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护理管理在小儿门诊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分析

2019-04-17祁小梅樊红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输液门诊医护人员

祁小梅,樊红娟

(西安高新医院儿科门诊部,陕西 西安 710000)

风险护理管理是指医护人员提前对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进行风险评估,探讨科学的防范措施,排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使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得到保障[1]。静脉留置针是临床上针对患儿输液的一种好办法,由于它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固定方便、可以减轻患儿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等优点,因此在小儿门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我院2017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1800例患儿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9月我院小儿门诊收治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18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研究组(n=900)和对照组(n=900),研究组患儿中男405例,女495例,年龄1个月-5岁,对照组患儿中男435例,女465例,年龄4个月-7岁。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按照静脉留置针的方法进行输液。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患儿留置针直接用透明敷料固定;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方法,统计两组患儿输液风险发生的概率,分析风险发生的因素,制定防范风险发生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以下症状:输液不畅、疼痛、液体外渗、留置针自行拔除。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对两组患儿在小儿门诊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风险概率进项对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输液风险发生概率(n,%)

3 讨 论

小儿门诊静脉留置针输液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输液方法,但是因为患儿年龄较小、不懂得配合且血管不好找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医护人员在给患儿在输液过程中会遇到大量问题,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上的难度。因此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做好风险护理管理工作。本文调查研究发现,采用风险护理管理对患儿进行护理能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但风险仍然存在,为了做好风险护理管理工作,医护人员应当做当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固定方式进行改进。找到患儿血管并进行穿刺后,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并用将置留针延长管用胶布固定,固定位置在穿刺部位以上,然后取出压脉带。胶布贴好后要用手将里面的空气挤压出来,使敷料能紧密贴合患儿的皮肤。进行头部静脉置留针输液的患儿要用输液保护罩进行固定,防止患儿随意触碰针头致使针头脱落[2];第二,加强医护人员对风险的认识能力。应当成立专门的风险护理管理小组,培养他们认识风险、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快速、有效地找到潜在的风险且能制定出一系列防范风险的措施。最后把这些风险和措施告知所有医护人员,让他们能够重视,避免风险的发生。第三,提升医护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医护人员应当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避免输液过程中存在失误,使患儿能够拥有一个安全、无痛的输液环境。因此,医院应加大培养力度,严格示范、仔细讲解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注意事项、方法、要点和难点,着重提高年轻、没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并让他们多加练习,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第四,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对于大多数患儿家属而言,他们对静脉留置针输液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医护人员应当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积极有效地告知患儿家属有关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注意事项,让患儿家属能尽可能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输液。由于患儿年龄很小,在输液过程中会哭闹、做一些肢体活动,严重影响了输液的进程,因此医护人员应当与患儿家属配合分散患儿的注意力,避免其对输液的关注。第五,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由于患儿年龄小、抵抗力差,留针处容易受到感染,所以穿刺前要对患儿的皮肤进行消毒,并且要及时对敷贴进行更换。对于年龄小于4个月的患儿,为了防止穿刺部位皮肤因不透气而受到感染,白天可以不用外包扎。

综上所述,对在小儿门诊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患儿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可以增加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应当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输液门诊医护人员
门诊支付之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颈枕输液袋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