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遇号”十五年大事记

2019-04-22松堂

太空探索 2019年4期
关键词:厄尔着陆器巴斯

文/松堂

2004年

2004年1月25日,“机遇号”降落在火星子午线高原,比预定着陆地点向东偏离了25千米。此处地势平坦,没有多少岩石。“机遇号”驶入了附近的一个撞击坑,直径大约22米。美国宇航局(NASA)将此处命名为“鹰”撞击坑。

石壁勘探

这道石壁的高度其实只有10厘米,位于“鹰”撞击坑西北方向。石壁上有一片片岩石暴露在尘土外面。NASA认为这是风或水造成的。

勘探人员联想到了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里的船长岩,于是就用这个名字给它命名。然而火星上的这处船长岩高度只有10厘米,地球上的正版高达500米。

挖沟验土

为了分析撞击坑内的土壤情况,NASA决定用“机遇号”的车轮挖出一条沟来。“机遇号”停下车,用右前轮来回正转反转,其他5个轮子则保持不动。然后全车左右摆动来扩大右前轮下的坑。22分钟后,轮下出现了一条50厘米长、10厘米深的沟,为土壤光谱分析创造了条件。

前往“持久”撞击坑

4月20日,“机遇号”抵达了“持久”撞击坑。人们早就知道这里有好几层岩石暴露。“机遇号”在坑边呆了两个月,到6月8日驶入,然后在这里一直待到年底。

▲ 任务后期,“机遇号”的伸缩臂也坏了,只能伸展着行车

2005年

2005年1月,“机遇号”离开“持久”撞击坑,然后发现自己降落火星时使用的热防护罩就在不远处。附近还有一块石头。经过分析,确认这块石头不是火星上的土著,而是陨石。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另外一颗行星上发现陨石。它被命名为“热防护罩岩”。

厄尔巴斯撞击坑

2005年10月,“机遇号”进入了一个大型撞击坑,一直待到2006年3月。这个撞击坑的表层土壤都是黑色的,所以人们用希腊神话中的黑暗界来给它命名,叫做厄尔巴斯。在这里,“机遇号”遇到了一场持续3天的沙暴,被迫进入了自动保护模式,一张照片都没拍。

机械臂出了问题

早在2004年1月25日,“机遇号”机械臂上的一个节点就出了问题,控制左右摆动的关节加热器卡在了“开”的位置。不过“机遇号”设计上有防止过热的机制,可以缓解这个问题。到了2005年11月,关节驱动电机又因为电阻太大失速了。地面人员判定,电机已经因为昼夜温差太大失效了。于是他们决定,为了防止情况恶化,过夜的时候不再把机械臂收回车内,只有行车的时候才收起。

2006年

2006年3月,“机遇号”离开厄尔巴斯撞击坑,前往维多利亚撞击坑,整整跑了6个月才抵达目的地,然后一直待到2008年8月。

维多利亚撞击坑距离“机遇号”的降落点有7公里之远,直径也比持久撞击坑大6倍。科学家们因此认为,维多利亚撞击坑山壁处露出的岩层可以更好地展现火星的地质历史。

2007年

“机遇号”一直在维多利亚撞击坑里转圈。新年刚过,NASA就给“机遇号”和“勇气号”上传了新的软件,让它们运行的自主化程度更高。

看起来一切平安无事。但是到了6月,火星上爆发了一连串全球性尘暴,一直刮到7月20日。位于火星两端的两辆火星车同时陷入危险,NASA立刻指令它们进入保护状态。尘暴暗无天日,“机遇号”的太阳电池几乎一点电力也创造不出来了。如果电力供应下降到每小时150瓦以下,就无法给车上电子系统加热,导致冻坏。但是在这一年7月18日,“机遇号”的发电能力下降到了每小时128瓦的低点。8月7日尘暴开始减弱,“机遇号”总算活过来了,开始拍摄和回传照片。到8月21日,电力供应完全恢复。

▲ 黑色的厄尔巴斯撞击坑360度全景

2008年

4月16日,机械臂的电机又卡住了。地面人员发现,电机阻力最小的时候是在温度最高的时候,当长夜结束、清晨来临,加热器运行了几个小时、过热保护机制启动之前,电机情况最好。他们打算利用这个发现再试一次。5月14日,他们终于成功了,机械臂伸展到了正常位置。然后他们决定,再也不把它收起来了,就这样伸展在车前行驶。

离开维多利亚撞击坑

2008年8月24—28日,“机遇号”用了5天时间才从维多利亚撞击坑的“鸭坡”爬出来,向12公里外的奋进撞击坑前进。奋进撞击坑直径22公里,地面人员预测,这段路足够“机遇号”跑两年的。

2009年

2009年3月7日,“机遇号”第一次看见了奋进撞击坑的边缘。到这时为止,它已经离开维多利亚撞击坑3.2公里。到4月7日,“机遇号”清洁了自己的太阳电池,发电能力恢复到515瓦每小时。这一年的剩余时间里,“机遇号”一边行驶,一边沿途拍摄石头和风景,算是平安无事。

2010年

在这一年里,“机遇号”自身没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倒是地面人员的风格变了,他们改用葡萄牙语的名词来给撞击坑起名了。这一年的1月28日,“机遇号”抵达了一个直径只有10米的撞击坑,人们用智利城市康塞普西翁给它起名。这段时间里,“机遇号”的发电情况并不好,在270~305瓦每小时。7月,“机遇号”又抵达了一个直径80多米的撞击坑,被命名为圣玛利亚——这是哥伦布启航的港口。

2011

2011年8月9日,“机遇号”抵达了奋进号撞击坑的边缘。从离开维多利亚坑开始计算,到这时它已经跑了21公里。年底的时候,“机遇号”进行了系统自检,并且开始寻找水的痕迹。为了迎接火星冬季,“机遇号”来到一块平台的地方,车头向北偏15度,以利于太阳电池工作。

2012年

2012年1月,“机遇号”在奋进撞击坑的山壁上发现了一个缺口,人们用地理学家罗纳德·格力里给它命名。然后它继续前行,做了一个狭窄的拐弯。这里因此而拥有了很厉害的名字“约克角”!这应该是宇宙里第四个叫约克的地方,前三个分别在英国本土、美国纽约州和纽约市。“机遇号”在这里探索了一些岩石和凸起,其中的一个地方被命名为马蒂耶维奇山。

2013年

年初,“机遇号”就离开了约克角。到这时候,它已经在火星上跑了35公里。“机遇号”并没有进入撞击坑,而是沿着坑边一路向南。

7月,它抵达了苏兰德角,这里比较适合接受光照和充电。发电功率一直保持在每小时三四百瓦的水平。这对于一台工作了将近10年的老设备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 弗拉姆撞击坑的内景

2014年

2014年1月,NASA给“机遇号”刚刚拍摄到的一块石头起名叫“尖峰岛”。这一年正好是“机遇号”登上火星10周年,NASA放出了一些大消息,宣布“奋进撞击坑的岩石历史比此前发现的都长,有更好的条件催生微生物”,等等。不过这时候,更大的好奇号火星车已经成为火星探测的主力,人们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它身上。

2015

2015年的“机遇号”已经是垂暮之年,不过它达成了自己探索生涯中的一个真正巅峰——爬上了Tribulation角。这里是它在火星上抵达的最高点。

2016年

“机遇号”抵达了一处很小的山谷,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用一位女性来命名的,叫Sacagawea Panorama。这一年,欧空局发射了“火星生命”探测器,向奋进撞击坑附近释放了斯基帕雷利着陆器。人们尝试着用“机遇号”给降落中的斯基帕雷利着陆器拍照。然而斯基帕雷利着陆器摔坏了,照片也没有拍到。

其实,在2016、2017年和2018年这三年里,“机遇号”移动的距离都很小,只是在附近拍摄照片。在2018年的6月,“机遇号”再次遭遇尘暴,只好再次进入安全模式。然而这一次,它再也没能醒过来。

猜你喜欢

厄尔着陆器巴斯
美国载人月球着陆器系统及任务方案
一个报童的名誉
一个报童的名誉
中国完成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
嫦娥四号与玉兔互拍
七十岁的母亲和她的“百岁女儿”——大熊猫巴斯的传奇故事
施飞宁与熊猫巴斯的情缘
Mining the Moon Becomes a Serious Prospect
第二次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