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形结合助力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高

2019-04-28马倩倩

学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数形结合教学实践

摘 要:数形结合是数学课堂常见的教学思想,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将问题化抽象为具体,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进而指导学生利用数与形的巧妙结合,让学生准确把握解题方法,提高数学解题效率。本文主要围绕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提出几点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数形结合;解题能力;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3-007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65

数形结合思想对数学解题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由于小学生思维特点形象直观,面对高度抽象的数学问题,经常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简单化,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一、数形结合思想融入练习设计,提高学生的抽象几何意识

数学课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是巧妙运用图形并结合数学概念知识,让学生可以直观理解抽象性问题,有效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速度和理解能力。其中,几何知识是数学课堂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如果学生只面对抽象的问题数字,就很难整理出有效的解题信息。解题的难度较大,学生初次接触时很难形成梳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在练习设计时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从形的角度出发,看待数学问题,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从而降低解题难度和思考的复杂性。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内容时,练习题为:“如果在长方体增加2厘米的高度,就会形成正方体,然后,形成正方体后表面积要比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56平方厘米,那么长方体的体积为多少?”这时教师指导学生科学运用几何图形,就会将问题要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学生画出几何图形后,会立刻转化形象思维,发现长方体增加2厘米后成为正方体,说明长方体底面正方形,也说明新增面积为四个相同的高是2厘米,宽是原来长方体底面边长的长方形,这时学生在将图形与体积相关公式建立联系,就会降低思考的复杂性,使问题的计算方法更加明确清晰。

二、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到习题探究,加强学生抽象公式的理解

数形结合思想在习题中运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解题的乐趣。但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必须具备清晰的理论指导,才能更好地掌握问题的计算方式,所以,教师在用数学理论指导学生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最利于学生接受的解题方式,才能帮助學生提高解题效率。可以看出,数形结合思想的解题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建构过程,因此教师要尽量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数形表象,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将理解上升到一种理念,从而实现解题能力的提高。

例如,问题:“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高同样为6厘米,梯形下底为13厘米,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上底同为10厘米,求出梯形面积平方厘米,比平行四边形多的平方厘米数”这道问题的解题步骤较为繁琐,在常规计算中,学生要经历复杂的思考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画出图形,就会发现,梯形的面积多出的为一个三角形面积,底为3厘米,高为6厘米。学生转换计算方式,只要求出三角形面积就会得出正确答案。这样不仅简化了解题步骤,还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三、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复杂概念中,加强学生对抽象数学公式理解

数学课堂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特点是将抽象问题简单化,利用图形可以让问题趣味化、形象化,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理解。例如,在数学应用题中已隐含着复杂的条件和数量关系,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图形来取代抽象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价值,形成数形结合思维,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解题过程,出示问题后,及时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的本质,先进行简单的猜想,思考从哪个点入手最合理,通过不断的验证来发现解题规律。可见,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有效降低问题的复杂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例如,问题:“在1000米公路上一侧植树,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下,每间隔5米种一棵树,需要栽树多少棵?”可以看出“两端都要栽,需要比间隔数多1,棵数=间隔数+1。这时学生就可以利用线段图,精确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植树问题中,当学生借助线段图形建立问题模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两端栽树的分割点进行仔细观察,使学生经历问题提出、分析、思考、解决的过程,并总结规律,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结合思想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增强学生的解题效率。因此,教师要结合的学生的兴趣特点,尽力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全面促进学生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韩科杰,余敏希.巧用数形结合解题[J].文理导航,2016(9).

[2]崔志华.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苑教育,2015(3).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马倩倩(1984.10— ),女,汉族,山东邹平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数形结合教学实践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