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妙的想象》习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19-04-12胡雅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3期

胡雅芳

[摘 要]《奇妙的想象》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习作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习作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学习审题;结合习作例文,提炼想象的方法;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拓展思路;通过交流评赏,引导学生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就能有效地达成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统编教材;习作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11-02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重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要想得合理、想得有趣,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学习审题,并从题目猜测习作内容。

2.借助思维导图拓展思路,或“想开去”或“想下去”,绘“助想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想得合理、想得有趣;同时,能用通顺的语言写下自己奇妙的想象片段,把意思表达清楚。

4. 学习互相评赏作文,用上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想象,板书主题

1.名言导入。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今天,我们要学学爱因斯坦,天马行空想象一回。

2.板书课题:“奇妙的想象。”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使学生明白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选题,学习审题

1.出示题目,自主选择。

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一起读一读这七个题目,想想你最喜欢哪个题目。(出示书本中的七个题目)

2.互动交流,说说喜欢的理由。(预设:拟人手法、反着想、寄托愿望)

3.关注关键词,学习审题。

过渡:新颖独特的题目能一下子吸引我们的眼球,而认真仔细地审题能帮助我们打开思路。

(1)出示题目《躲在草丛里的星星》。

读到这个题目,你关注的是哪个关键词?

(2)引导。

①星星原来是在天上的,现在在哪里?②它躲在草丛里,你觉得哪个词很关键?③看到“躲”字,你想到什么?可能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④星星原來在天上,怎么躲在草丛里呢?这中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3)交流其余六个题目的关键词。

4. 尝试自起题目,关注关键词。

5. 学习围绕题目推测内容。

题目十分重要。好的题目,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让人有所期待;好的题目,还能帮助我们推测可能发生的故事呢!

(1)(PPT出示《一支铅笔的梦想》)看,铅笔有很多的梦想:第一个梦想来到山坡,第二个梦想跳进荷塘,第三个梦想躲到菜园,第四个梦想来到小溪边,第五个梦想跑到运动场。故事讲的就是铅笔带着它的梦想,来到这些地方发生的事情。

(2)(PPT出示《尾巴它有了一只猫》)这个故事中,这条尾巴的想法特别新奇:说自己有一只猫。之后的故事,都是由它这个想法引发的。

(3)小结,引导学生从题目想内容。

所以说,题目跟内容有关!那根据你刚才选的这个题目,你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4)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习作过程中,审题至关重要。这一环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从七个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学习审题;同时,从习作例文出发,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信息。这样,让学生明白题目和文章内容有关,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开阔了他们的写作思路。

三、例文引路,导图拓思

1.学习“想开去”。

过渡:围绕题目,我们有了大胆的想法。那到底怎样把它变成一个故事呢?

(1)动画呈现发散图《一支铅笔的梦想》。

一支铅笔来到山坡上,萌出嫩嫩的芽,开出漂亮的花;它跳进荷塘里,为小虾撑起阴凉的伞;它躲到菜园里,长成长长的豆角,伪装成嫩嫩的丝瓜……

(2)小结方法,并板书。

像这样,围绕着梦想,从铅笔本身的特点想开去,想成了一些细细长长的东西,这真一个想象的好办法。(板书:想开去)

2.学习“想下去”。

(1)动画呈现《尾巴它有了一只猫》链式图。

这个故事中,有一条尾巴,很自豪地说:“我有一只猫!”跳蚤听到了,哈哈大笑:“是猫有尾巴,不是尾巴有猫!”尾巴坚持自己的想法……

(2)小结方法,并板书。

像这样,从这条尾巴“我有一只猫”这样的想法想下去,想出了一个接一个的新奇又有趣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想象的好办法。(板书:想下去)

3.自主比较,发现不同。

PPT出示发散图和链式图。

这两幅“助想图”有什么不一样?

4.展开想象,绘“助想图”。

根据你刚才选择的题目,你可以选择一种方式,或想开去,或想下去,画一画简单的助想图,编一编有趣的故事。

5.交流,评价。

谁来评一评哪里最有趣?有什么建议?(引出想象的要求:合理、有趣)

(1)像铅笔的梦想中,它变成的东西都和自己一样细细长长的,这样的想象就是合理的。(板书:合理)

(2)像“尾巴有只猫”的想法一下,能够反着想,是多么有趣!(板书:有趣)

6.修改“助想图”,使之更合理、更有趣。

【设计意图】在想象作文教学中,教想象的方法是教学的重难点。本环节结合两篇习作例文的特点,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梳理,提炼出想象的两种方法——“想开去”和“想下去”,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同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构思,并借“助想图”拓展思路。在交流讨论中,教师再次结合习作例文,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合理和有趣。从想象的方法到想象的要求,层层推进、逐步深入,这样能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

四、展开想象,独立习作

1.鉴赏语言,感受有趣。

刚才,我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了故事的大概。到底怎样把它写出来呢?

(1)PPT出示《一支铅笔的梦想》第2节。

看看这个片段,写得可有趣了。自己读读,看看哪里写得很有趣。

(预设:“己问自己答很有趣;把铅笔当作人来写很有趣;动词用得好,也很有趣的。”)

(2)PPT出示《尾巴它有了一只猫》第7节。

再来看看这一段,你觉得哪里特别有趣?

(预设:“尾巴反着想很有趣;尾巴会跟别人争论很有趣;尾巴将自己和猫的关系想成了孩子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也很有趣。”)

2.明确要求,选择片段。

PPT出示要求:“(1)结合‘助想图,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展开想象,写一写。(2)注意书写工整,时间10分钟。”

3. 学生独立写片段,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阅读是获取、积累方法的最简单易行的办法。这一环节继续以习作例文为教学资源,从习作例文中去鉴赏语言,让学生自主品读、发现,品味语言的有趣之处,进一步体会想象文章的奇妙和有趣。

五、习作评赏,交流修改

1.集体评赏。

(1)投影展示一个学生的习作。让学生读一读。

(2)交流评价,学习优点。

评评哪里写得好。(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有趣之处、合理之处)

(3)交流评价,提出建议。

說说哪里还可以修改。(在投影下,教师用修改符号示范修改)

2.同桌互评:先说优点,后提建议。

3.学生独立修改。(PPT出示五个修改符号:改正、增补、删除、对调、移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学生展示交流的平台,注重评价的多元互动,将教师的评价、学生间的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在这过程中,先欣赏后建议,能增强学生的习作成就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六、回顾小结,肯定收获

1.学习回顾。

有人说:想象是人们热爱生活的标志。今天,我们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画了“助想图”,写了故事的片段,创造出了自己的想象世界。大家都学得很认真,写得也很用心。

2.布置作业。

课后,请继续展开想象,把故事写完整。到时老师将在教室里开辟一个“想象岛”,展示你们的作文!

【设计意图】学习回顾,有助于学生形成本节课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有收获的喜悦,产生课堂成就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贴近生活的内容;以展示为目标驱动,让学生继续进入积极的写作状态。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