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用于消化内镜中心感染控制流程优化管理措施的效果评价

2019-04-26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消化循证内镜

赵 莲

(宜宾市第二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四川 宜宾 644000)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器械随之更新,近年来消化内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消化内科诊断及治疗中的主要方式之一。虽然其取得了一定临床价值,但其诊疗过程中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因为消化内镜与患者机体组织、体液及细胞等均存在一定接触性,因此如何控制感染情况成为临床关注重点[1]。随着对医疗事业及管理工作的深入探究,常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获得满意效果,临床认为将循证护理运用于感染控制流程中效果更好,可快速控制感染,保障患者身心安全,为预后提供保障[2-3]。我院对此展开研究,探讨循证护理运用于消化内镜中心感染控制流程中的价值,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17年4月~2017年12月纳入的946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73例。研究组男229例,女244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3.2±1.1)岁;对照组男230例,女243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2.8±1.0)岁。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感染控制流程。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1)完善工作制度,严格规范内镜中心感染控制相关制度、医务人员防护制度、废物处理制度、手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及一次性耗材使用等相关制度。(2)加强工作流程,清洗消毒流程:①相关人员应佩戴相关防护设施进行内镜消毒,每日消毒前进行登记;②详细记录消毒液浓度、内镜型号及使用者;③按照规定流程清洗并消毒内镜。检查流程:上班或者下班前采取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保证一人一瓶氧气湿化瓶,使用后送回消毒中心处理;严格分类各种生活及医疗垃圾。(3)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告知职业暴露及防治知识,并指导内镜结构特征、使用方式、清洗消毒流程及注意事项等。(4)建立内镜清洗消毒与检查区域,不同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应分开操作,各内镜及附件之间也应分别处理;同时安装特殊水处理装置,保证用水质量,并在清洗结束后将内镜放置于专门的储镜室。另外要保证布局合理,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包括候诊区、诊疗区、苏醒区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感染发生情况,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分析患者对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比两组管理效果。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473*100.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感染发生率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7.19%,明显低于对照组19.03%(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

2.2 满意度

研究组满意度94.71%,明显高于对照组80.97%(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满意度[n(%)]

3 讨 论

消化内镜主要通过在患者机体内进行探查,从而完成收集病情、图像采集等工作,为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随着消化内镜的广泛应用,明显增加医源性感染的风险。临床为了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感染控制成为关键。

临床既往多采取常规感染控制流程,虽然取得了一定价值,但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对医疗事业的深入探究,临床认为将循证护理引入感染控制流程中效果更好,有助于快速控制感染情况,促进患者病情康复,为预后提供保障[4]。本文对此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感染发生率7.19%低于对照组19.03%(P<0.05);研究组满意度94.71%明显高于对照组80.97%(P<0.05),提示研究组感染发生率更低,患者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维持良好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循证护理中全面完善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并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合理安排布局与仪器摆放等,有效增强各项制度的落实,为感染控制提供保障[5]。同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及流程对感染各环节进行控制,合理规范的结构布局、各区域的分工均可保证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及使用的质量,安全性较高,保障患者身心安全。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应用于消化内镜中心感染控制流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明显减少感染发生率,为预后提供保障,提高对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猜你喜欢

消化循证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