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0后”初中生人格特质与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的相关研究

2019-04-18苏宜欢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际人格冲突

黄 雄 苏宜欢

文/广州市铁一中学

1.前言

人际交往中,人际冲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与他人之间发生的矛盾和冲突会使青少年产生抑郁、 忧伤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影响个体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00后”初中生应对人际冲突和人际矛盾的基本策略也是检测其社会化发展水平和适应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学生采取何种问题解决策略的因素很多,包括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差异,比如家庭、情境、文化传统及个性特点等都会影响到策略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策略取向的维度出发对人际问题的解决进行了研究,例如Helene从家庭交往模式入手对儿童的人际冲突策略进行了研究以及Haar等对德国和印度尼西亚青少年做了东西方文化影响解决人际冲突策略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等。同时国内许多学者也对这个领域产生兴趣,相关的成果包括陈世平所做的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策略与欺负行为关系的研究,陈勃、申继亮等有关成人期人际性问题解决的策略取向研究以及张智与代钟进开展的中学生人际冲突解决策略取向及影响因素研究等。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探索初中生的人际冲突的类型及主要使用的解决策略,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教育参考。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在广州市一所普通中学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初中学生367名,年龄12~15岁,其中男生180名,女生187名。

2.2研究工具

(1)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策略问卷: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初中生人际冲突解决策略问卷。在广泛阅读有关冲突解决策略文献的基础上,参照张智、戴仲金等人编制的《人际冲突调查问卷》、上海师范大学宣宏平等人编制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调查问卷》、自报的《原因冲突解决策略量表》和《解决冲突策略量表》。并结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初中生的访谈结果,设计了本问卷。问卷中供学生选择的解决策略共有5个:沟通化解、回避与退让、求助、报复和发泄情绪;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法,用1至5分分别表示使用各种策略的可能性,数字由小到大表示使用该策略的可能性逐渐增强,几乎不使用1分、很少使用2分、有时使用3分、经常使用4分、几乎总使用5分。量表各维度的一致性系数在0.78~0.86之间,两周重测信度为0.85,说明有较高的效度。

(2)大五人格问卷简式量表(NEO-FFI)。采用Costa和Mc Crae修订的大五人格简式量表,该量表包括五个人格维度:神经质、外向、开放、随和、严谨,共15个问题。该量表采用五级评分制,从非常不一致到非常一致的0~4分,各维度得分越高,人格倾向越明显。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686。

2.3研究步骤

以班为单位采取现场填写问卷方式,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各个班级的主试为心理老师。测试前主试先把要调查的内容、性质以及是否有评价性的影响都对学生进行简要明确的说明,并承诺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保密,保证学生在无任何思想压力的情况下,进行施测;然后向被试宣读指导语,说明测试的要求,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 共发出问卷367份,收回367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有效问卷355份,占总数96.7%。其中男生176名,女生179名。

2.4数据统计处理

将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后,用 SPSS for windows 19.0 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的基本情况

由平均数可知,初中生使用的人际冲突解决策略使用频率从多到少分别为:沟通化解(50.05±7.76)、求助(48.15±8.827)、回避与退让(34.58±10.64)、发泄情绪(31.65±7.82)、报复(23.84±9.15)。

在性别与年级的方差分析中,在回避与退让、求助两个维度中,两个自变量性别和年纪的主效应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均不显著;男生报复策略中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5.690,P=0.000),在沟通化解(t=-3.345,p=0.001)、发泄情绪(t=-3.365,p=0.001)两个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在报复(F=16.931,p=0.00)和发泄情绪(F=5.941,p=0.003)维度中,年级主效应显著,经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初一学生显著高于初二、初三学生。

3.2人际冲突解决策略及人格因素的关系

初中生人际冲突解决策略及人格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 1。

表1 初中生人际冲突解决策略及大五人格的相关系

注:*p<0.05,**p<0.001,下同。

从表1可知,沟通化解策略与大五人格因素的五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的相关。而求助策略与宜人性、开放性和神经质存在显著相关;回避与退让策略和严谨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发泄情绪策略与神经质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报复策略与宜人性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神经质存在显著正向相关。

4.分析与讨论

4.1初中生人际冲突解决策略选择的特点

初中生使用的人际冲突解决策略使用频率从多到少分别为:沟通化解、求助、回避与退让、发泄情绪、报复。沟通化解与求助都是属于比较积极的解决策略,这说明初中学生使用积极策略较多,消极策略较少,能够保持使冲突问题得到解决。可能受我国文化背景影响,初中生从小受到和谐文化的教育影响,会尽力维持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再者,同伴是初中学生社会交往的主要圈层,这个时期他们特别重视个人形象在同伴中的评价,因此想要努力维持好形象,而不是以消极策略解决问题。

一般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和年龄因素是一项人际冲突的解决策略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研究结果也具有相似性。而在年级差异分析中也发现,初一学生会比初二、初三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消极或者具有攻击的外倾化解决策略。这一方面是因为冲突解决策略的发展受较强的成熟因素的影响,初一学生年龄还较小,移情能力、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等方面发展水平还不高,面对冲突时解决策略的发展也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另一方面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面临学习环境的巨大改变,要适应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授课方式、更多的学习科目、更为复杂的学习任务,初一是较难适应的一个阶段,在这种陡然增加的压力下,初一学生的消极情绪增多,影响面对冲突的认知资源,从而导致冲突解决策略相对消极。

4.2人格特质对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的影响

在对人际冲突解决策略及人格特质相关关系研究中发现,具有宜人性、开放性和情绪稳定的学生会采用更积极的解决策略,如沟通化解和求助。而低宜人性、低水平情绪稳定性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消极策略,如发泄情绪和报复。其中开放性、神经质对“沟通化解”的处理策略具有显著的预测度,而神经质对“发泄情绪”和“报复”的解决策略具有非常显著的预测度。开放性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在面对问题和冲突使更能保持开放的态度面对,他们往往兴趣广泛并具有创造性,保持者积极生活态度,而情绪稳定的学生也能更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具有良好的情绪调适能力。具有神经质特征的学生在面对环境、人与物的变化与冲突时,往往表现出不稳定、孤立、缺乏同情心、关心他人、转换思维的能力。他们在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方面也较弱。人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对个体的行为、情感、意志、适应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影响。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在人际冲突解决中倾向于运用不同的解决方式。

5.结论

(1)初中生使用的人际冲突解决策略从多到少分别为:沟通化解、求助、回避与退让、发泄情绪、报复。(2)人际冲突解决策略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其中男性学生在报复策略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女性学生,在沟通解决和情感宣泄维度上低于女性学生。初一学生在报复和发泄情绪维度中,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初三学生。(3)不同人格特质的学生对于人际冲突的应对模式具有差异性。其中具有宜人性、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特质的学生会更倾向于选择积极的解决策略;而低情绪稳定性学生会更倾向于选择消极的解决策略。

猜你喜欢

人际人格冲突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浅论孟子“浩然之气”与人格养成
搞好人际『弱』关系
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