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生命的旅行

2019-04-16郭若辉

含笑花 2019年2期
关键词:峨眉山草堂乐山

郭若辉

人世间,总有一处明净的风景,需要你匆匆赶赴;总有一段似水的韶光,不能将之淡然辜负。

是啊,每个人的人生旅途,都是在出尘与入尘间游走,且一路感受梦里梦外的风光。而一向喜欢外出行游的我,也总希望穿过生命狭隘的巷陌,向更深远的空茫走去,进而去把整个世间的万里青山、百代长河,以及那无穷的风云一一的尽收眼底。

国庆佳节,我与几位同学相约,一起到外行游,去感受外面世界的明媚风光。十月一日,我们各自带上简单的行囊,从丘北普者黑高铁站出发了。

这次行程的安排是由昆明至贵阳,然后由贵阳转重庆至成都,虽说这一路的许多地方过去我们已经去过,但我还是相信,每一次历程,都会见证一段超越;每一次追寻,都会成就一份完美。

在一路的行程中,我们走过了无数的山山水水,看尽了一路的烟雨落红,而每一处俊秀的景色,似乎都成了我们行程的影踪。尽管这次行程安排过紧了些,但行走在这段寻找内心真实感受的路途上,真正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心灵的解脱,什么叫生命与我同在。

一、走进杜甫草堂

十月四日中午,我们走马观花似的经贵阳、重庆赶赴到了四川成都,在宾馆将行李放好后,我们便带上一颗虔诚的心,利用下午这短暂的大好时光,匆匆赶往杜甫草堂,去感受这位才耀千古、心系万民的大诗人的伟大情怀。

可以说,这里的景致宁静淡远,虽处市内,但却清雅隔尘,俨然就是失意者灵魂的故乡。

来到这里,我们先是在一片幽静的风景里踱步,但却已感知到,这古朴的草堂韵致,真正的蕴藏着历史深邃的文化记忆。

踱步在草堂的水槛溪畔,我们仿佛已看到了当年杜工部凭栏垂钓的身影。在这苍郁的古木之下,迂回的溪水,仿佛在丈量着诗人曲折的命运。我们知道,那双瘦削的垂钓之手,曾垂钓过碧水,垂钓过闲云,但他依旧没放下过那支如椽大笔和那颗柔软的济世之心,正是这位伟大的诗人,用那有力的笔尖,一笔一画地雕刻着历史凝重的诗篇。

大抵走了二三十分钟,我们不经意间已来到了草堂的柴门前,柴门是敞开着的,只见这幽篁阵里的竹篱茅舍,溪水环绕,无比的古朴清简。然而,这草堂虽古朴清简,却自有他的一番风骨,因为,正是在这简朴的草堂陋室里,一位伟大的诗人,用他朴素的生命,研成墨香,让天下苍生品味出了百味人生。

当我们怀着一颗崇敬的心走进这间茅屋草堂时,在那盏如豆的青灯下,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位尘霜满鬓、瘦削清俊的诗人依旧端坐在那张破旧的书桌前。他负手云涛,笔横秋湍,文成万卷。那汪洋的笔墨,却如同长河激浪,席卷着千年的历史风云,沉重地敲打着整个民族的心灵。他豪情不泯,依旧意气风发地为我们吟唱着“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动人诗句。

当我们还沉醉在他那一句句优美动人的诗句中时,草堂里的半日韶光,就这样匆匆地从我们虔诚的心坎上走过了。在即将离开草堂的时候,心底却是那样的不舍。本来,我分明知道,这茅屋草堂,已不是当年杜甫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几间茅屋,但我却依然感到它是如此的这般亲切,因为,正是这间简朴的草堂,为我们留下了一缕隔世的浓浓寒香。

试想,倘若这间茅屋,盖在了别的去处,同样是这一草一木,那定然是酝酿不出此间的味道来的。因为这里毕竟流淌着唐风遗韵,只有在这杜甫草堂,在这诗圣的茅舍,你才能够读得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境界,读得出诗圣济世悲悯的伟大情怀和他致君尧舜上的伟大抱负。

古朴的草堂中,千百年来,一直不停地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书香,我们虽已醉意朦胧地离开了草堂,但诗圣这盏伟大的明灯,却始终闪亮在我们的心底。

二、走进神秘的乐山

由于行程的紧迫,十月五日,大抵凌晨四点左右,我们便从成都乘车匆匆赶往乐山。不到八点钟,我们便来到乐山景区,然而才到景区大门,便已感到禅意浓浓,仿佛自己一下就已进入到了一种万法天然的禅境中,灵魂的烟火似乎已开始明灭不止。

进了景区大门,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向着乐山山顶寻去。大抵一枚叶子落地的瞬间,红尘已在身后,一寸步履,一个回眸,你已置身佛境。

来到山顶,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乐山大佛,这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我们不禁为它的雄伟气魄惊叹不已。它体态匀称,雍容大度,双手抚膝,神情肃穆,那正襟危坐的态势,庄严而神圣。它依山凿成,足踏大江,头与山齐,素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谓。

这濒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的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坐像,相传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历时九十余年方建成,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其意义是消减水灾,造福民众。它无须殿宇的遮蔽,无须樓台的装饰,就这样端庄地立于寥廓的天地间,淡定从容地看着繁华众相,度化着大千世界的一切生灵。

大佛的两侧,全是一种易风化的红砂岩,它的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五百米,从这儿俯看三江,远水流长,那汹涌的江水,合成了乐山大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大佛的右侧,便是九曲栈道,顺着这又窄又高的栈道往下看,下面的游人成了一个个小不点儿。

山顶上人山人海,每个来到这儿的人,哪怕平时再怎样的倨傲不羁,怎样的叱咤风云,面对这尊大佛,都会甘愿丢下平日的尊荣,在它的足下心灵仿佛被洗涤被净化。看着这气势磅礴的乐山大佛,真的会令你感到,纵然你心中此刻拥有千言万语,也无法抵过这佛祖的拈花一笑。

就在这乐山大佛旁的不远处,还有个著名的景点,它就是号称西南第一的千年古刹凌云寺。这座寺院可谓是大自然奇景与人类杰作的奇妙和谐组合,它位于乐山岷江东岸,雄居凌云山九峰。寺院之所以取名凌云寺,取的就是高入云霄、山河升腾、意气昂扬、佛法宏远的含义。它始建于唐初高祖李渊武德年间,距今一千四百余年,早于乐山大佛的建造,是中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弥勒道场。

跟随导游,我们一起来到了凌云寺前,只见凌云寺庙宇轩昂,四周苍楠翠柏,修竹茂密,处处是曲径通幽的清凉。殿的两侧,分列着众多的历代名士的墨迹、碑刻,由此足见,这里的佛教文化,它的底蕴是何等的深厚。

寺院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组成三重四合院建筑。我们来到天王殿前,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殿前那副有名的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度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这楹联不仅生动地写出了弥勒佛维妙的神态,更告知了我们每个人该用怎样的平常心去对待我们的人生。

走进天王殿,居殿内正中的便是一尊慈眉善目、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像,它通体圆润,皤腹欢颜,可谓是佛像中不可多见的精品。而在它的两旁,分列着四大天王,它们个个攒眉怒目,威武雄壮。整个天王殿内,只见香烟缭绕,万千香客从四面八方赶来。我知道,这是佛陀与众生之间的相逢,是千秋一遇的风云际会。他们各自都在这佛前接受着香火的洗礼,似乎都想在这莲花盛开的地方,用灵魂换取平和淡定的心境。

不到半刻钟,我们穿过天王殿,进入明代建筑的大雄宝殿。这里,是众僧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端坐着的是释迦牟尼三身像(今身、应身、报身),它们造型优美,神态庄重;两旁分列的十八罗汉,也是神形各异,栩栩如生。

来到这里,看着那轻烟起荡的香火,以及听着那浩然杳渺的梵音,真的会令你觉得忽然间灵光乍现,似乎那多年来你不曾参悟的道理,就在这刹那间便幡然醒悟了。而莲花宝座上那与你迎面相看的菩萨,似乎已为你打开了人生那道尘封的心门,让你突然明白:生活,除了酒肉穿肠,还有明月清风。

时光流去不语,寺内的最后一重殿便是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我们来到这殿只稍停了片刻便匆匆离开了。其实,在这迷离的禅境中,你也只需停留片刻便已足矣,只要你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来,于此参透一点佛法,了悟几缕禅心,你便大可继续行走天涯了。

三、匆匆走过峨眉

时光,是这般澄澈如流,绵绵不绝;风物,是这般欣然葱茏,生生不息。才从乐山下来,我们的心便已飞到了峨眉山。

其实,峨眉山早已是我梦里梦外的向往。“峨眉天下秀”,单就念着“峨眉”二字,就会令你产生无尽的遐想,会令你想象到,她就是一位飘逸出尘的女子,有着婉约的眉黛、绰约的风姿,千百年来在那云烟缥缈的幻境中独自翩然。

大约中午一点多钟,我们匆匆赶到峨眉山下,只因时间紧迫,我们便乘缆车上了山。坐在缆车里,看着山间时聚时散的烟云,仿佛感到自己是置身在一个梦幻的境象中,我们的魂魄全被这烟云摄住了。而这被烟云撩拨的心境,就如同是在平静的湖面上划过了一池潋滟的清波。

下了缆车,只觉得这里的空气中漫溢着山水的惬意清凉,而那从不同寺庙萦绕而来的淡淡檀香,早已让我们陶然熏醉。在这里,虽然我们仅停留了片刻,可我还是感到,昨日的怅惘,已换作了今日的通透,过往的迷醉,已换作了此刻的清醒。这时,你会忽然明白,来的时候,大可不必带上一颗参禅悟道的心来,因为这儿的风,就会为你洗彻尘埃,即便你是凡胎俗骨,在这里,灵魂亦可洁净如莲。

跟随导游,我们开始在迂回的山径穿行。一路上,自然的秀美景色,可谓是把我们的思想漂洗得风姿万种,仿佛每一处峰回路转,就是一道柳暗花明。我们撩开烟云雾霭的幻境,不时驻足遥望那神秘的远山碧水,这时,纵然你已知道,这样执着地在这清凉的圣境中行走,或许会陷入万状云烟的漩涡不能自拔,但还是甘愿,舍弃红尘烟火的暧意,于这迷离的禅境中,去追寻更为辽阔的清醒,从而让清凉的光阴慢慢浸润心底那千丝万缕的浮躁,让这颗曾经迷失在尘世沼泽里的心,渐渐地走向平和与通达。

穿过涧溪潺潺低吟的烟火,我们首先来到峨眉山历史悠久的古刹之一万年寺,或许这就是佛家所说的缘浅吧,时间已不允许我们进到寺内细细观看,我们只在古寺门前站了片刻。不过,在这厚重的门前,我似乎还是看到了一场晋时的烟火,听到了一曲唐宋时的梵唱。

在导游的催促下,我们又走进了山重水复的风景中。一路上,禅意的烛火一直摇曳不停,不知不觉中,我们便来到了白龙洞。相传,这里就是白娘子修身的地方,而这里的白龙寺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只因白龙洞的洞口早被淹没,所以我们也就没在此多加逗留。

就像是在追逐一段无由的前生一样,我们不问因果,只随意念,匆匆的往前赶路,大约半刻钟左右,我们便来到了距白龙寺两公里处的清音阁。这清音阁,可以说是峨眉山上名字取得最文艺的一个寺庙,相传唐僖宗年间,慧通禅师在修建的时候,就以晋人左思的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而取名清音阁的,就凭着这诗意的名字,我们也感到不枉走此一遭。

是啊,“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来到清音阁,那山水的天然之音,确实胜过了丝竹婉转的韵律。这儿的风景,有着被山风澄洗过的明朗,有着被溪水浸润过的纯净。而那山径的微风与溪间的流水,在我们还不曾放下旅程的疲惫时,就已悄然潜入我们的心底,让你仿佛感到,此刻的时光,连风尘都是清澈的。

同伴们来到寺庙下的接王亭便坐下休息了,我独自步上台阶,对面清音阁主殿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和其他宫殿式的庙宇不同,清音阁可以进入的就只有前面这个殿堂,据说屋后有石阶上山,但卻已经关闭。

因为我没进殿,只站在门前陡峭的石梯下观望了一会,因而也就不知道清音阁内供奉的是些什么佛像,只看到了殿前香烛缭绕,两旁挂满了同心锁和祈福带,石阶起步的地方写着“贤王菩萨”四个大字。站在这个似乎没有尘土的净地,我像参透了菩提似的,忽然觉得,以往所有的烦忧,都在这安然释怀了。为此,我不再为自己没走进这大殿去参拜而感到后悔了,因为我的这段人生,毕竟已被这菩提洗净过了。

离开清音阁,我们又穿行在迂回的山径中,那灵逸的清风,恍如从远古飘来,悄悄地拉开了我们的行囊,拂动着我们的衣衫,令我们神清气爽。而那潺湲流动的溪流,沿着弯曲的山道,一路伴随我们盘旋回转。

大约五点半钟,我们已来到了峨眉山下,站在山下回望,远处的峨眉山,就恍若一块镶嵌在天地间的无瑕美玉,那如莲的姿态,似佛的性灵,似乎已穿透我们薄薄的衣襟,直抵我们的灵魂深处。看着这寥廓的长空和这万里山河,我终于明白,人生真的就是一种取舍,无论你是谁,要想拥有世间纯然如水的宁静与安详,就得舍弃红尘五味杂陈的烟火。

时光匆匆,一路上,我们也是匆匆走过,而这峻秀的峨眉山,它给了你以灵的栖息,却不会将你的生命囚禁。我们以过客的方式走来,同样以过客的方式离去。我们无须纠缠,也无须感动,带着天南地北的尘埃走来,却将带着云水禅心的通透离开。

其实,天地悠悠,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的一过客。因而在人生花开的陌上,我们必须清楚:生命,就是一场旷达明净的远行。

猜你喜欢

峨眉山草堂乐山
参情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峨眉山月歌
郭怀宇作品
峨眉山下
遣怀
多面乐山
拜谒杜甫草堂
峨眉山游记
杨志翠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