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式饮食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9-04-22陈晓峰罗华敏唐树银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出院入院

杭 凌,陈晓峰,罗华敏,唐树银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江苏 无锡 214062)

胃癌属于消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患有该病后,营养状态会严重下降,且与患者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1]。而此类患者经胃癌根治术治疗后,其营养不良的症状更加明显,严重降低患者术后放化疗的依从性,同时,还会增加其术后贫血、低蛋白血症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而有研究显示,术后参与式护理对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善、免疫功能的提升十分有利[3]。因此,为探究参与式饮食护理干预对实施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将参与式饮食护理应用于胃癌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对在我科进行治疗的164例胃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每组82例,依据随机分组法);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且在我科实施了胃癌根治性手术;(2)患者均对本研究享有知情权且能够积极配合;(3)患者未见远处转移且未发生广泛性脏器粘连;(4)患者精神状态无异常;(5)无胃肠道手术史和糖尿病史;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60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34-80岁,平均年龄(61.17±8.53)岁, 肿瘤分期:21例Ⅰ期,38例Ⅱ期,23例Ⅲ期。对照组患者:男性,59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32-79岁,平均年龄(62.35±8.46)岁), 肿瘤分期:24例Ⅰ期,34例Ⅱ期,24例Ⅲ期。2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而参与式饮食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1)患者入院后,通过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对其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同时对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病人制定饮食指南,邀请病人阅读手册,征求患者的意见,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修改饮食指南,修改后将个性化的饮食指南手册发放到患者手中,耐心的向患者解释治疗措施、营养对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性以及手术后的饮食种类及频次、饮食不当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等等。(2)对在院患者开设与胃癌健康饮食相关的讲座或座谈会,内容涉及饮食计划、用药用量、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诉求,通过向患者讲述一些成功案例或者同伴教育,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对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患者家属充分给予患者以关怀,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多多参与社会集体活动。(3)出院前护士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出院饮食指导,发放饮食相关健康指导材料。(4)病人出院后,护理人员应通过不同的方式(电话、微信及入院复诊)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对饮食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对随访结果进行记录。通过建立微信群,由专项负责护士定期向群内发送饮食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坚持少食多餐原则,勿食用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等;对于患者心中的疑惑,也在群里耐心解答,让患者在出院后2周、1月、3月入院复诊1次,完成相关检查,进而对其营养指标和饮食依从性进行再次评估。

1.3 观察指标

(1)通过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疾病、营养状况和年龄3部分)。其评分越低,相应的营养状态越好。(2)通过饮食依从性量表来评价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满分88分,分数越高相应的饮食依从性越高)。(3)比较2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D3+、CD4+、CD4+/CD8+)。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7.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行t检验)通过(±s)表示,检验水准为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2组患者营养状况

入院时,2组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出院时、出院半年、出院1年时,观察组的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2组患者营养状况(分,(±s)

表1 护理前后2组患者营养状况(分,(±s)

组别 n 入院时 出院时 出院半年 出院1年观察组 82 4.49±1.37 3.32±1.11 2.25±1.08 1.49±1.04对照组 82 4.44±0.37 4.05±1.23 2.89±1.06 2.13±1.03 t- 1.083 12.8983 10.144 10.983 P- >0.05 <0.05 <0.05 <0.05

2.2 护理前后2组患者饮食依从性情况

入院时,2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出院时、出院半年、出院1年时,观察组的饮食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2组患者饮食依从性情况(分,(±s)

表2 护理前后2组患者饮食依从性情况(分,(±s)

组别 n 入院时 出院时 出院半年 出院1年观察组 82 54.83±11.25 74.82±4.71 70.01±7.82 65.97±8.33对照组 82 53.76±10.29 67.91±6.13 64.42±7.97 61.45±7.22 t - 0.179 16.012 15.442 14.822 P - >0.05 <0.05 <0.05 <0.05

2.3 2组患者的免疫指标对比

在患者的免疫指标(CD3+、CD4+、CD4+/CD8+)方面,观察组均显著较对照组高,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免疫指标对比(%,±s)

表3 2组患者的免疫指标对比(%,±s)

组别 n CD3+ CD4+ CD4+/CD8+观察组 82 61.7±12.4 49.5±8.3 2.0±0.8对照组 82 53.6±10.7 42.3±6.5 1.8±0.5 t- 16.184 15.412 13.444 P- <0.05 <0.05 <0.05

3 讨 论

胃癌患者由于机体代谢需求的增加而会造成其体内蛋白质、能量的缺乏而诱发营养不良,目前针对该病,实施手术并结合放化疗的措施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但该措施会不可避免的带来药物毒副反应,对其机体正常细胞、造血系统功能和免疫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加剧营养不良的状态[4]。考虑到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其术后康复、术后早期死亡率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对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予以改善,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5]。

参与式护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体验,使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从而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提升,该护理方法能让患者参与到饮食方案的制定,通过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疏导,还可消除其负性情绪,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提高其饮食依从性,进而改善其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通过持续的随访观察,也能对患者起到长期的督促和监督的作用,使患者养成自觉的习惯[6]。总之,饮食护理管理通过让患者参与到饮食的制定、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让其充分了解饮食干预对于肿瘤术后的恢复的重要作用,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进而改善其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有助于其预后[7]。

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2组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出院时、出院半年、出院1年时,观察组的PG-SG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入院时,2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出院时、出院半年、出院1年时,观察组的饮食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患者的免疫指标(CD3+、CD4+、CD4+/CD8+)方面,观察组均显著较对照组高,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在行根治术后经参与式饮食护理,可将病人的饮食依从性显著提高,进而改善其营养状态,同时,还可提高其免疫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出院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