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路径研究

2019-04-28陈燕妮

学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高职院校大学生

摘 要:高雅精美的艺术作品离不开创作者的创新精神。高职艺术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既是当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未来高级艺术设计师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组建创新型师资团队、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有效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艺术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3-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0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智慧、勇气、革新意志的综合体验。高雅精美的艺术作品离不开创作者的创新精神。高职艺术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既是当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未来高级艺术设计师职业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艺术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创新精神是指借助于现有的理论知识或客观物质,以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对现有的事物、场景等实现理想化的改变,从而使得人们对未来事物“幻想”成为现实,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艺术院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艺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培养艺术生的创新精神,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顺利就业与成功创业奠定基础。在当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创新精神是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其次,加强对艺术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精益求精、执著、耐心、专注的工作态度,培养艺术生的“匠心”品质,优化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校的内涵水平。再次,能够培养“双创”型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输送高端人才。当前我国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高职艺术院校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践行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需要,能够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二、高职艺术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状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高职艺术院校都比较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但是,目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学校主观上重视艺术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但是客观上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还不够;第二,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侧重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上,其他课程对创新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专业课与文化课发展不均衡;第三,高职艺术院校教师队伍自身的创新水平表现不均衡,发散性思维能力不强,专业化水平不够;第四,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重形式輕过程,如校园文化活动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创新不够、导致活动缺乏吸引力,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上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高职艺术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现路径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是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高职艺术院校的学生作为未来的艺术设计人才,更加需要创新精神。

(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艺术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高职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改革发展。高职艺术院校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体系。高职艺术院校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将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效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方方面面,进一步完善已有的人才培养方案,真正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培养活动过程中的管理主体——教师的培养。因此,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就决定了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高职艺术院校必须建设一支专业技能好、综合素养高、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骨干教师队伍。首先,作为艺术设计的教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作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其次,艺术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建立鼓励教师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造性的创作艺术作品。一方面,教师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优秀教师能对学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带领学生创作出新颖的作品。

(三)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注重艺术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纵观当前高职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其实,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是多渠道的。不管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高职艺术院校都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要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性,只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才能取得实效。目前,大部分高职艺术生因文化基础差,重视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高职艺术院校要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头脑风暴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多元的校园文化、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修炼学生的品格,健全学生的人格。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高职艺术院校要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有效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如我校开展“百米画卷”“手绘作品创作”“陶艺DIY”等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专业优势,也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高职艺术院校也可以将校训或者学校精神有效运用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中,用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如我校“致用致美”校训就激励学生创作艺术作品时追求美和实用的极致状态。

培养创新型人才既是当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使命,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高职艺术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要改革教育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从而创作出更多高雅精美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陆丽娜.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整合培养途径[J].船舶职业教育,2017(4).

[2]朱家建.创新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建设[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3]谭国应.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4]王云良,周汉清.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隐性课程建设初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5]吴冉,王宇景,陈江媛.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家校沟通的困境与应对[J].中国学校卫生,2017(1).

[6]薛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家校协作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18).

[7]黄娉婷.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基于跨专业融合的视角[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8]徐晓龙,张学武,金继东,等.开放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陈燕妮(1985.1— ),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政工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省级项目中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示范校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7XL0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高职院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