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首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影响疗效分析

2019-04-22王红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献血者血液

王红霞

(常州市血站溧阳分站体采制备供血科,江苏 常州 213300)

近年来,随着无偿献血推广工作的深入进行,我国每年的新增无偿献血者人数亦不断升高[1]。在公民无偿献血队伍中,多数献血者均为首次献血,献血前由于对献血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进而易导致其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致使机体发生神经功能紊乱等异常表现,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进而不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2]。因此,为有效缓解首次献血者的负面情绪,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首次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于本血站进行全血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共有3960名,其中首次献血者为1231名,将该时间段内的全部首次献血者均择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献血者的各项机体指标均符合献血相关的健康检查标准。排除标准:(1)存在家族遗传病史;(2)无法主动配合开展研究内容的献血者。

应用抽签分组法,将1231名首次献血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615名首次献血者中,有男性439名,女性176名,年龄为23~47岁,平均年龄为(33.4±2.9)岁。在观察组的616名首次献血者中,有男性428名,女性188名,年龄为24~45岁,平均年龄为(34.8±2.6)岁。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包括献血前相关准备工作、指导献血者完成献血步骤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内容如下:(1)护理人员应向献血者讲解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及具体流程,告知献血者300~400ml的单次献血量有益于身体健康,同时于献血前饮用800ml左右的饮用水可有助于减少献血反应,提醒献血者于献血前避免进食油腻食物、空腹或剧烈运动,保证充分休息。护理人员需对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具体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并明确可导致献血者出现不良情绪的相关原因,进而给予其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转移献血者对献血本身及不良情绪的注意力,同时明显提升献血者的献血工作配合度。献血前3d避免服用药物,前1d避免饮酒,月经期女性禁止献血。(2)献血过程中,应维持安静、舒适的献血环境,护理人员在与献血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应保持亲切、友善的态度,从而可有效降低献血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几率。血液采集人员应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因反复穿刺而增加献血者的痛苦感及紧张感。(3)献血结束拔针后,护理人员应提醒献血者避免弯曲献血侧手臂,同时保持10min左右的献血穿刺点按压动作,以充分止血,献血者应于休息区进行5~10min的状态观察,在确定无异常机体反应后,方可离去。献血者在献血后,应合理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新鲜蔬果、瘦肉、禽蛋等食物的进食量,提高饮水频率。献血穿刺点短时间内应避免沾水,同时需保证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处于清洁状态,以有效降低穿刺点感染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后的献血反应发生率及采集不足量血液数目。其中,献血反应的具体评价标准包括:(1)轻度:献血者出现焦虑、紧张、面色苍白等状态表现;(2)中度:献血者出现皮肤湿冷、恶心呕吐、心悸等状态表现;(3)重度:献血者出现机体抽搐、昏厥等脑供血不足状态表现。

1.4 统计学

文中的计数(x2检验)资料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的献血反应发生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总体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献血反应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的采集不足量血液数目对比

本次研究所采集到的全血血液中,共有15袋采集不足量血液,其中,献血反应所致采集不足量血液袋数为10袋,流血不畅所致采集不足量血液袋数为4袋,其他原因所致采集不足量血液袋数为1袋。对照组及观察组的采集不足量血液所占袋数分别为11袋及4袋,观察组的采集不足量血液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2=6.53,P=0.01)。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无偿献血意识的不断提升,血站的无偿献血人数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不断增加[3]。首次献血者为无偿献血者的主要组织构成,但其对于献血相关知识及献血流程的认知水平较低,同时受首次献血影响,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所导致的睡眠障碍、不当饮食等情况,进而易增加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献血反应主要是指献血者于献血过程中受心理、生理、采血环境等方面因素影响所导致的以血容量降低及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5]。相关研究表示,给予首次献血者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进而明显提升献血质量。因此,给予首次献血者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心理护理干预可通过实施健康宣教、心理支持、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进而显著改善献血者的负面心理状态,从而可有效促进献血流程的顺利进行。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得知,护理后,观察组的献血反应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采集不足量血液袋数少于对照组。进而可得知,心理护理干预可通过缓解不良情绪的方式,有效减少首次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并明显提升血液采集质量。

综上所述,为首次献血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减少血液采集不足情况,进而有助于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献血者血液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多彩血液大揭秘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体会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