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护理干预在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2019-04-26居素琴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体外循环整体心脏

居素琴,刘 祎*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 扬州 225600)

前言:心脏搭桥手术具有难度大、环节多、风险高等特征,患者对手术治疗安全性以及预后存在顾虑,因此,对护理具有较高要求。此次将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6月诊治的心脏搭桥手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将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6月诊治的心脏搭桥手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自由组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均行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者;血液系统、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精神障碍疾病。实验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值为(49.54±5.25)岁,年龄范围:22~75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值为(49.54±4.26)岁,年龄范围:22~76岁。此次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整体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详细了解患者心率、呼吸、心功能等指标,术前1天对患者实施药物过敏试验[1],做好手术器械清点、备血、备皮等准备工作,同时,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以往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提高其依从性。(2)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需对患者的皮肤完整性进行检查,上肢部位搭建静脉通路[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协助主刀医生置留导尿管,保证准确无误送达手术器械给主刀医生,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同时,体外循环停止后,需对患者给予肝素,手术完成后,需检查器械物品与出血点,放置引流管,并且实施关胸操作。(3)术后护理:多摄入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与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出院后,定期返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采取SAS评分、SDS评分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分数越高代表焦虑和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处理软件:SPSS 21.0。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对比,P>0.05;实验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s)]

护理后SDS实验组 30 91.1±8.6 52.1±4.3 92.5±8.5 52.3±4.5对照组 30 91.3±8.7 84.1±4.2 92.7±8.3 87.3±5.2 t- 0.090 29.159 0.092 27.877 P- P>0.05 P<0.05 P>0.05 P<0.05组别 n 护理前SAS护理后SAS护理前SDS

3 讨 论

心脏搭桥手术具有一定风险,手术治疗不仅对机体造成损伤,患者还会对手术治疗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会对手术安全性、康复进程等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为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具有重大意义。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3],具有“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全程进行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满意度,降低手术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保证手术安全性,减少医疗事故发生情况。

此次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对比,P>0.05;实验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干预在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护理中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整体心脏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心脏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体外循环分会2012年学术活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