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9-04-26金静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意外事件急诊科死亡率

金静娟

(张家港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科,江苏 苏州 215600)

急诊科主要承担院前、院内急救任务,是整个医疗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属于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前沿阵地,因此在整个急救医疗服务系统中,如何对急救人员危机程度评判起到重要作用性,目前常运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其能够将院前、院内急救进行贯穿,从而提供优质、全面护理[1]。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干预措施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患者中的价值性,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的120例均在2017年6月22日~2018年6月22日期间收治,而研究人员为急救患者,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各有6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65.85±2.46)岁,男性34例,女性2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5.19±2.22)岁,男性35例,女性25例。两组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监护方案,在院前急救时,还需立即对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进行评估,了解病情发展程度,及时处理病症。同时还需加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定期参加院外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熟悉掌握各类抢救技术,保证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救治,建立通讯网络管理,保持24小时移动电话通畅,熟悉各项物品和器械的摆放位置[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加强救治方案措施:(1)采用MEWS方法,具体如表1。建立院前患者急救预报制度,将急救流程安排至无缝隙连接,对于MEWS分值为3~4分者,需预判为危重者,且立即通知院内医务人员,做好交流工作,顺利交接,相互协调;(2)具体实施方案:对于MEWS评分≥3~4分患者,还需立即联系院内人员,将其判定危重者,对于<3~4分患者,需在院前采用相应急救措施,具体如下:①院前和院内的信息互通:在评估患者症状后,需正确、准确、快捷传递给急诊科,为后期救治提供准备时间;②在抵达急诊科后,在推送患者进入手术室途中,还需恢复患者基本情况,包括病史、院前症状和生命体征搏动、异常现象,每隔10分钟,对患者进行一次MEWS评分评估,并根据变化,实施相应的医疗干预[3]。

表1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死亡率、护理满意度。

意外事件包括意识改变、晕厥、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

1.4 统计学处理

当P<0.05时,意味着统计差值存在对比性,且运用了SPSS 22.0软件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意外事件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n(%)]

3 讨 论

对于一些危重症患者而言,救治关键在于院前急救和护理,即使院内医师技术高超、设备再好,也无法挽救患者生命,对此还需建立科学化链接,保证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一体化,促使患者得到优质科学的救治措施。本次实验中,运用了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法评估,能够预判患者当前危险程度,从而实施相应的救治措施,能够保证一定的针对性和全面性[4]。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主要根据患者当前意识、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属于一种预后评估系统和简易病情评估系统,具有科学化、简便化、快速化等优势,能够为救治链接起到一定作用性,降低临床死亡率和意外事件发生率,保证院前、院内的一体化救治和护理[5]。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意外事件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法基础上,进行相应救治工作,更能够保证救治安全性,提高生存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总而言之,运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加强救治方案在急救患者中,能够保证高效的转送制度,更好展开现场急救工作,保证一定的无缝隙化链接。

猜你喜欢

意外事件急诊科死亡率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脑筋急转弯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全程管理护理模式在住院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