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019-04-18何丽华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学会素养

何丽华

文/肇庆市端城小学

当前教学改革已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何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最大的效果,仍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实践和探究的课题。我认为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创设合适情境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另一关注点。情境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便于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循序渐进,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引导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实现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

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互相讨论,大家很快认识了组成“6”的两个数、三个数……直到6个1组成6。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再集中进行练习两个数组成6的几组数,为计算加减法打好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教学效果自然也不错。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探究能力属于数学素养中最核心的成份与最本质的特征。想要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进行训练。数学教学理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要想培养学生真才实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重要的就是看你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让全体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感知材料,获取知识。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也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

我个人认为,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时,要注意突出他们的个体特征和群体效应,也就是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精神,也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分同桌学习和小组学习两种形式。学习的方法可以是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互相质疑,互相检查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开放活跃的状态,一方面同学们能够各抒己见,认真交流,并得到及时反馈,不同层面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又能集思广益,协作攻难关,共探求结果。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对集体负责的精神,有些老师可能会担心小组学习影响课堂纪律。我想,只要你精心设计并认真组织好,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习了“数的整除”这单元后,我用这单元的知识把某学生的电话号码编成了一个竞猜题让学生猜。某学生的家庭电话号码为7位数,每个数字依次是:

( )6的最小倍数

( )5的最大约数

( )一位数中最大的合数

(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 )2和8的最小公倍数

( )最小的奇数

( )比所有自然数的公约数少1的数

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了“6592810”这个电话号码。学生就觉得十分有趣。这样有趣的猜谜活动吸引了学生,“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使学生在“乐”中求知。再适时让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自家的电话号码进行设计包装,考考大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充分利用本单元已学的概念——约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知识来设计问题,又理解掌握了本单元的有关概念。生活中的数学经学生妙手设计,拉近了学生对概念理解的距离,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都在为自家的电话号码精心“设计”好的问题,都想通过自己有“挑战性”的问题来“难倒”同伴,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再如在教完《平移和旋转》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实践应用的问题: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艺术家运用平移和旋转可以创作出很多美丽的图案,你们想试吗?课后大家可以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画一画、摆一摆、贴一贴,我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加出色!这种趣味性浓厚的作业,不是靠多题量或抽象理解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而是把知识的重、难点及关键点融入趣味的情景中,潜移默化巩固知识。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而且还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再创造学习的意识。

三、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让他们大胆、主动地设想,质疑。正如有人说,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性。说明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有了强烈的追求欲望,他就想去冒险,去挑战,寻求新的起点、高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供各种让学生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鼓励他们多思、善思、巧思,通过教师巧妙引导和重点点拨,进一步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逐步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要鼓励同学们善于思考,不仅要能够解题,还要学会巧解题、智取胜。当然,这个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式的过程。由具体形象思维创立抽象思维,要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来不断提高思维水平,因此我们要在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

数学素养说到底就是一种文化素养,实施数学教育也就是实施文化素质的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任重道远。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各种数学探究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创造,让他们在活动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数学的思维去分析世界、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促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不仅习得一系列的抽象知识,而更多的是掌握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感受,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学会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作用解析
学会分享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