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艺术市场苗头初探

2019-04-28千寻

收藏·拍卖 2019年3期
关键词:收藏家拍品藏家

千寻

春节假期结束,虽然松弛的心还不能一下子从假期的愉悦里走出来,但在艺术市场,各路人马早已厉兵秣马、蓄势待发,准备提速运转,全力备战兴奋且忐忑的2019。不可否认的是,艺术品市场将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深度调整。

目前,“英国脱欧政策”蓄势待发;备受瞩目的中美贸易谈判仍在博弈之中,谈判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接下去的市场信心;加之国内经济发展的增长压力累积,以及基于艺术品市场的周期性判断,最新发布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2018秋》对即将到来的2019年春拍,给出了同比下滑15%的预期。新一轮艺术拍卖即将登场,从目前所释出的拍品中我们初探市场苗头一二。

话题带来拍场流量

2018年的西方拍卖市场是一个不缺少话题的市场。除了萨维尔、霍克尼、霍普等艺术家相继打破拍卖纪录,班克西“自毁”艺术和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品首次进入拍卖市场带来的热点话题,更是吸引了很多非艺术领域的普罗大众的眼球。

从过去的几年西方拍卖会的征集、拍品安排和市场宣传上来看,决定一件艺术品的价值似乎从学术价值慢慢地向关注度、流量转变。如果说,佳士得把来自古典大师时代的达芬奇《救世主》安排进当代艺术晚拍是从藏家的角度考虑的话,而2018年首次为人工智能( AI)创作的作品进行拍卖,不免有些创造话题,吸引流量的嫌疑。

今年3月,伦敦20世纪艺术周、纽约亚洲艺术周等将陆续登场,而中国地区拍行正为新一季春拍火热征集中。以目前各大拍卖行公布的消息来看,2019年的拍卖市场依旧精彩,大卫·霍克尼的另一力作上拍,拍卖神话能否再度延续?“波普教皇”安迪沃霍尔的《九个玛丽莲》能否刷新纪录;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先驱杰克逊波洛克的《17》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第二件AI艺术品“路人记忆1”(Memories of Passersby 1)艺术装置也将搬上拍场,估价为3万-4万英镑……这些都是极具话题性的焦点拍品,是否在新一轮拍卖中上演去年的“狗血剧情”,我们唯有拭目以待。

在并不温暖的市场大环境下,“噱头”是拍行重要的门营销能力。但该认清的是,制造拍品话题固然能带来流量和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品的价值判断标准也发生了改变。观望今日,艺术品市场“危”与“机”并存,只有让艺术品回归其本源,培养大众正确的艺术品审美和消费观,市场才能健康发展下去。如果仅有“话题性”,而并未挖掘学术,未来的艺术品市场则会变得更加疯狂。

藏家群体细分明显

时至今日,买家早已不再是盲目跟进,而是对于艺术品有了自己的判断和学术标准。而拍卖行为了应对买家口味的獨特,不断地挖掘珍稀拍品。目前艺术市场中大概可将藏家归为三类:

第一类是新一代的收藏家,他们的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尤其热哀于涉猎当代艺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企业家、银行家以及巨富家族的第二代或第三代传人——仍在成形的过程中。他们喜爱艺术,但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一些艺术博览会,比如Art021,专门面向这个新收藏家群体。第二类是一群超级收藏家,是拍卖行的新兴重量级人物,并且正在购买前景可期的西方艺术作品,从印象派到近代艺术再到当代艺术。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项级卖家俱乐部的新来者,这是一个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群体。他们的收藏并非是从低价艺术品起步,而是直接从艺术杰作开始。最后一类可能拥有最强大和最深远的潜力,他们介乎超级收藏家和新生艺术赞助人之间。这个群体仍在形成当中——他们不仅花钱购买艺术品和建立私人博物馆,而且也热哀于对本地和国际艺术界施加影响,或是通过合作,或是通过展览,或是通过捐赠。

此外,艺术品电商的买家群体年轻人所占比重较高。与线下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以50后、60后买家为主不同,70后到90后是艺术品电商买家的主力军,其中80后买家所占份额较高,90后处于明显的上升阶段。和互联网一起长大的年轻代对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依赖程度高,网上购物操作娴熟。年轻的艺术品买家观念简单、开放,偏向于个人的审美情趣,更加认同与自己距离近的当代艺术,喜欢购买年轻艺术家创作的、设计时尚感强和合适家居装饰的小型作品。电商平台出售的艺术品总体来说比实体的拍卖市场价格低,实用价值大于收藏价值。艺术品电商与拍卖市场的客户并不重合,两者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购买艺术品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消费、收藏和投资。收藏和消费是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投资是买别人感兴趣的东西。成熟和健康的艺术品市场的买家群体以收藏为主,兼具投资。艺术品市场买家口味的变化也会在定程度上影响艺术品市场的走向,这种影响将在201 9年更明显。

台湾艺术市场被挖掘

据拍卖行反映,近期来自中国大陆的出价有所减少,而中国台湾地区最大的城市台北被视为新的艺术交易中心。1月18日,台北首个完全致力于当代艺术的艺博会“台北当代”如期开幕。“台北当代”由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前总监Magnus Renfrew掌舵,首届展商名单里就有卓纳、豪瑟沃斯、高古轩、佩斯、罗贝克(Thaddoeus Ropoc)和里森(Lisson)等顶级画廊。顶级画廊参加“台北当代”,无疑显示出当地藏家是大画廊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

许多新生代藏家也许不曾关注过台湾的艺术市场,但台湾艺术市场已经走过了40年。经过了20世纪60年代的起步,70年代的发展,80年代的成熟,90年代是台湾艺术市场的巅峰。全盛时期,仅在台北的敦化南路地区就有近百家画廊。一家中小型的画廊一个月的业绩可以达到60万元人民币。然而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得台湾的艺术市场迅速崩塌。在之后的时间中,台湾的艺术市场都表现平平。

近两年的台湾市场总结起来:总体市场较为成熟,2017年小有回暖;本土收藏家的整体水平较高;市场偏爱中价位的艺术作品。而2018年更是有回暖的现象。根据ArtPrice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上半年,台湾艺术市场成交额达到2亿多美元,共出售近500件艺术作品。此外,台湾地区的藏家相较于很多亚洲地区更为开放和多元化,收藏上仅以投资取向的比例相对比较低,也不太会仅偏重有名气的艺术家,而是支持年轻艺术家。

总体来看,“台北当代”对于台湾艺术市场的复苏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开始而已。虽然,爆红不太可能会发生,但是,台湾市场的潜力会慢慢被发现。而“台北当代”的到来,不仅仅给台湾艺术市场带来新的能量,它对于整个城市艺术品位、经济发展等都有更多正面的回馈。

猜你喜欢

收藏家拍品藏家
记旅美收藏家翁万戈先生
藏家之友
可疑的手印
藏家之友
汉江水墨石专题藏家通讯录
春日寻宝指南
眼光
酒泉藏家推介
2011年十家拍卖公司秋拍成交拍品总表
2011年十家拍卖公司秋拍1000万元以上成交拍品前50名明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