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挣脱经验束缚还原故事味道

2019-04-18唐文洁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拓展细节思维

唐文洁

【摘要】本文从故事教育的本质入手,从凸显故事本质、强调细节处理和提高拓展质量三方面来阐述故事教学应注重趣味、思维和明智,从而在故事板块教学中真正落实英语课程标准。

【关键词】语言 思维 细节 拓展

在当前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未能深刻领会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理念,在教学中摆脱不了旧教学模式的束缚。本文以译林版四年级上册Unit 5 Our new home为例来阐述旧教学模式的弊端以及改进方法。

一、以文本内容为主线获取信息,凸显故事本质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第一板块由原来的“Read”板块变为“Story time”板块,可见新教材注重的是“故事”(story)。在新教材中,阅读的学习蕴含在故事的学习中,教学既应保持故事引人入胜的趣味性,又应包含启迪心智的育人性。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受旧教材教学思维定式的束缚,认为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意义就是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要重视信息的获取,而忽略“获取的方法应有讲究”,不能一味地信息表格化。以译林版四年级上册Unit 5 Our new home为例,按照旧教法的模式,教师会让学生听每张图的录音,然后对照图逐张问答,提取出苏洋每个物品所在的不同位置,并书写于黑板上的表格中(见下表)。

然后根据板书内容复述课文并得出苏洋马虎的个性,最后教育学生不能学习苏洋的马虎,而应仔细做事等。表格的设计对于学生把握文本的内容的确是一目了然,但这样的设计单纯地提取了信息,像读了毫无感情色彩的新闻报道,文本中故事的韵味没有体现出来。

改进方法:

从题目Our new home人手,引出苏洋一家在搬新家,所以东西比较乱,苏洋在找自己的物品。然后,让学生听一听苏洋在找哪些东西。学生能听出是在找bag,skirts,cap三件物品,相比既要听清是什么物品又要记住在哪里,单听三件是何物品难度也降低了。随后分析由于东西又多又乱,苏洋没有把自己的物品收拾好,让学生了解苏洋马虎的性格。再让学生联系图来阅读文字,找一找这些物品的正确位置,并提问苏洋是怎么找到这些物品的。学生马上能答出bag和skirts的位置是由妈妈告诉的,教师乘机追问:“同学们,你们在家是不是也常乱放东西?自己的物品是自己整理的还是由父母代劳的呢?老师认为你们应该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恰到好处地进行了渗透。世界名著故事都是对孩子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而不是教条式的喊话教育。还有white cap是被小狗叼到了厨房,苏海发现了才会大声呼喊:Come and look,Su Yang.Your cap is in thekitchen.这一内容趣味性十足。找了半天的白帽子居然被小狗叼到了厨房,苏海是怎样的惊讶啊!这样有趣的内容才会激发学生读一读、演一演的兴致。因此,我们应把故事的育人性和趣味性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才能上出Story time板块的“味道”。

二、以文本内容为依托学习语言,注重细节处理

教师在设计译林版四年级上册Unit 5 Our newhome时,沿用旧教学中在阅读前先扫除语篇中语言障碍的模式,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对于新词bathroom,bedroom,kitchen,living room给出了一个户型图的轮廓,让学生根据每个房间的位置、大小来猜每个房间不同的功能,随机学习完这四个新词;二是由一位学生根据全班同学声音的高低来判断所藏之物离自己的远近(声音低,物品则离自己远;反之,物品则离自己近)。例如:

S:(一位学生背对教师,教师将一顶帽子藏于另一位学生的桌子里)

Ss:Wheres the cap? Wheres the cap?…(根据那位学生离物品的远近用高低声不断重复)

S:Its in the desk.(寻找帽子,根据声音愈来愈高,知道物品离自己越来越近,直到找出)

然后再换成复数的物品玩此游戏,并且学习where句型的单复数形式。

这两个阅读前的活动的确创设了真实的语境,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了真实语言,并且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了语言。但这一做法脱离了教材本身的语境,不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语境的整体把握。学生在之后的阅读文本活動中由于没有阅读障碍了,文本的学习会变得蜻蜓点水式的一掠而过,内容中蕴含的细节发掘会显得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而流于形式。

改进方法:

Story time板块创设的是一个完整的语境,该板块中出现的新词汇和新句型都是整体语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把新词汇、新句型放入文本内容的理解中来学习,如living room,kitchen可以从课文插图上一看便知其意思;bedroom一词由bed和room组成,从构词法上可推测其意思;where的意思可联系答句Its in your bedroom.及整篇课文讲的是苏海一家搬家,东西放乱了,一时找不到的内容来推测。如果教师经常使用这些方法来训练学生理解词义,日积月累,学生完全可以达到自学的境地。

在理解了where一词的意思后,划出询问物品在哪里的问句,再比一比,找出两个问句的不同之处:Wheres my bag?Where are my skirts?依托文本内容更容易让学生关注细节,在细节中处理教学难点,在静心阅读中找出细节不同之处。相比在热闹兴奋的找物(where句型)游戏后,教师归纳分析where句型的单复数形式,教学效果会更好。

另一处细节处理更体现了与内容的紧密联系。文本中苏海一句:Is it in your bedroom?从语法上讲是一个一般疑问句,笔者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在此处做语法讲解或是在阅读文本前处理。此句是为了内容而设的,而非语法。可让学生思考此句为何在这里出现,学生联系内容马上可答出,是因为苏洋问了苏海白帽子在哪里(Wheres mywhite cap?)。苏海也不知在哪里,故有此推测一问,由于苏洋的询问才会引起苏海留心,苏海发现了白帽后才会大声呼喊,否则可能即使苏海看见小狗叼着白帽也不会在意,更不会呼喊了。文本通过细节处理才能体现内容的完整性(即语境的整体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以文本内容为基础进行拓展。提高拓展质量

如果教师只教学文本提供的内容,那将无法拓展学生的思路。所以在Story time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构思文本内容以外的内容,构思的新内容应在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为了追求新颖而盲目拔高,也不能墨守成规、千篇一律。

许多教师会根据文本内容中苏洋马虎的性格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发展,随后用本单元重点where句型来续编故事。纵观整套教材,几乎每篇文本,包括Storytime板块和Cartoontime板块,都可以续编。其实这些续编内容都是猜测性的,仅仅停留于想象层面,缺乏实际操作性,没有真正落实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學习和运用语言”的要求。

改进方法:

教师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家也搬家,会带些什么物品并作相应的记录。然后四人一组讨论搬入新家的物品摆放在何处比较合适。学生讨论如下:

S1:Where is my bag?

S2:Its in your bedroom,on the desk.

学生们对一些常用物品摆放的合理位置没有歧义,但对于一些有争议的物品的摆放他们可能会各抒己见。如football,football既可以放在客厅也可以放在卧室。争论的理由是football比较脏,放客厅不雅观;放卧室吧,卧室是睡觉的地方,感觉放着也比较脏……在经过一番讨论后,如果学生真的搬家的话,这些讨论就是对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

搬新家并不可能是每个学生都会经历或经常经历的事,因此教师可以在以上的拓展基础上深度延伸为:当你买了一些物品回家,你会如何合理地摆放新购置的物品呢?这个话题更加表现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以及用英语表达的核心理念。学生此时的思维已不是停留在猜测层面了,而是深入到思考层面的思维了,是真正意义上的思维活动。此时再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要把物品摆放整齐,做个做事有条理的人,等等,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故事板块的教学应还原故事本身的趣味,在凸显故事本质、注重细节处理和提高拓展质量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展,那才是真正上出了Story time板块的故事“味道”。

猜你喜欢

拓展细节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