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童话作品教学之美妙

2019-04-28张晓英

学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分享品味童话

摘 要:童话已成为小学生的文学必修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陶冶儿童的情操以及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如何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童话文体与众不同的美,乐于表达独特的阅读感受进行分析。

关键词:品味;童话;分享;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3-009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84

一、 品文本对话之趣

童话因其故事生动有趣,语言丰富多彩而吸引学生,而把角色表演植入课堂,让学生戴上童话故事中角色的头饰,做出动作、模仿口吻,表现神情,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因此,角色朗读或者表演是童话文体最常用的教学策略。一般而言,童话故事大都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讲述者是置身事件之外的。一个故事要进入心灵,需要穿越“我”。我们阅读一个故事,其本质是想了解世界,知道“我”是谁,“我”可以怎么办。而角色朗读与扮演,就是把“我”化在故事里的一种有效的路径。当学生置身在童话的幻想里,成为其中的一员,就能获得想象中的成就感、满足感。

以《大象的耳朵》为例,全文围绕大象的“耳朵”展开,故事生动有趣,语言幽默,巧妙启迪学生悦纳自我,热爱生活。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把重点放在了问句的指导上。小兔一见到大象,就觉得奇怪极了,它对大象说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勾勒出大象和小兔的形象,突显出它们的耳朵“耷拉”和“竖着”的特点。告别了小兔,大象又遇到小羊,小羊对大象说了什么?借助课文插图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对画面细致观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情感体验,想象小兔、小羊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从而获得多样化的阅读感受,不知不觉走进故事,产生“我就是故事中的那个角色”的意象。通过情境朗读、情境表演,学生化身为故事中的小兔、小羊,感受小兔、小羊因大象的耳朵和它们的不一样而产生的疑问,读出惊讶的语气,感受角色的心情。

二、 探同中有异之法

入选统编教材第一学段的童话故事,不仅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简单、形象鲜明,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反复结构将故事引向深入。反复是相同或相近的情節在不同的地方或不同的角色身上再次上演,但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每次反复都会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或者包含着递进。教师在指导学生把握这种反复结构时,关注点在每次反复加入的“新元素”。

《大象的耳朵》正是借助反复结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试想如果只有小兔和小羊对大象耷拉着的耳朵感到吃惊,大象或许压根儿不会把这事放在心上。可后来,连小鹿、小马、小老鼠见了大象,都要说他的耳朵。大象听了很不安,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我伺机提问:它们会对大象说些什么呢?大象的想法又是怎么悄悄改变的?由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鹿、小马、小老鼠见了大象会怎么说,大象听了又是怎么想或怎么说的?

这个环节的教学,我根据文本的特点,依据语言表达的规律,展开合理的想象,在重复、对比、往返的节奏中引导学生进行顺势而为的自由表达,学生又一次把自己化身在故事里。在言语实践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也感受到了童话神奇而美好的意境。

三、 悟润物无声之意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承担着“德”的教育,因此,当我们拿起教科书总会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种沉甸甸的思想包袱,大大削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还以《大象的耳朵》为例,联结本单元和本课的语文要素,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自从大象把耳朵竖起来后,遇到了许多烦心事,搅得它又头痛又心烦,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们,此时此刻你们就是大象。夜深了,小动物们都进入甜美的梦乡,你正想睡觉,只听‘嗡嗡嗡,一只蚊子来了,它在你的耳朵里跳舞,不一会儿,一只飞蛾加入到它的行列,其他的小虫子也来了,它们在你的耳朵里又是唱又是跳,开起来联欢会。能说说你的感受吗?”(生:太难受了!真烦人!吵得我头都疼了……)我顺势引导:“咱们就这一小会儿都受不了,可大象呢,一天、两天、三天,甚至一个月,每天都这样,能受得了吗?所以最后大象还是把它的耳朵放了下来。”由此及彼,启发学生思考,再出示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

四、结语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童年时期是儿童语文素养培养和发展的最佳时期,如同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而童话以生动的语言、鲜活的形象、丰富的内涵,是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挖掘童话的纯真、诗意和美好,使学生充分享受童话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们的童年因童话而丰富,因阅读而精彩。

参考文献:

[1]李丽.探寻小学童话教学之策略[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3(11).

[2]黄清.小学语文童话作品教学研究[J]. 语文学刊(教育版), 2015(23).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张晓英(1977.10— ),女,汉族,福建建阳人,小学一级,研究方向:用好统编教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分享品味童话
品味桂峰
孩子,我们慢慢来
品味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