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浅探

2019-04-12胡仟镜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循序渐进阅读教学

胡仟镜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目标。教学统编语文教材,教师要根据内容特点,通过整合关键句、整体把握和加工信息等策略,有层次、有梯度地引领学生去发现、推断信息,获取文本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提取信息;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2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从这可以看出,“获取信息”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以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特点提取信息呢?

一、集中突破,整合关键句

整合,就是指对文本信息的整理与组合。在整合的过程中,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自然得到培养。

(一)突破认知,建立联系

由于单元主题的不同以及接受能力之间的差异,学生在信息提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这种认知差异,建立起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想让学生明白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就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小蝌蚪与妈妈之间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途中分别遇见了谁,它们与小蝌蚪的妈妈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学生边阅读边提取信息:遇到鲤鱼阿姨知道“妈妈四条腿,宽嘴巴”,遇到乌龟知道了妈妈“大眼睛,绿衣裳”。就这样,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突破段落,艺术结合

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生对一些课文的理解也存在困难。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对所学内容进行艺术化的组合,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提取文本信息。如,統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乌鸦喝水》一文,内容比较散乱,学生在提取信息时存在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先引领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内容,然后再找一找、画一画,最后再对主要内容进行整合。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乌鸦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与“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里,瓶子……乌鸦就喝着水了”这两句话进行合并。这样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句子把握,而且使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突破形式,建构新知

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学生提取信息的形式应是多维的。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教学的束缚,为学生的信息提取助上一臂之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教师就可以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哪些植物,自己读懂了什么。这样,学生很容易从中提取到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如此教学,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整体把握,多途径感悟

(一)提问引领,辐射主旨

问题是学习的心脏。从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提取信息,犹如抓住了阅读教学的缰绳,简单而有效。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曹冲称象》一文,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这样引领学生提取信息:“曹冲是谁?曹冲为什么要称大象?他是怎样称大象的?从曹冲称大象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这样从文本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有助于学生提取出重要的信息,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画面,提炼感悟

在阅读中提取信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还要关注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我多想去看看》一文,配备了两幅插图:雄伟的天安门和美丽的雪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结合插图说一说:“‘我来自于哪里,‘我多想去哪里看看,为什么。”并让学生把插图与文字结合起来看,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这样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感悟与体会,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质。

(三)表格梳理,理清脉络

表格具有层次清楚、脉络分明的特点,它在信息提取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如,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小猴子下山》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让他们主动得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的原因。怎样才能促进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提升呢?教师先让学生边阅读边画出小猴子下山经过了哪些地方,然后再说说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如下表)。

如此教学,文本的主要信息清清楚楚,学生也很容易就推断出小猴子下山一无所获的根本原因就是它做事目标不明、有头无尾。

三、加工信息,做出判断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提取到的信息,教师还要善于引领他们对其进行再加工,使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从而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多种联系,理解表达

文本的各部分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教学时,从这些联系入手提取信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文,课后有一道这样的习题:“种葫芦的人想要的是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有得到?”这个问题指向的是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根据提取到的信息作出判断”的阅读能力训练。于是,教师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葫芦主人的葫芦出了什么问题?叶子上的蚜虫与葫芦有什么关系?蚜虫需要治吗?怎样才能得到葫芦?”如此教学,让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能够主动从提取到的信息中作出判断,阅读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图文匹配,了解原因

插图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对一些疑难之处,教师可借助插图来让学生理解,能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如,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小壁虎借尾巴》一文,在提取信息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阅读知道文中主要讲了小壁虎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其次鼓励学生把文本内容与插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于是,借助插图,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小鱼、老牛、燕子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的原因,同时发现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可以重新长出来的特点。这样,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就能得到有效锻炼,教学效果显著。

(三)抓住细节,推断缘由

文本中的细节往往是体现人物思想品质、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时,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提取信息,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更加到位。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动物王国开大会》一文,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从中提取到“告知一件事情时需要把时间、地点、干什么”等要素表述清楚,使信息内容更加完整。在教学的时候,为了降低学生提取信息的难度,教师鼓励学生对文本的空白处进行补充。如,要对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狗熊的话进行补充,就要联系第四自然段的相关内容。如此教学,抓住了文本细节进行补白,文本的要素也会显得更加具体而完整。

总之,对信息的提取,教师既要注重方法的指导,又要鼓励学生主动去阅读、发现,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循序渐进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中英语教学技巧探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