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初心 不忘使命

2019-04-28刘鹏成

学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牢记使命不忘初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十九大报告重点提出“坚持初心,不忘使命”,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当以思想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与“四个意识”,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合格大学生。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迎合党的“初心”的号召,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切实承担起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为此,本文主要就怎样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问题做一番分析。

关键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3-00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09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却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有效加强高校思政课的建设,本文以“十九大”的核心精神为指导,谈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

一、当代大学生所处时代背景分析

时代是国家兴起、社会发展、各项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平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然背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就必须要弄懂当前的教育背景,明白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做到运筹帷幄,培养出时代的弄潮儿[1]。综合国内、国外各发展形势,大致可分析出当代大学生正身处如下时代背景中:

(一)国际背景

首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不可抗拒,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已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世界各国文化在不断的撞击与融合中相互影响,这些均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但同时也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面临着被同化、被异化的风险[2]。其次,科技革命向縱深发展,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使各国更加要依靠自主创新和自身的发展才能在经济和科技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在不断进步的历史潮流中与时俱进。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顶梁柱,作为国家的未来,必须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升民族自信心,在新的时代背景中站稳脚跟。

(二)国内背景

走过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沉重而漫长的历史道路,在大浪淘沙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在改革与开放中崛起[3]。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各项科学技术飞速进步,这给我国人民的思想认知与行为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互联网深入影响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思想观念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正在承受着多方文化的冲击与影响,特别是随着种类繁多的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运用,网络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不良信息的涌入,当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多元化与混乱的思想文化环境中。

二、高校思政课建设困境分析

(一)外界因素的限制与影响分析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拥有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媒体技术的发展,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许多可能性,但是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

首先,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高校大学生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肩负着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体现的是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失掉他们意味着整个社会就会丧失正能量的风向标[4]。然而历史虚无主义利用新媒体假借学术探讨“还原历史”“重新审视历史”等幌子宣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思想颠覆来实现政权颠覆,从根本上否定党的各项革命和建设,在现实中破坏党和革命领袖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地位,使当代大学生对祖国和党失去信心,失去认同感,这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来说,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党的发展来说,都是致命性的打击。

其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高校大学生是新中国不断创造奇迹与辉煌的不竭源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但同样也是各种社会思潮争夺的对象和重点。由于在校大学生正处于认识形成的十字路口,他们的思维体现、价值意识、目标取向还没有成熟,其价值取向和政治意识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和制约,更有很大程度上被居心不良分子进行利用和误导的倾向。因此一些错误思想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沦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声筒和庸俗主义的消费者,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极为不利。

(二)高校自身教育上的不足

“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5]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发言明确指出,高校要想教好学生,就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科学合理利用课堂,促进当代大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但实际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未完全做到这一点,其自身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如:

其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遗忘了思政课的使命,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政治属性,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学术性、知识性学理性,让思政课偏离了初衷。或是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不能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立场,在教学过程中“怯”于学生,曲意迎合学生的趣味讲学。此外,思政课关系到党的政治发展理念,关系到全体党员的共同发展的政治理想,其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与深刻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多使用现代的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冲淡思政内容的严肃性与深刻性,让学生感受不到思想内容的导向作用,这都是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其二,党的权威性与历史性是不容置疑与污蔑的,在历史长河中,国家与人民虽经历磨难,但是终究在党的正确引导下走向了光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但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总是存在着虚无历史或是歪曲历史的现象,有些教师不了解党的历史,或是为哗众取宠刻意歪曲历史,扰乱视听,给学生造成误导[6]。除此之外,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是凭借教材与教师来完成,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致使思政教育的教育功能与属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给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了阻碍,也给党的发展,给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了阻碍。

三、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措施分析

(一)加强党史教育

“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许多正能量。”[7]所谓党史姓党,高校要想全面完成新时代赋予的教学使命,就必须要将党史教育增加到思政建设中去,通过全面的、客观的、深刻的党史教育,让当代大学生熟知党的历史,熟记党的贡献,从而增强对国家、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与是归属感,争做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而对于党史教育,高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充分发挥党史育人的功能,通过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丰富的营养剂,灌溉当代大学生思想与心灵的沃土,培养与塑造大学生的优良人格品质,使他们能充分理解、感悟并具备这些优秀的精神,在日后的成长与发展中能做到祖国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二是要充满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党的成长史中,不少民族英雄为国家的发展与建设前仆后继,他们怀着满腔的热血与赤诚,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国家,这些优秀的榜样是值得每一位中国公民去赞美与学习的。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应该学习这些优秀人物的精神与品质,不断完善自身、提升自我。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利用模范榜样的作用激励当代大学生自愿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中来,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来。

三是在思政课的教育内容方面,要将党史教育贯穿思想课的五门主干课程中,构建以党史教育为主、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并行的教育模式,全面落实党史教育。例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要贯穿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理论与相关世界历史背景相关知识的讲解。

(二)构建“理论+实践”的思政教育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与课堂,而是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正确运用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实践中,才是切实完成了教书育人的使命。为此,学校应当让学生明白,新时代背景下的大青年学生不能只注重书本知识、坐学理论,还应该走出校园,走进基层,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中去,以更好地检验和磨砺自己,真确地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正确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炼金石。高校要通过“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引导当代大学生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耳听四方、眼观八方,在学业上有所进步,掌握专业知识,不做有知识没修养的人;在品德上有所提高,养成高尚品质;在生活中践行做事先做人的原则,脚踏实地,不怕吃苦,于艰苦奋斗中锤炼美好品格。同时,青年不能仅仅把自己束缚在狭小的天地里,自私狭隘地只为个人利益着想,而是要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使命意识和发展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心系祖国、服务社会,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勇于担当,为我国的稳定和谐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最后,学校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民主选举、实事评论等各项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正确运用于实践。

(三)提升思政教师能力品质

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群体,作为先进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更应该率先一步走在时代变化的前列,不断完善自身,加强思政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不断展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风采。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认真学习和领会十九精神要领,不断地纯洁思想、凈化心灵,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提升教学能力。尤其是在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思政教师更要能随着实际的变化做出抉择,不断与时俱进,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自身能力素质的不断提升,切实将时代、国家赋予教师的使命更好地完成。这就要求高校要通过适当的培训教育不断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与素质,利用一切有效资源为学校教师创造更多外出进修、交流的机会,为高校组建一支能力突出、品质优秀的思政教育队伍,从而确保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总而言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人寄予厚望,这就需要高校要不断加强思政课建设、不断完善思政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思想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与“四个意识”,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晓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J].天津电大学报,2017(4):59.

[2][3]杨志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6):69.

[4]金鑫铭,吕卓超.转型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创新建设探讨——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5):63.

[5]姜玉梅.“中国梦”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研究——兼论“05方案”实施十年之成效[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8):56.

[6]龙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有效传播正能量[J].红旗文稿,2015(17):19.

[7]包桂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137.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刘鹏成(1975.1— ),男,陕西吴堡人,讲师。

猜你喜欢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不忘初心”的由来
央企要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达州跨越发展需要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习近平再提“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