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对全髋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4-22朱晓嬿曹建芬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股骨颈置换术髋关节

朱晓嬿,曹建芬

(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上海 200023)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重要治疗手段,适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等疾患。近年来,随着老年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等髋关节疾病发病率的逐年攀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群体逐年增多,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案[1]。考虑到全髋置换术手术难度及危险大、创伤大、并发症多,因此,围术期进行优质护理非常关键。然而,因患者普遍存在老龄化、健康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手术期望值普遍偏高等现象,影响了术后康复效果,而我院研究认为,科学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实施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2]。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单一的口头或文字健康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患者的临床需要,我院于康复期患者制定了新型健康教育模式,本文重点观察其干预全髋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我院行康复治疗的70例全髋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80岁;②患者均行全髋置换术后;③意识清楚,理解能力良好,知情同意并能够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等疾病;②患者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或其他原因而无法交流及配合者;③髋关节感染性疾病,合并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脑梗死等;④不愿意参与本研究。根据术后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3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3.44±3.80)岁;病种:股骨头坏死10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6例,新鲜股骨颈骨折13例,髋关节炎6例;干预组患者3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3.21±3.48)岁;病种:股骨头坏死11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7例,新鲜股骨颈骨折12例,髋关节炎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本研究采取对照组与干预组分时段收集资料,先收集对照组(35例)、再收集干预组资料(35例),以防止研究对象互相交流干扰结果。所有患者都由同一组医生手术、并由同一组康复医生及康复师进行康复治疗,并由同一组经培训的健康教育小组进行健康教育及收集资料。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术后单独接受责任护士文字教育,包括常规护理、入院宣教、术后注意事项、饮食、床上功能锻炼、关节功能锻炼、如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等;口头指导术后起床方法及康复注意要点。

实验组:由护士长及2名主管护师成立康复小组在前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访谈,倾听对病情细节的陈述,实质质性了解患者所需,评估患者、家属的心理生理情况,结合患者的实质情况,从术后注意事项(饮食、用药、床上功能锻炼等)、康复期(关节功能锻炼、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练习、关节活动范围、转移及日常生活能力等)两个方面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并利用多媒体电子化视频指导,提高患者的兴趣,变灌输式被动教育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节约护理资源,对离院患者建立延续护理服务微信平台,邀请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健康宣教课程如(日常生活能力、居家安全知识等),多利用图片和实地操作视频图像,提升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知度、遵医行为,并随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疑虑及问题,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念,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1)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法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包括10个条目,总分100分,得分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其中90~100分评为优,80~90 分评为良,70~80分评为中,低70分评为差。(2)用ADL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3],正常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独立能力越强;<20分为完全无自理能力;20~4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存在明显的生活依赖;40~6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超过60分则为生活自理。(3)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定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根据痛感轻重给予0-10分评分,0分:无痛,10分剧痛,评分愈高,疼痛愈剧烈。(4)术前、术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价抑郁程度,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给予1-4分评估,总分100分,评分≥50分则有抑郁,轻度抑郁(50~60分),中度抑郁(60~70分),重度抑郁(≥70分),评分越高,则抑郁越严重。(5)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重点对教育内容、教育态度、教育的积极性、教育效果等方面共10个问题,给予0-3分评价,共计0~30分,超过27分为满意;24~26分为基本满意;21~23分为一般;不足20分则为不满。满意度=(满意病例+基本满意病例)/总病例*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相同标本在不同时间点的重复测量结果,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数据的方差分析,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F P干预组(n=35) 39.24±5.23 79.25±3.11 90.63±2.77 95.67±3.52 24.027 <0.05对照组(n=35) 38.77±5.36 70.38±2.65 81.50±2.74 87.54±3.67 16.382 <0.05 t 0.935 7.093 5.782 4.759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F P干预组(n=35) 22.26±1.95 37.28±3.28 56.92±4.10 69.15±7.28 11.629 <0.05对照组(n=35) 23.78±2.12 30.42±2.83 43.01±3.77 58.39±5.24 7.380 <0.05 t-0.621 4.572 8.006 7.293 P>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F P干预组(n=35) 8.07±1.53 5.17±1.20 3.70±1.06 2.04±0.72 4.120 <0.05对照组(n=35) 7.81±1.65 6.20±1.37 5.05±1.13 4.11±0.95 3.364 <0.05 t 0.382 -0.934 -1.519 -0.774 P>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SDS抑郁状态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SDS抑郁状态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SDS抑郁状态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F P干预组(n=35) 73.25±5.42 56.28±3.41 47.23±3.92 31.78±1.64 13.050 <0.05对照组(n=35) 72.87±5.38 65.40±4.38 58.23±4.87 50.52±3.57 10.254 <0.05 t 0.825 -6.291 -5.024 -12.756 P>0.05 <0.05 <0.05 <0.05

2.5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近年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因对严重病变的髋关节能够达到解除关节疼痛、保持关节活动度、保持关节稳定性等效果而被人们普遍接受[5]。患者术前多由于髋关节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而严重影响患肢肌力及运动功能,从而导致术后髋关节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长期的髋关节功能障碍、手术的应激疼痛等使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因此,术后的功能康复成为影响髋关节术后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护理工作又是术后康复期的关键环节。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患者掌握自我保护护理知识和技能。

本文中,我院通过前期实质性访谈寻找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从入院治疗到出院6个月不同时期的真实情况及动态变化,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模型)为理论基础制订相应的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实行术后集体多媒体式讲课模式以及术后床边个体化一对一视频模式,给患者更多机会去接受适应本体的相关疾病及康复知识,及时提出疑问,增进护患关系,达到健康教育改变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目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的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明显,患者的术后痛感、抑郁情绪减轻更明显,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这说明,与传统单一、枯燥的健康教育模式相比,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具有更好的术后康复效果,更利于提高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术后应激疼痛,缓解心理障碍,且护理满意度高。考虑其原因在于,新型健康教育模式重视利用多媒体及移动医疗拍摄专科教育视频,并建立离院患者延续护理服务平台,邀请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健康宣教课程,以提高教育积极性,重视家属对于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性,提高教育效果,最终促进患者症状缓解,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康复期心理障碍,提高患者满意度,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股骨颈置换术髋关节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