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村 那屋 那人

2019-04-16王盖界

含笑花 2019年2期
关键词:老张房屋村民

王盖界

老张坡,村如其名,坐落在海拔1519米的半山坡上。连绵的群山,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老张坡人,也阻碍了老张坡村的发展。老张坡全村居住着汉、壮、彝族村民51户198人,2017年有贫困户24户85人,贫困率发生率达43%,2016年末人均纯收入仅2860元,是马关县深度贫困村。相比粗犷的山梁,一直以来还有一道让老张坡人难以翻越的坎——“怠惰守贫”。

2017年7月30日,州委童书记在仁和镇木腊村委会老张坡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叮嘱: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8月初的一个夏夜,老张坡村唯一的砖房里,县委副书记侯行辉打开了自带的投影仪,为村民们播放微电影《最后一公里》,泛黄的墙面上,光影流转,“这是真的吗?”“演的吧?”……质疑,低语,安静,寂静,一股莫名的力量在萌动……

老张坡整村难眠。

冲击睡眠的,不是雨透过破碎瓦面打进房里的嘀嗒声,不是风穿过栅栏土墙灌进屋内的呼呼声,竟是那仍在脑海里不停回闪的一幕幕:几年如一日开山凿石,战天斗地,撼人心魄的画面……

村之春

翌日,一如往常,老张坡的“小广场”上又聚集了些村民,但与往日不同,不再是午后慵懒的阳光里闲谈,相隔甚远也能听出部分语调高亢。“不容易,用12年修1公里路……”“咱村不如那‘石旮旯村吗?”“老张坡几十年没变化了……”“咱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七嘴八舌的谈论,偶尔夹杂着不同的质疑,却都只指向一个方向——如果我们干起来,将会是怎样?

“小广场”上的热闹持续着,谁也没注意到,轻车熟路的县审计局挂钩干部童礼良正带着几名工作人员在村子里四处转悠。

直到暖阳逐渐转为余晖,童礼良和工作人员才来到村民中间。他带来了一个“大事件”消息:将在老张坡村架设自来水管,建村集体活动室,建手机信号塔。“需群众投工投劳,大伙愿不愿意?”

没有人回答,因为惊异,要知道自来水是老张坡几代人的梦想啊!但一直没有实现。大伙疑惑地看着童礼良,他严肃的表情回答了村民的疑惑。“只要能把咱村自来水拉通了,啥事都行,啥都听你的”,呼应声此起彼伏。

60多天,6公里的自来水管,150立方米的水池,累计3000余人次投工投劳。2017年,12月27日,自来水通到老张坡各家各户。一个困扰老张坡几代人的问题解决了,那个“如果我们干起来,将会是怎样”的问题也有了答案。一位老者激动地说:“想不到在有生之年,还能喝上自来水!”

积极投工投劳,无偿让出土地,村集体活动室、手机信号塔也相继建了起来。真正的广场代替了原来的“小广场”,打电话也不用往山头跑了。

许多老张坡人说,村里那几株经历百年沧桑的核桃树很有灵性,2017年秋,结出的果实比往年多出一倍,甚至有村民说这些核桃肯定是在那个难眠之夜挂果的。这无法考证,但村子的春天似乎真是那晚之后开启的。

屋之变

都说故土难离,穷家难舍。

在老张坡,穷家并不難舍,自打自来水拉通后,一间间新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2017年前,老张坡全村51户住房均属危房,村里唯一一面白墙竟是政府为五保户建的保障房,当时微电影《最后一公里》就是在这间五保户的砖房里播放的。

仅隔1年,老张坡的危房已全部改造完毕。刚改造好的新房在铺满绿荫的山坳中时隐时现,仿佛在对外人展示着活力,宣告着近一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危房改造这条路上,老张坡人走的并不顺畅。村小组干部何选波家,基础、墙面各方面牢固,原本打算以加固改造的方式进行危改,可谁成想,房屋拆了一半,却发现房屋地基出现陷落,威胁房屋安全,只能重新选址建造。旧房拆了,新房未建,何选波一家3口只能蜗居在旧屋未拆除的部分,大半年时间,何选波没说过一句苦。村民刘文祖家,原本计划拆除重建,房屋拆到一半,因家中变故,只能加固改造,工程量足足增加了一倍,刘文祖没说过一句累。亲帮亲,邻帮邻,老张坡人在房屋建设中遇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忍耐,他们坚持,他们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

老张坡,硬是啃下了危房改造这根脱贫攻坚战场上最难啃的“硬骨头”。

人之志

人无志不立,事无恒不成。

邻村隔寨的村民曾这样形容:上老张坡寻人不必到田间地头,他们不是在床上躺着,就是在酒桌上喝着,或是在墙根晒太阳。

现在的老张坡人也都坦承自己曾经“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以前,十分土地,种三分,荒七分”。但那是曾经,现在的老张坡人和“怠惰守贫”再也无缘。县上出台刺梨、李子种植扶持政策,老张坡人积极报名种植100余亩;村干部何选波带头养殖土鸡,规模已达1500余只,2018年纯收入达20000余元;在他的带动示范下,村里另外三户农户也跟着发展起了土鸡和鸭子养殖,规模分别达1000余只……

火红的柿子和金黄的玉米昭示着老张坡迎来一个丰收年!

有人说,是一部电影改变了老张坡,也有人说是扶贫人员感动了老张坡。近一年,老张坡的变化不算是最好的,但却是最大的。青山依旧在,但水不通、信号不通、思想不通的“老张坡”早已一去不复返。

用精神激发精神,用行动带动行动。有了“西畴精神”的激励,“老张坡”正向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大步前进!

猜你喜欢

老张房屋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会建造房屋的石蚕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房屋漏水后的“奇观”,实属罕见
暴雨过后房屋渗漏,接水“神器”们责无旁贷
各付各的
意想不到的效果
奇怪又有趣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