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9-04-22徐小琴夏林林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股骨颈围术置换术

徐小琴,夏林林,袁 红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临床医学不断进步,技术更加完善和先进,对于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关节置换术。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股骨颈骨折患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是,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患者,对手术过于担心,无法配合临床护理,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使得手术效果大打折扣。研究发现,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策,会使得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提升[2]。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探讨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筛选8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观察组43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4-78岁,平均年龄为(61.98±10.11)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6-79岁,平均年龄为(62.09±9.34)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且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均符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证,均接受单侧置换术,且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的方案实施护理。观察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在具体实践中的操作包括:①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和宣教,向患者讲解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全面了解治疗的过程和优势,打消患者因为无知所产生的顾虑,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为患者解答心中的疑问,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消除焦虑、抑郁等悲观情绪。同时,术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备血、备皮和常规检查,全面掌握患者的骨折情况。在具体沟通过程中,要以患者为中心,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用亲切的语言实现有效沟通。②术中护理:在手术正式开始前,要对患者的身份和手术类型进行核对,并确认麻醉效果达到预期后,才能为患者开展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做好保暖措施。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对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查,对药物进行仔细核对,并协助患者调整舒适的体位。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于发现异常,要及时采用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5]。③术后护理:术后六小时内,我们一般使用多功能监护,监测的频率为1次/h。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如果发现异常问题,就必须立刻向医生汇报,请医生处理。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让患者不断提升自我护理管理能力。为患者调整合适的体位,同时加强皮肤护理。术后需要定时更换伤口敷料,同时观察敷料有无污染,做好引流管固定与冲洗,避免导管脱落或是堵塞。利用视觉模拟评量表进行伤口疼痛评价,及时调整镇痛方案。针对指导患者科学的运动方式,避免假体脱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可以给予阿司匹林避免深静脉血栓。⑤康复指导:术后6h即可在创伤进行患肢足趾伸屈、踝关节背伸及抗阻训练,每个动作保持10s,然后重复30次。术后1d可以主动下压膝关节,维持10s,放松5s,每组10个,每次2~3组,1天2次,从而提高四头肌的肌力。术后2d可以进行长收缩训练和引体向上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膝关节运动,运动过程需要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4~5d即可下床活动,患者可以使用拐杖行动,护理人员和家属需要在旁边协助,避免患者摔倒。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由护理人员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记录,满意度的调查采用调查问卷(自制)的方式获取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以及预后相关指标的组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部位引流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占优,对比术后并发症,观察组较对照组也显著占优,P均<0.05,详见下表1。

2.2 护理满意度的组间对比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为93.0%,对照组患者为75.0%,观察组满意率显著占优,P<0.05,见表2。

3 讨 论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有很多,比较高发的包括四肢骨折、胸腰椎骨折、股骨颈骨折等等,相对而言,在预后方面,股骨颈骨折较差。由于该部位血供不足,患者在股骨颈骨折后,迁延不愈的问题十分突出,骨不连的风险也相对较高,甚至为患者带来终身的残疾。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但是由于患者对于关节置换术的认知不足,加上对手术过于担心,导致无法配合手术及护理措施,使得临床疗效大打折扣,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特别是在围术期针对患者情况开展的护理,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尽早下床运动,并借助支具完成行走。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各项指标以及预后指标方面,均明显占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检验,P<0.05,可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充分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

表1 手术及预后相关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统计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n(%)]

猜你喜欢

股骨颈围术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