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2019-04-26梅,李炯*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延续性置换术髋关节

曹 梅,李 炯*

(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江苏 泰州 2253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髋臼退变、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髋关节炎等临床常见疾病[1]。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操作比较复杂,加之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他们本身就耐受性差,所以术后常会发生人工股骨头脱位、关节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2]。为此,必须要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做好康复护理和康复锻炼,以促进预后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但是由于现实条件限制,很多患者术后并不能长期住院,而是出院回家休养,所以护理人员无法时时亲自为其做护理和指导,面对这种情况,延续性护理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延续性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使患者出院后恢复期中得到持续的护理延伸,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减少病情的恶化。本文为研究延续性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选取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2018 年8 月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进行临床研究,将之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 例)中男性24 例、女性16 例,年龄60~78(69.9±5.1)岁;对照组(40例)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61~80(70.1±5.6)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初次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③随访达到6个月。排除标准:①合并其它部位骨折及严重大疾病者②因其他原因中途退出者③置换术前未治疗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在术后给予延续性护理:①在患者出院前认真记录下其的联系方式和住址,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出院后应注意的事项,如保证患者居住的卧室通风良好、地板做好防滑措施、睡觉宜使用硬板床等,还要将提前制作好的健康手册发放给患者,嘱咐患者按照健康手册中的内容做自我护理和自主康复锻炼;②每隔两周对患者电话随访一次,了解患者近期的康复状况,询问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③每月上门随访一次,亲自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环境等情况,然后给予患者进一步的康复指导,检查患者的术侧关节有无发生异常情况,若有要及时对症处理;④术后2-6周,重点锻炼包括髋关节活动度练习,下肢肌肉力量训练,助行器辅助下地行走锻炼,每天练习1~1.5 h。6~12周评估康复效果,调整康复计划,重点锻炼下肢肌肉量和纠正行走步态,每天练习1.5~2 h。术后12~16周髋关节屈曲活动范围可开始大于90度,进行坐矮凳、上下楼梯等训练。上一阶段的所有练习应继续进行,可适当增加阻力。最终以恢复正常日常生活活动为目标。术后24周做髋关节内旋内收训练;⑤利用现代微信、QQ等网络通讯工具与患者及家属建立网络交流通道,与它们进行在线交流,定期在群内上传康复指导视频,随时回答患者的提问。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即简单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和康复锻炼方式。

1.3 观察指标[3]

随访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主要包括疼痛、关节功能、关节畸形及关节活动度4个方面。其中疼痛0~44分,关节功能0~47分,关节畸形0~4分,关节活动度0~5分,每项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情况越好,各项得分之和为髋关节功能评价总分,总分90~100分、80~90分、70~79分及<70分分别提示关节功能优、良好、一般和差。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Harris评分优良率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对比表[n(%)]

2.2 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55.14±5.28)分,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54.58±5.72)分,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89.61±5.97)分,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70.24±5.36)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虽然对各类髋关节疾病疗效显著,但由于手术较为复杂,所以患者在术后需要经过一段较为漫长的康复过程。无论站在患者自身经济条件方面来说,还是站在医院医疗资源方面来说,患者都鲜有长期住院的,很多患者都是住院一段时间后即出院回家休养,在家度过漫长的康复期[4]。

老年患者由于本身体质较弱,耐受性差,恢复能力差,所以往往比其他人的康复速度更慢。并且,老年人还普遍接受能力较差,对于医护人员所指导教授的一些健康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掌握较慢,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的术后康复。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临床探索出了一种延续性护理模式,旨在在患者出院后给予其持续性的康复指导,以使患者即使不在医院,也能够得到护理人员的科学指导。以往延续性护理主要包括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方式,而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网络通讯工具进行网络在线随访也成为了一种新的随访形式[5]。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以实时跟进患者的康复状况、帮助患者解决康复期间遇到的问题、及时给患者制定进一步的康复计划,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本文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对同期收治的两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临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延续性护理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延续性置换术髋关节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