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素质教育现状研究

2019-04-28傅秋野

学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民办高校素质教育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社会上各行各业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水平,对个人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当今部分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未能适应时代的步伐,过分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素质的培养。本文对于当前的民办高校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现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素质教育;文化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3-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167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飞速增长,社会各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技能要求,同时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为适应社会需求,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部分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培养有所欠缺。本文简要阐述了当前民办高校素质教育的现状并针对教育现状提出相关的措施。

一、素质教育的意义

所谓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意在让受教者德智体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素质教育总体可分为内在、外在两方面内容。内在的素质是指受教者品质、人格等自身方面的培养,外在的素质是指受教者能力、行为方面的培养,综合起来就是让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优秀的人格和品质。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担负着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大学生年龄尚轻,社会阅历比较少,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尤其是拜金主义,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道德缺失,缺乏爱国之心,更缺乏自古以来优秀道德品质的传承,加之网络技术和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很多没有经过过滤的信息被大学生吸收,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还相对较弱,所以很容易沾染不良风气,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在我国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仅是对大学生负责,更是对祖国的未来负责,也是高校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更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接班人。

老人摔倒不敢扶一把、突发疾病不敢帮一把,任凭一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更提醒我们要提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做起,让社会多些关心和爱,从我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当前民办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经济发展和行业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在民办高校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下功夫,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众多改变,开始关注学生人文素质和内在品质的培养。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育形式单一

一些民辦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展了相应措施,但是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很多民办高校当前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多依靠于学校社团或是其他相关团体的讲座来进行的。但是这种教育形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效果欠佳。首先是这类型的讲座学校几乎不会请高水平的专家、嘉宾讲解,其次还有很多讲座名为素质教育讲座,但内容却相差甚远。另外大部分这类型的讲座多偏重于理论讲解,很少有关于实践性的内容,大学生往往对此不太感兴趣,造成这类型的讲座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教育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大学生的素质也不会因几台讲座而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素质教育不够重视

作为高校,教书育人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民办高校自成立之初,为了能够在同行业中具备竞争力,保障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就业,将精力、资金几乎全部用于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方面,以此来获得高效的学院发展模式,但是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有所忽略,投入不够,师资力量薄弱,观念跟不上。这就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的侧重点不同,教师也只是单纯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并没有将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目标中,从而造成大学生在专业领域虽然有着较强的竞争力,但是素质方面有所欠缺,造成高技术低素质,不能适应企业需要和社会发展。这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很难抵挡住物质的诱惑,步入歧途。

(三)对于素质教育意识淡薄

从当今社会整体发展来看,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但是滋生了拜金主义的意识观念,这种观念也严重影响了当今的大学生。现在的大学生往往过分注重功利,物质攀比现象严重,价值观混乱,对于素质教育的意识比较薄弱。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是极为不利的,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关系到人的一生命运,没有良好的素质为基础,纵然你专业素质再优秀,也不会有太好的发展,更有甚者会身陷牢笼,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会为了一己私利,置法律于不顾,不惜损害国家利益来满足个人私欲,最终沦为阶下囚。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摈弃功利主义等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提高其思想意识,丰富其文化生活,是民办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四)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关联度不足

当前已经有部分高校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调查走访,我发现部分民办高校把素质教育课程作为专门的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把素质教学与专业课程放在同等位置。这种做法,从表面看是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地位,然而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只是单纯的流于形式,除了增添学生的课业负担、耗费师生精力外,并没有让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面做出重大改变,学生的素质也没有明显提高,反而使学生产生了反感。

三、发展民办高校素质教育相关策略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思维决定人的行为方式,同样,教育理念也就决定了教育的模式,想要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社会获得立足之地,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考试分数的高低,这就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教师教育理念没有转变,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再好的素质教育方案也没有生存的土壤,这就犹如纸上谈兵,毫无效果可言。

(二)加强师资力量

教师是服务在教学最前线的,教学成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其关键要素。社会人才不仅仅是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素质,这才是祖国需要的人才,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因此,加强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基础保障。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加强归根结底是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来实现的,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院校教育成败,甚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但当前的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因不少教师的教育理念未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造成素质教育进程缓慢,这就需要各大院校及时增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学校形象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的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因此,民办院校应加强自身的形象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处事风格不仅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形象。如何营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呢?首先,办学理念是各大院校自我定位的最佳体现。民办院校也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到正确的定位。其次,院校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最佳土壤,在当今社会,学校应该是教书育人而存在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也存在部分高校为创收而置素质教育于不顾,只是单纯教授学生技能,让学生将来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这是对于国家、对民族的不负责。

(四)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章制度,素质教育就是一纸空文,不会有太大的成效。因此,学校的素质教育建设的前提应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院校应将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教师的素质教育教学进行评价,做到有奖有罚,以此激励教师开展素质教育活动。

(五)借鉴公办高校先进经验,加强理论研究

相比民办院校,公办院校在素质教育方面起步较早,经验比较丰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民办院校可以吸收公办院校的先进教学经验,避免不必要的弯路,避免浪费人力、物力,其实大部分的公办院校的素质教育理论对于民办院校也是同样适用的,只是生源不同,民办院校的学生素质有一些差别,所以说民办院校在素质教育方面面临的难度更大,需要更大的精力来探索,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道路。

在吸取公办院校理论基础上,民办院校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于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的研究工作。完善的理论基础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况且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教学项目,理论基础必须要完善。民办院校可以公办院校为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教学实践来获得经验,对其分析总结,完善理论,再以理论指导教学,如此循环反复,在实践中完善理论。

(六)采取多途径、多方式进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因此,只是单纯的理论教学效果不会太显著。院校可以采取多途径、多方式进行素质教育。比如可以树立榜样的力量,对于素质较高的学生进行全校推广教育工作,让学生有学习的目标、学习的方向。另外,教师的言行也在很大程度生影响的学生,因此,教师是影响学生言行的主要对象,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来教育学生。

素质教育并非短时期的工程,大学生素质教育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大幅度得到提升,素质教育意义重大,从小的方面说关系到个人发展,从大的方面讲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素质教育应是长期的课题。但当前民办院校的素质教育体系并不完善,需要大家共同探索、尝试,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合格的、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关涵, 董迪, 蔡秀丽,等.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浅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3).

[2]柴续续,邓小玲,陈鑫雨.基于辅导员视角下民办高校素质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4(21).

[3]孙汀兰.民办高校素质教育管理改革与模式创新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3(2).

[4]刘萍.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4(7).

[5]张薇薇,张倩,潘丽娜.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現状和路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4(16).

[6]方馨.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傅秋野(1985.2— ),女,汉族,辽宁大连人,讲师,研究方向:党建和思政。

课题项目: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OBE教育模式下民办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编号:JG18DB034)。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民办高校素质教育
山西省2022年对口升学本科、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录取办法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