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红色彝村丫呼寨

2019-04-16韦治娜

含笑花 2019年2期
关键词:簸箕文山纪念馆

韦治娜

在红色彝村丫呼寨,当我真真切切徜徉在村子中心那三棵参天古枫杨树绿意凝重厚实的羽翼之下;当我伫立在村口当年用于军事瞭望的照平山(彝语音译)山顶俯眺沟壑低迂,目追万峰千山远去;当我置身在村中纪念馆里任件件陈列物折射出的革命岁月对我进行灵魂的洗礼;当我在村边凝视金色阳光下彝家女子红扑扑的美丽脸庞与她们黑衣的红色滾边及翻飞在她们手指尖的红色花朵交相辉映。我的眼角,湿润了。

啊,丫呼寨,为了这份遇见、这场朝圣、这种交融,我已备下了一百首赞颂的歌儿、一千行唯美的诗句、一万条抒情的理由。谁又成想,当我的双脚真切踏在你温暖厚实而又美丽多情的红土地上,那些所有精心备下的华歌俊辞、美章锦句,都不如,心底被感动而不禁流出的热泪,来得真切,来得自然!

看到村子中心那三棵参天古枫杨树的那种绿色,我就禁不住,满心欢喜、继而感动起来。只有饱经岁月长河的风霜雪雨的浸染、并且常年被彝家人温暖的炊烟润泽的古树,才会累积得出这样凝重厚实的绿。

千百年了,从唐朝时,一支彝族支系因战事回师迷路而在此定居。时光在走、年轮在转、年代在变,丫呼寨彝家人融铸在血液里的性格,秉承至今:他们热爱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所以,宁愿绕行也不肯破坏村子中心横枝斜出、树冠磅礴壮硕的古枫杨树,更别说去破坏田边地畔、路沿屋后的植被;他们勤劳乐观,在过去艰苦的年代,他们凭着勤于劳作的双手和坚韧的品格,在这山高林密、交通闭塞的群山僻远之处开创着静谧的生活;他们热情勇敢正直,所以1949年4月15日文山县首届民主政府在这里成立!

1000多年过去了!69年又过去了!今天的丫呼寨,吹着宁静的风,缓缓流淌着宁静的光阴。但是,历史不会忘记,这里的一山一木不会忘记,可亲可敬的丫呼寨彝家人所走过的路,以及他们为了文山的解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古枫杨树更不会忘记曾经见证过的岁月,不信请看,它们那郁郁蓊蓊的枝头上垂挂着的串串花穗正如风铃般摇曳着,攀爬在古树斑驳沧桑树皮上的古藤的小绿叶也在轻轻晃动着,好像都在说:来来来,你有耳朵和初心,我们有彝家让人敬佩的生动故事,有军民鱼水情的深情过往……

我清楚记得看过的一个数据,来源于一份关于解放前丫呼寨村民提供给部队粮食的统计报表,那个数据是“十两”——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八两五钱——彝家人把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

村口的照平山有415级台阶,这个数字是为了纪念对于文山对于丫呼寨有重大意义的1949年4月15日;台阶也基本是循着当年的行军道,要不是新建成的侧边护栏设施牢固可靠,那样陡直的坡度,我可是万万不敢尝试的,虽然我素来并不柔弱。

登顶照平山、抹去脸颊的汗水,定睛一看,瞬时人就陷入了“山高人为峰”的拔高错觉里。一览众山,皆小小,极目,看万峰追千山远去,果真是“青未了”! 让人不由得胸襟开阔、气度雄浑起来。

临眺,文山城就在西南面层层群山的背后!俯瞰,只见唯一的进村道路像被谁从镇上(追栗街镇)抛出来的银白带子,在千壑低迂的山岭间不停地肠回蜿蜒、辛苦向上攀援,终抵丫呼寨。想当年更是古道险峻、莽莽林深(“丫呼寨”为彝族方言“那叽嘚”的音译,有“云深雾重、山高路险”之意),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易守难攻之要冲,就是在这条山路上,69年前,丫呼寨全村老少夹道欢迎进村的解放军、以安朗为县长的第一届文山县民主政府。正是在当地彝家人、在文山境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在安朗等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领导下,文山县民主政府的工作很快打开局面,不断推进武装斗争。1950年1月7日,文山城解放、文山地区全境解放;那天凌晨,丫呼寨的彝家汉子们从这条山路出发,他们肩扛鸟铳,弹着大三弦,打着火把,吆喝着牛车和驮马,硬是把文山县首届民主政府护送进20多公里外的文山城,从而掀起了文山县轰轰烈烈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

山巅的风很强劲,吹落了我眼角的泪。我分明看到了60多年前革命先辈在烽火岁月里战斗的足迹,听到了那曾经鼓荡在山岭沟壑间的浩气长风!

村中东北面高坡之上的民主革命纪念馆,建成于2010年。

纪念馆里陈列着的一张簸箕床,让我久久驻足。那是怎样的一张床呀!那其实是约五尺见圆的一个大竹簸箕!无法想象,当年其主人,高大的安朗县长是如何蜷曲着身体在这样的簸箕床上度过其戎马生涯、烽火岁月的!如今,艰苦岁月虽已远去,可那艰苦岁月究竟在簸箕的每一条竹片里浸注了多少的尘烟和沧桑,让这一圆簸箕历经淬火,才铸就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它那像黑铁一般坚硬的质感和风骨?

簸箕无言,纪念馆里陈列的每一个物件都无言;我亦无言地停驻着,接受件件陈列物折射出的革命岁月对我灵魂进行的洗礼!

丫呼寨向来是美丽而温暖的,所以,2015年它被中央文明委列为第四批“全国文明村镇”。今天的丫呼寨,又增添了许多新时代的好元素,所以,更美丽、更让人向往了。我行走在红色乡村幸福家园丫呼寨整洁的村中道路,看村民家家户户青瓦白墙、木窗轩、木栅栏,觉得自己分明触摸到了丫呼寨那张洋溢着安然、恬静、幸福的面容。当然,那种安然、恬静和幸福,也流溢在村民们的脸上。不信,请随我去看看,村东头地块里,忙着采摘正在为她们增收致富的红色金边玫瑰花蕾的彝家妇女们,她们都穿着黑底、滚红边、镶绿色的彝族传统服饰。在金色阳光照耀下,在玫瑰花映衬下,在所穿民族服饰滚的红边的映衬下,她们那笑盈盈的脸庞,都红扑扑的;让人心里,也暖暖的。

猜你喜欢

簸箕文山纪念馆
印象·老舍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听故事
百年·百馆
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参观海军纪念馆
自律是青春的必修课
行走的簸箕
后来,我们都走散了
忠满: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文山 ,春光中写下的赞美诗(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