度。

二、课程认证过程化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1. 分解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考核项目。面向工作岗位调研,分析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将资格标准融入各块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完课程后能达到国家中级、高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的能力要求。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的指令、编程方法、控制系统构建、硬件接线方法、系统调试运行和优化等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典型可编程控制器指令的功能、格式基本用法,了解和掌握可编程控制系统的结构、地址分配、程序设计以及每个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的全过程。

根据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岗位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工作要求,选择在工业生产和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应用实例对学生进行考核。如在课程中设置电机的正反转、Y/△降压启动、传送带、饮料自动售货机、交通灯、恒温箱、机械手、电梯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和考核项目。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各个项目进行学习、训练和考核,让学生分阶段完成各个知识点的学习和考核任务。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对接生产过程要求,设计考核环节。按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如表1所示),将每个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分为系统设计、硬件配置、程序设计、系统调试、运行管理等环节。根据各个不同环节来设置考核分项,如项目分析、控制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硬件图的绘制与设备连接、I/O地址和内存分配、参数设置、软件编程、联机调试、故障诊断等。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仪表,按照工作过程的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工作任务单、绘制电气连接图,完成软硬件设计和系统调试工作。

3. 拓展考核方式方法,实施考核过程。在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的每个教学考核过程中,在借鉴职业资格鉴定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考核方法,如理论测试、小组考核、实训报告撰写、现场操作考核、答辩汇报等。要求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小组成员任务分工,记录实训内容和过程、故障现象与排除过程,提交小组实训报告。

引入过程化考核之后,教师可以分阶段设置学生比如,考核内容,提高过程考核在总评成绩中的占比。在课程的总评成绩中,“平时表现成绩”占总成绩的15%,“各阶段考核成绩”占60%,“期末考核成绩”占25%。“平時表现成绩”侧重于学生基本职业素养;主要针对学生的上课考勤、学习态度、学习主动参与度,“各阶段考核成绩”侧重于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考核,学生在完成某一项目的学习后,对该项目所涉及的技能、知识点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评分,该阶段考核根据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进行,贯穿于每个项目学习环节中,每个考核模块再按百分制计分,最终成绩总评按比例折合;“期末考核成绩”是考核学生自主完成综合性的实践项目的能力,包括方案需求、硬件设计、软件程序、联机调试、功能优化等,学生完成后上交综合实训报告并进行答辩,接受其他小组和教师现场评分。过程化考核采用小组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通过各学习阶段及学习项目的技能、知识过程化考核,完成学习目标,达到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

4. 建立课程诊改机制,反馈考核效果。在课程过程化考核中,完善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注重考核结果的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逐步建立课程的诊断与改进机制。每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和考核,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做出评价,教师应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对学生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诊断过程化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教师可以把课程考核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改革、完善课程过程化考核的内容与形式。

三、课程认证过程化考核实施效果

1. 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以笔者所执教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班级为例,在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过程化考核改革后,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后都可以知晓自己的技能知识掌握情况,课堂氛围活跃,55%的学生期末考核成绩能在80分以上(满分100分)。

2. 学生职业资格证通过率提高。在过程化考核过程中融入了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理论知识理解都得到提高,让学生知晓自己在“学什么”“为什么学”,也了解到自己该“如何学”“学得怎么样”。在学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后,学生获取电工高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资格证的通过率提高到95%以上,切实达到“课证融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方二喜,刘学观,谭洪,等. 以目标驱动为支撑的课程过程化考核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4):136-138.

[2] 李欣,徐慧,张静双.高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与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87-90.

[3] 耿俊浩,田锡天,马炳和.工业界视角下面向专业认证的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136-138.

责任编辑:郝  婵

猜你喜欢

高职
2019年—2020年部分专科(高职)院校在晋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善待“工匠之师”是远见之举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