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敷贴联合早期康复护理 对老年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护理效果分析

2019-04-26秦素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肢体穴位康复

秦素娟

(徐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江苏 徐州 221009)

脑卒中亦称作中风,致病原因主要有脑血管破裂和脑血管阻塞,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偏瘫(也叫做半身不遂),主要的临床特点是患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致死率高等[1]。一旦患者出现脑卒中偏瘫的情况,就会使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以及植物神经等出现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是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但是如果同时给予患者其他的治疗方法是否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本文针对这一观点展开了临床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时间段在2016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患者例数30例;对照组年龄区间在58岁~82岁,平均年龄在(64.84±3.39)岁;病程区间在1个月~6个月,平均病程在(2.58±1.13)个月;实验组年龄区间在59岁~85岁,平均年龄在(66.14±3.42)岁;病程区间在1个月~7个月,平均病程在(2.84±1.19)个月。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急性期的康复训练

患者处于急性期时,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取得良肢位摆位,并给予患者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待患者的病情略有好转之后,再将康复训练逐渐过渡到主动训练与被动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2)康复期的康复训练

患者处于康复期时,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训练、起立训练、坐起训练、坐下训练、行走训练、ADL训练以及语言训练,期间护理人员还要协助患者进行健肢一侧的翻身以及患肢一侧的翻身,如果患者长期卧床,为了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情况的发生,需要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坐位耐力训练。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坐-站立训练时,要搀扶并指导患者缓慢坐下以及缓慢站立,期间也可让患者搀扶物体完成训练。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步行训练时,要指导患者完成上楼梯步行训练、下楼梯步行训练、拄拐杖步行训练以及平衡杆内步行训练等。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ADL训练时,要指导患者完成穿衣服、脱衣服、大便、小便以及床到轮椅的移动等训练。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语言训练时,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若患者发音比较困难,要从最简单的发音开始一点点教患者。上述所有训练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都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调整,一般每天训练次数为1~2次,每次训练时长为30 min。

1.2.2 实验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穴位敷贴,其中的早期康复护理与对照组相同,穴位敷贴疗法具体如下

患者的患病部位不同,选取的穴位也不同。若患者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需要选取合谷穴、肩髃穴、曲池穴、外关穴以及阳池穴等穴位;若患者存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需要选取环跳穴、阳陵穴、悬钟穴以及足三里穴等穴位。粘贴方法:第一步,清洁上述所选穴位的皮肤;第二步,撕掉敷贴上面的薄膜;第三步,将撕掉薄膜后的敷贴粘到相应的穴位上。每天1贴,若粘贴期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需要立马停止使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效果

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同时患者的肢体活动自如;②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略有改善,同时患者的肢体可以做简单活动;③无效:除①和②均是。总有效=显效+有效。

1.3.2 肢体运动功能评分

肢体运动功能评估的依据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共有50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1.4 数据处理

以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临床效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67%)比对照组(80.00%)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例[n(%)]

(1)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实验组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明显(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s)

表2 比较两组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s)

组别 n 上肢 下肢对照组 30 42.19±5.15 28.28±2.86实验组 30 53.48±5.58 32.69±2.53 t—8.144 6.326 P—0.000 0.000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人群,具有发病急以及致死率高的特点,一旦患者患病,就会对患者机体产生永久伤害,也会使患者产生后遗症[2]。近些年,我国脑卒中疾病的病发率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肢体运动障碍作为脑卒中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虽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恢复一定程度的肢体功能,但是恢复的时间比较长,恢复的幅度也比较小。赵红琼[3]的研究中曾提出,病发脑卒中的3个月内可以恢复患者机体内90%的神经功能。因此,给予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高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于加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徐颖[4]的研究中曾表述,与单纯的早期康复护理相比,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穴位敷贴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更加利于患者的恢复。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使患者疾病的恢复速度加快,而且通过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加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最终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5]。穴位敷贴作为传统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产物,可以在人体穴位进行持续的作用,并经过经络传导,对穴位对应的疾病起到持久、有效以及快速治疗的作用,进而加快患者的恢复,再加上穴位敷贴的操作简便,用药期间无痛苦,不良反应也比较少,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6]。

本研究将60例老年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视为对象并展开了临床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67%)比对照组(80.00%)高,差异明显(P<0.05);上肢运动功能评分(53.48±5.58)以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32.69±2.53)也比对照组(依次为42.19±5.15、28.28±2.86)高,差异均明显(P<0.05)。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了早期康复护理+穴位敷贴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也利于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老年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同时使用穴位敷贴,临床效果显著,利于患者肢体运动障碍的改善,也利于疾病的快速恢复,应当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肢体穴位康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肢体语言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