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疼痛评分的影响分析

2019-04-17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控制率用药实验组

刘 丹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仙桃 433000)

恶性肿瘤患者多数在晚期会出现癌性疼痛症状,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全球每天最少有550万肿瘤患者受到疼痛折磨,其中有70%--90%为晚期肿瘤患者,而且剧烈疼痛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躁等消极情绪,对其生活和生存质量也会构成极大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人性化、针对性的护理模式,强化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管理,尽可能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以此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1]。本研究选取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析护理干预在其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疼痛评分的影响,详细实验流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实验选取的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均来自于本院,纳入时间2015年4月—2018年4月,由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肿瘤类型:1例胆囊癌、2例胰腺癌、5例直肠癌、7例胃癌、8例乳腺癌、肺癌13例、肝癌14例;年龄47—79岁,平均(61.2±3.7)岁;其中男女比例为1:1。两组患者在病程、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上未表现出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疼痛管理,即严格按照医嘱为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实验组基于此行护理干预式疼痛管理,具体方法:①构建疼痛护理档案: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疼痛自控障碍、用药史、身心状况、饮食和睡眠情况、疼痛持续时间等,制定个性化疼痛评估方法和针对性疼痛管理,待患者止痛效果趋于稳定后,需再次评估患者上述内容,同时需观察和了解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若患者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或疼痛未得到缓解,则需要告知医生采取相应护理协助;②教育患者自我疼痛管理:通过单独授课、集体授课等方式组织患者进行自我疼痛管理教育,授课时间在15分钟左右,共开展2次,授课时间应间隔1周,授课内容:自我疼痛管理重要性、严格按照医嘱规范用药和积极配合治疗的意义、自我观察和评估疼痛情况、存在异常症状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预防用药不良反应措施(三阶梯原则用药)、详细记录疼痛信息、转移注意力和放松训练、住院后定期复诊或随访,在授课完成后需共同发放自我疼痛管理手册,同时可邀请疼痛自我管理效果良好的患者来分享经验和心得体会,引导病友互相交流和支持,时间可控制20—30分钟,另外需引导患者根据自身实际病情合理运动,比如散步,每天进行1—3次,每次坚持10—30分钟,严格按照循序渐进原则;③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交流,懂得倾听患者内心想法,引导病友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给予正能量,指导家属多陪伴、鼓励患者,促使患者培养乐观、积极心态,时刻观察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1.3 评析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数字疼痛评分表(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随着评分升高,患者疼痛感越剧烈,同时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时间和控制率[2]。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疼痛控制时间和控制率录入SPSS18.0软件整理、分析,定量资料行t检验,表述用(±s),检验定数资料行x2,用百分比(%)描述,当P<0.05时,统计学差异成立。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管理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在管理前无差异(P>0.05),管理后,实验组患者VAS和NRS评分、疼痛控制时间和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管理效果对比(x2/t)

3 讨 论

癌性疼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由相关研究显示,疼痛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且会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同时极易引发抑郁、烦躁、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心理压力,疼痛症状严重者,对其日常活动和生活能力以及生命安全均会构成极大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个性化、针对性的疼痛管理干预方法,比如护理干预式疼痛管理,即在其疼痛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以此为患者提供科学系统自我疼痛管理教育、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而且也可以全面评估其身心状况和疼痛情况,尽可能降低用药不良反应、提高疼痛管理有效率[3]。实验结果表明,管理前,所有患者疼痛评分差不多(P>0.05),管理后,实验组患者VAS和NRS评分、疼痛控制时间和控制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0.05)。

总之,护理干预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疼痛评分,缓解生理疼痛感,且有助于缩短疼痛控制时间,提高疼痛控制率,保证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

猜你喜欢

控制率用药实验组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