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1到300,长征火箭的腾飞与跨越

2019-04-22王伟童姜哲

太空探索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国航天长征火箭

文/王伟童 姜哲

▲ 《中国航天报》长征火箭300次发射号外

2019年3月10日0时28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第300次发射。

近半个世纪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历经了最初的艰苦创业、走向世界,到本世纪初的载人飞行、圆梦奔月,再到近些年的高密度发射、产业化发展等多个发展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从现役运载火箭到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一系列重大跨越,成功将50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为闪亮世界的一张中国名片。

300次发射——长征运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

翻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300次发射历史,也是我国运载火箭运载能力不断增强、发射密度不断提高、型谱不断壮大、技术实现更新换代的发展史,是我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全国人民的期待中起飞,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开启了我国自主进入太空时代的新纪元。

彼时,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300千克。而到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我国运载火箭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分别达到了25吨级和14吨级。40多年间,火箭运载能力提升了数十倍。

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首飞也是当年的唯一一次航天发射,而到2018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发射37次,使中国航天首次独居国际航天发射数量第一位。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时,还是中国火箭的一枝独秀,而现在,长征火箭“家族”已经拥有退役、现役17型运载火箭和多型在研、论证型号,形成了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飞船的能力,具备了无人深空探测能力,有力地支撑了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可以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从1到300次发射任务的同时,也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回望长征系列火箭300次发射历程,在一次次腾飞与跨越的背后,靠的是牢牢把握住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 长征三号乙火箭开塔

多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航天运输系统等领域持续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为提升航天整体能力、服务航天强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长征七号火箭为例,研制团队先后突破了以新动力、新布局、新环境、新结构、新体制、新测发为代表的12项重大关键技术及96项关键技术。而且,长征七号是中国航天首个采用全数字化手段,利用全三维协同、全三维设计、全三维总装数字仿真试验、数字化发射服务完成全流程研制的火箭,在全研制流程没有一张纸质图纸。这枚“数字火箭”还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对火箭进行虚拟装配、虚拟试验,真实模拟实际装配和试验环境,确保了火箭试验、装配“一次成”。

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拔地而起,以“一箭二十星”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长征六号火箭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的拓路者,瞄准国际运载火箭先进技术水平,浑身上下几乎都是新的,很多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用的案例,自主创新成果达十几项。

▲ 长征家族火箭图谱(无退役)

▲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转运瞬间

目前,长征家族中备受关注的新成员——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正在开展关键技术深化论证工作。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预计达50吨至140吨,将成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一型火箭。长征九号火箭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航天科技和工业发展,使我国在2030年前运载火箭技术迈入世界一流梯队。

300次发射——长征火箭有力带动基础工业能力不断提升

62年前,中国航天起步,得益于全国各行业大力支持。同样中国航天今天的成就一样得益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基础工业能力的提升。

在一次次火箭发射成功的背后,有无数研制人员的坚守,同样在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征程中,每一次火箭的技术跨越也带动了基础工业的不断提升。

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例,在此之前中国火箭直径是3.35米,而长五火箭的直径为5米,虽然只是1.65米的跨越,研制人员却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全国各地工业企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5米直径大型箭体结构为我国运载火箭首次采用,是火箭实现运载能力重大跨越的基础,设计、制造、试验难度很大。为此,研制人员依靠国内相关工业企业的支撑和协助,成功研制生产了我国最大的贮箱高精度全自动大型焊接设备,实现了搅拌磨擦焊技术在火箭贮箱生产中首次应用,制造出我国运载火箭结构最大尺寸的贮箱,采用我国火箭史上首创的新型工艺,大大提高了贮箱的可制造性,采用液氮进行低温贮箱的地面内压试验,大幅减轻结构重量,突破前捆绑传力的结构设计技术,使我国掌握了捆绑火箭有效提高运载能力的技术手段……长征五号突破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247项关键技术,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与工业制造的最高水平,不仅使整个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行列,同时带动了国内工艺、工业制造能力的提升。

未来长征九号运载火箭将实现10米级的火箭箱体研制,这也必将带动国内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新装备等基础工业发展。

300次发射——绿色环保渐成长征火箭主流

▲ 新一代运载火箭

新一代运载火箭不仅能力强、技术新,而且采用了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实现了中国火箭动力系统向绿色环保的转型。

2015年9月20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拉开了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投入使用的序幕。随后,长征十一号、长征七号、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先后登场,未来还将研制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长征九号、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完成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更新换代,绿色无污染的环保推进剂将成为中国火箭的主流。

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现在采用的三种新型主发动机均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推进技术。三型新型发动机的研制,使我国运载推进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同时也彰显了中国航天在绿色环保上为“美丽中国”做出的努力。

300次发射——中国火箭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回顾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最让国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中国航天不断开放,走向国际市场,让“长征”真正成为响当当的国际品牌。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适逢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法国阿里安火箭和美国德尔它、宇宙神火箭相继失利,运载火箭发射服务短缺,中国航天把握历史契机,踏上了国际商业发射之旅。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发射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获得成功,中国航天从此踏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截至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已完成了48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了56颗国际商业卫星,并向国际客户提供17次搭载发射服务,发射了20多个国外小卫星/载荷。火箭的可靠性、适应性、成功率和入轨精度均跻身世界一流行列,打造了中国长征火箭世界知名品牌。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长征火箭在接口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与国际卫星的兼容性,实践证明,长征火箭与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制造的卫星完全兼容,在发射、服务、技术保密等方面能够满足国内外用户的需求。长征火箭同时具有高可靠性、履约能力强、保险费率低等优势,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国际商业航天市场蓬勃发展,中国火箭已先后为老挝、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等国提供了国际商业发射服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正借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拓展航天应用领域,探索从航天制造、发射、地面到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面向全球提供发射服务、整星出口、技术转让与培训、地面站建设等商业航天一揽子解决方案。

在2015年老挝一号广播通信卫星项目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创“天地一体化+商业运营”新模式,为长征火箭拓展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开辟了新思路。未来,长征火箭不仅可以凭借其高可靠性、低成本、强履约能力等优势,较好地承担航天发射服务,还可以通过建设地面应用系统、培养航天科技人才,参与运营管理卫星资产等形式为用户提供整体服务。这种全新模式极大增强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作为商业航天发展的基础运输平台,长征火箭正通过创新运营模式、提供定制服务等创新举措,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形象,努力在国际商业航天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

300次发射——长征火箭正在开启共享发展新模式

人类的航天活动,火箭是基础,也是前提。中国航天也有责任将航天更多的发展成果推向市场、让广大百姓共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将借助优势的航天运输服务,通过全新共享发展的新模式,为市场提供满意的发射服务和天地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提供技术、产品、服务以及商业航天活动的所需供给,实现航天与人的良性互动。

近年来,为满足消费者多元的发射需求,航天科技集团推出了“太空专车”“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3型“太空车”概念,为客户提供天地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优化组合的发射资源配置等多种产品和服务。“捷龙一号”就是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面向小卫星发射市场专门研制的微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火箭将在2019年上半年发射,其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50千克,单发价格不超过2500万元。“捷龙号”瞄准微小卫星发射市场,将为微小卫星的验证、星座组网和补网提供更加灵活、经济、迅速的渠道。

此外,多种长征新一代运载火箭新型号未来有望用于商业航天发射服务。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和长征八号都计划在2020年实现首飞,几型火箭采用全新测发模式,将大幅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安全性,缩短发射周期。

为了让航天与民众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正在打造全新的航天产业运营模式“航天+”,逐步实施“太空车”“太空星网”和“亚轨道飞行体验”等面向大众的商业航天计划,同时还面向全球的大众化小卫星搭载服务,发布了“太空速递”网站,为全球小卫星客户提供便捷、优质、个性化的小卫星搭载服务。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站在长征火箭300次发射的新起点上,中国航天将坚持改革创新,在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中续写更大的辉煌。

猜你喜欢

中国航天长征火箭
中国航天基金会
中国航天基金会
中国航天,叩门“天宫”
爷爷的长征
长征八号,入列!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长征路上的“看齐意识”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