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后予尿激酶溶栓的护理体会

2019-04-22汪亚兰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下肢

周 怡,汪亚兰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各种原因所致血液在深静脉内固态转化形成血栓,阻塞血液回流引起管壁炎性改变[1],是临床常见静脉疾病,可累及全身主干静脉,尤以下肢多见。本病的发生与血液高凝、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有关,多见于恶性肿瘤、严重创伤、长期卧床及大型手术后患者,近年受久坐久卧等外部诱发因素影响,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2],未经及时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5年内并发静脉溃疡的几率高达81%,近半数患者会出现静脉性跛行,严重危害患者健康。介入手术是临床治疗本病常用方法,术后辅以尿激酶溶栓,可有效疏通血管,效果优异。但是,尿激酶不良反应较为严重[3],特别是使用剂量较大时,有引起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可能,因此,用药期间加强护理干预以保证疗效与安全十分必要。我院近年予以下肢静脉血栓介入后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患者整体护理收效理想,文章现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7月-2019年4月为时限,择取我院45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标准;接受血管外科介入手术治疗,术后应用尿激酶溶栓;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无法配合研究或依从性差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全。实验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29-76岁,平均(51.3±10.4)岁,血栓类型:股腘静脉3例,髂骨静脉4例,腘静脉5例,腓静脉4例,骨深静脉3例,胫后静脉4例。对照组(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32-74岁,平均(52.7±9.5)岁,血栓类型:股腘静脉3例,髂骨静脉3例,腘静脉6例,腓静脉5例,骨深静脉2例,胫后静脉3例。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基线资料相当,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定期为患者更换床单被罩、清洁床单元等一般生活护理;观察患者下肢皮温、皮色、疼痛、动脉搏动等病情监测;保持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洁净干燥,定期消毒换药,预防感染;遵医嘱用药,正确把握溶栓时间和抗凝剂量等。

1.2.2 实验组

本组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以下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多伴下肢肿胀、疼痛症状,易滋生负性情绪,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及精神状态,有的放矢的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积极疏解患者紧张、忧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溶栓治疗前,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等,尊重患者知情权,同时通过安抚以及向患者介绍既往成功治疗病例等,增强患者自信心,以提高依从性。②出血观察:尿激酶溶栓可导致自发性出血,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粘膜出血、血尿、血便、血痰等症状,定期监测纤维蛋白原等凝血指标,高度警惕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心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并协助处理。③肺栓塞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时间7-10d为宜,同时指导患肢抬高超心脏水平20-30cm,促进静脉回流,忌患肢按摩与剧烈运动,积极预防栓子脱落。用药尿激酶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出汗、晕厥等症,高度警惕肺栓塞。对于出现症状者,指导平卧,避免咳嗽、翻转,予以高流量氧气吸入,必要者配合医生立即抢救。④压疮预防:定期以Barden量表评估患者压疮风险,根据风险评估分级予以患者个体化压疮预防护理,高危患者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寻厚约10cm软垫垫于患者身下,加强保护骨隆突处,同时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无褶皱,积极预防皮肤受潮受损。⑤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健康生活,劝诫烟酒,嘱饮食清淡,坚持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忌辛辣、刺激、油腻、肥甘,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利于下肢静脉回流,预防血栓再次形成。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观察两组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效果,统计并发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并发症统计

表2 护理满意度评价

3 讨 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类较严重的静脉病症,可引起患肢酸胀、疼痛伴沉重、倦怠之感,并累及浅静脉扩张,导致小腿明显肿胀,行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5]。介入性尿激酶溶解血栓是临床治疗本病常用方法,此法操作微创,安全性高,但用药尿激酶可引起自发性出血,加之栓子脱落有造成肺栓塞的可能,因此临床护理以预防并发症为重点。整体护理是以人为中心,基于现代护理理念,予以患者系统化、全面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更好的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衍生出的新型护理模式。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整体干预后治疗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整体护理用于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术后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更具临床价值及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