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疗效的观察

2019-04-15李久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29期
关键词:心衰心功能护理人员

李久菜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心力衰竭为冠心病并发症的其中一种心脏病,当心肌受到损伤的时候,心脏泵出的血液无法满足机体的每个器官的需求,导致心功能障碍,称为心力衰竭[1]。其病患会出现呼吸短缺、神智模糊、四肢发冷或者身体出现大量虚汗等临床症状。针对心衰竭的治疗通常采取针对性的无药性治疗、药物治疗以及住院护理[2-3]。(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不明显,而且康复速度较为缓慢,通过加强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以促进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快速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进一步治疗方案的指导。请在此补充你的研究意义和其他人的研究不足,才能凸显你的研究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中研究采取对慢性心衰患者强化护理模式配合健康教育的新型护理模式,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月至2018 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50 例,对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 例。研究组:有12 例男性12 例、13 例女性13 例,其年龄42-73 岁,平均年龄为(60.21±10.46)岁;病程1-4 年,平均病程(3.12±0.22)年。对照组:另有13 例男性13 例、12 例女性12 例在对照组中,其年龄43-74 岁,平均年龄(65.55±10.72)岁;病程2-4 年,平均病程(3.20±0.19)年。对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心衰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拥有健康的治疗心态;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针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疑问,并给予解答。患者也可通过微信平台、疾病健康教育宣传手册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引导患者学会自我诊断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可采用强化护理模式与健康教育联合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强化心理疏导。护士长采用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在每月对护理部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价。针对青年患者,往往会对社会工作、家庭生活方面产生焦虑和担忧,所以护理人员因避免敏感话题,正面引导转折积极应对治疗,例举成功的病例,说明积极配合治疗,乐观面对,对控制病情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以有效保证生命质量,针对老年患者,应给予陪伴,主动关心患者的病情与生活状况,谈论相关爱好的话题,能够消除老年患者的孤独感与抑郁。针对不同文化的患者,护理人员因用图画表述法或简单语言进行讲解相关的治疗注意事项,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可开展娱乐活动,能够转移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还能够增加病患者之间的交流与鼓励,帮助患者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

(2)加强日常生活干预。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且营养高的食物,若患者患有糖尿病需注意碳水化合物、糖的摄入量。在饮食方面除了应给予低热量、低盐等易消化食物,同时戒掉吸烟喝酒的不良生活习惯,饭后不宜在进行饮食,预防患者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每天要补充适量的水分,针对水肿的患者,每天的饮水量不宜超过1500mL。针对饮食中盐的摄入量,心功能Ⅱ级患者食盐量每天不能超过5g;Ⅲ级患者食盐量每天不能超过2.5g;Ⅳ级患者食盐量每天不能超过1g 或不吃盐;针对患者服用药物的情况,可调整食盐量,防止患者低钠血症。对此,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与机体循环功能的恢复,增强治疗效果与康复。在患者进行活动方面,针对心功能二级患者,限制患者进行过量的体力劳动;针对Ⅲ级患者,护理人员需增加休息时间,引导患者坚持生活自理;针对Ⅳ级患者,则需要长期卧床,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和呼吸情况。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肢体运动或变换体位等,避免患者发生血栓。在患者排便方面,同时规定患者每天准时排便,嘱咐患者排便不宜过度用力,以免增强心脏负荷、心律失常。若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需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收缩腹肌训练或适量缓泻药物。采取以上措施,可有效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还能够加强锻炼,提高心脏血氧的耐受程度,还可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3)加强药物护理。针对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对其监测电解质,服用含钾的食物或药物,每天记录患者出入量;针对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患者,观察患者渗血、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针对使用地高辛的患者,观察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或视力模糊等中毒反应;针对使用比索洛儿的患者,检测患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恶化,记录患者每天空腹的体重,检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指导患者若BP<90/mmHg、心率<55 次/分,及时就医。

1.3 评价指标

1.3.1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4]观察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并给予评价。

1.3.2 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价[5]。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心功能分级比例以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生活质量评分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2525生活能力26.89±2.7817.46±2.6912.19<0.001心理功能27.75±2.6118.64±2.4512.72<0.001社会功能26.67±2.7119.51±2.689.39<0.001生理能力27.42±2.4617.85±2.5413.53<0.001

2.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对比[n(%)]

3 讨 论

由于心脏回血量不能供应于各个器官,导致静脉系统淤血、静脉回流受阻等引起心力衰竭[6-7]。临床上容易引发心衰的疾病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患者不仅会出现水肿、尿量少,而且夜间会出现阵发性的呼吸急促,不管端坐、活动还是平躺都会感觉呼吸困难[8-9]。当患者对于自身病症无法获得一定的认知时,会产生恐慌和紧张,不良情绪更容易导致呼吸急促加重,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会休克[10]。此外,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并不理想,促进患者康复的效率较低,因此需要加强护理模式,在治疗的前提下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心功能,从而帮助患者走上正常的生活与工作轨道中,以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进行常规护理中,除了加强健康教育外,强化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消除患者康复的干扰因素,例如不良情绪、用药不良反应等。因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必要的,然而简单进行知识灌输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患者的护理需求不断增加,而且不同患者护理服务要求均有不同,所以针对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心理状况以及日常生活质量进行干预,在基础护理上,针对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进一步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与依从性,才能够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在日常生活护理中,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给予不同的饮食指导方案,既能对患者的营养健康提供保障,还能够避免患者出现不同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还能够改善患者的机体血液循环功能增强治疗效果。针对患者不同的心功能级别,在进行运动训练康复中,因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给予训练指导,以有效促进心功能的恢复。针对药物治疗,不仅要保证疗效,还要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更好地保证患者预后,从而逐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模式下应用健康教育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心衰心功能护理人员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