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体成形术改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老年OVCF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2019-04-22刘建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成形术经皮椎体

刘建文,李 明,杨 敏

(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骨科,四川 仁寿 62050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及骨量下降为体征的慢性退行性骨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骨骼疼痛、压缩性骨折及其他并发症[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老年人常见创伤骨折类型,临床症状轻重程度不一,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严重,表现为腰背部剧烈疼痛不能翻身活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4]。既往临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支具外固定和口服钙片等,但保守治疗临床疗效并不显著,可加重患者病情[5]。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新型脊柱外科微创治疗新方式,具备微创和安全特点,可快速、有效地增加椎体强度和高度,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该种方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老年OVCF治疗[6]。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老年OVCF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OVCF患者。纳入标准:①经X射线、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OVCF,且符合《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7]中OVCF诊断标准;②患者或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60岁;④均接受2周以上的保守治疗。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或恶性肿瘤者;②存在造血系统疾病或免疫缺陷疾病者;③存在椎体爆裂性骨折、椎体结核和感染性疾病者;④严重意识障碍者或继发骨质疏松者;⑤凝血功能障碍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42)。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62~78岁[(68.13±7.21)岁];病程8.1天至7.8月[(2.3±0.4)月];骨折部位:胸椎14例,腰椎28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61~77岁[(68.22±7.18)岁];病程8.6天至8.3个月[(2.1±0.3)月];骨折部位:胸椎12例,腰椎22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①体位复位:患者卧床制动,仰卧硬板床上,于骨折脊椎平面垫3~5 cm高质地中等软枕,逐渐增高,7~14 d增加至15~20 cm,于4~8周后撤掉软枕;②功能锻炼:待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后,取仰卧位,指导患者锻炼腰背部肌肉,起始次数为40次/天,以患者耐受为度,逐渐增加锻炼次数,8~10周后,若患者能耐受,则在家属辅助下使用胸腰椎支具或腰围保护下床活动,若无法耐受,则延长下床时间,于12周后指导患者下床活动;③药物治疗:给予维生素D3(生产企业: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国药准字:H32021405)600 mg/次,1次/天,碳酸钙D3片(生产企业: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29)和阿仑膦酸钠片(生产企业: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H20010515)70 mg/次,1次/周,鲑降钙素注射液(生产企业: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国药准字:H20090459)肌注,50 IU/次,1次/天,骨化三醇软胶囊(生产企业:青岛正大海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91)0.25 μg/次,3次/天。

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C型臂透视下行骨折椎体双侧定位并确定椎体锥弓根进针点,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做一长度0.5~1 cm的切口,骨穿刺针于锥弓根左侧10点钟、右侧2点钟位置穿入椎体内,结合情况调整进针方向,穿刺针置入椎体后缘前方0.5~1 cm处,进针方向与矢状面成10°~15°,拔出穿刺针内芯,保留工作套管。C形臂X射线透视下将针尖置于椎体前中1/3处,经骨钻建立通道,置入可扩张球囊,先加入2 ml造影剂,观察压力表,之后增加造影剂0.5 ml/次至椎体扩张到满意程度,恢复椎体高度,并在椎体内形成一定的腔隙,取出球囊后将配置好的骨水泥注入骨折椎体,出现明显渗漏时立即终止注射,在骨水泥凝固后退出穿刺针,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针口,若骨水泥填充不满意,再从对侧椎弓根进入,手术方法与上述方法一致。术后常规方法和药物治疗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8]。优: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脊椎椎体功能完全改善,可正常工作或学习;良:患者自觉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脊椎椎体功能有所改善,对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差:患者自觉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②骨折愈合指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行X射线检查,对椎体矢状面Cobb角、椎体楔变角及椎体前缘高度进行检测,记录骨折愈合指标。③疼痛程度。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9]进行评估,VAS评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重。④日常活动功能。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10]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负重、行走、坐位、站立、睡眠状况、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性生活、社会活动等10个方面,每个问题均有6个选项,第1~6项得分依次为0~5分,ODI得分越高代表功能障碍情况越差。⑤镇痛药物使用分级。分级共4级,1级:未使用镇痛剂;2级: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3级:使用小剂量阿片类药物;4级:大剂量阿片类药物。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12.873,P< 0.05),见表2。

2.2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椎体矢状面Cobb角、椎体楔变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椎体矢状面Cobb角、椎体楔变角低于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3两组VAS及OD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周、1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VAS及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及ODI评分的比较情况 (分)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4两组镇痛药物使用分级比较治疗前两组镇痛药物使用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镇痛药物使用分级中1、2级比例均较治疗前增加,3、4级比例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镇痛药物使用分级比较 [n(%)]

☆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治疗前比较,P< 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遭破坏、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是导致老年OVCF发生的重要原因[11]。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明显上升,故老年OVCF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12]。研究发现,OVCF可致脊柱椎体生物力学改变,降低患者抵抗正常生理应力值,引发持续性腰背疼痛,椎体进一步塌陷,加重脊柱椎体畸形,导致胸腹腔容积缩小,内脏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3]。在传统治疗方式中,大多采取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功能锻炼及使用支具等姑息性治疗[14]。但由于老年患者年龄偏大,机体器官功能衰退,加之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经过长期卧床制动后,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和骨丢失加速等并发症,从而导致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无改善,椎体高度恢复不理想,甚至加重骨质疏松程度[15,16]。故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改善老年OVCF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手术的发展,经皮椎体成形术因其具有创伤小、止痛效果迅速且可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等优势而成为了OVCF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17]。既往研究显示,老年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前应实行至少6个月的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再考虑手术治疗[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药物使用分级中1、2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4级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及功能发现,观察组在治疗1周、1个月及6个月后的VAS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OVCF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分析原因可能与其物理和化学因素有关。研究表明,椎体内热电偶的温度指数可达60~70 ℃,而射频消融治疗术中杀死肿瘤细胞的温度要求处于该温度范围内[19]。故注入的骨水泥本身的细胞毒性以及骨水泥聚合时产生的热量足以达到使椎体痛觉神经末梢坏死的热力学要求,从而降低痛觉神经末梢感觉和传导功能,达到降低患者术后的腰背部疼痛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椎体矢状面Cobb角、椎体楔变角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OVCF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提高患者骨强度及密度,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有效改善骨质椎体高度,从而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其机械因素有关,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注入骨水泥可以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负荷能力,增强椎体力学稳定性,从而保持伤椎运动节段的稳定性,减少骨折处微动时对神经的刺激,同时可降低局部应力集中,使应力在伤椎中重新分布,实现骨轴向负荷能力增强,截断体内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改善OVCF功能障碍的效果[20]。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老年OVCF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日常活动能力,降低镇痛药物使用量,促进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成形术经皮椎体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