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低血糖的观察与护理研究

2019-04-22吴金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低血糖血糖研究组

吴金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代谢系统功能紊乱疾病,临床发病率高,患者需终身服药来控制疾病。糖尿病症状表现为高血糖,长期血糖升高会导致血管和神经末梢病变,引发多种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患者在降糖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危险性极高,严重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需重视低血糖的护理干预[1]。本文分析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护理方法和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8年3月~2018年11月诊治的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资料,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病程在2年以上,采用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患者意识清楚,均同意参与本次护理研究。按照双色球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中男性23例,女20例,年龄为(68.3±0.5)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为(69.6±0.2)岁,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数据可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状态,根据血糖调节用药,并对患者进行简单健康教育、饮食叮嘱等。

研究组患者实施低血糖预防护理干预,实施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需终身服药治疗,易出现较多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心理压力大。部分患者对治疗了解少,对胰岛素注射带有恐惧感,同时担忧低血糖的发病会增加进食,影响治疗效果。护士要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认知等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和预后等,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增加与患者沟通的频率,理解并尊重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讲述自身的情绪压力,针对性的给予心理疏导[2]。(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生理条件、体质和运动量为患者定制饮食计划,计算每日饮食所需的热量。当患者有饥饿感时要立即食用糖果或饼干等食物,避免低血糖症状。若患者有无力、心悸、手抖等症状时,要立即口服糖水,密切关注其体征变化。(3)运动干预。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调节血糖,改善情绪状态。老年患者最佳的运动方式有散步、慢跑和太极拳等,用药后和空腹状态下不得运动,在运动后适量加餐。叮嘱患者长期坚持运动,每次运动以30min为宜。(4)家庭监督。患者的家庭监督对于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统计发现,夜间是低血糖的高发时期,因此患者入睡前可少量加餐,适当增加热量。老年患者入睡时尽量有人陪同,便于及时发现患者的低血糖症状。

1.3 护理效果评价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低血糖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软件包SPSS21.0来分析和检验数据,并对组间数据差异给予差异检验,计数资料选择(n,%)表示,x2检验,只有检验结果P<0.05时可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P<0.05,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低血糖发生例数统计(n,%)

3 讨 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患者肝肾功能较差,肝脏中糖原存储量减少。老年患者肾上腺素受体兴奋性降低,反应缺陷明显,易出现无症状低血糖症状,增加了低血糖的危害性[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状主要有嗜睡、乏力、心悸、昏迷等,一旦发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患者进行低血糖预防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分析了低血糖预防护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护理中所取得的效果,从数据统计上看,研究组护理后出现2例低血糖症状,对照组护理期间出现11例低血糖,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低,表明低血糖护理干预发挥了积极的护理效果,能够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保证治疗安全。低血糖多发生在餐前或夜间,因此要重视此时间的监护。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升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主动规范饮食,参与运动锻炼。护士要注意患者个体化用药,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糖,调整药物剂量。避免降糖药物与其他药物作用,保证安全降糖。

综上,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低血糖护理干预可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保证护理安全,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低血糖血糖研究组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