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来自上海市农村居民数据的测算
——兼论恩格尔系数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性

2019-04-08薛军民靳媚

上海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关联度

薛军民 靳媚

(上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44)

一、引言及文献述评

成立不过3年的拼多多的成功上市,使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的理论之争延伸至整个社会,消费降级也成为2018年的“网红”。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并对其显现的消费结构变化进行分析?按照世界银行对经济体的划分,上海2002年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正式跨入“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居民生活水平可能会发生快速的变化,故本文选取上海农村居民2002年以来消费结构的相关数据,对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尝试对目前这场争论提供一个视角。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上海城乡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2017年数据显示,上海市常住人口241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7万人,占12.3%,城镇化率达到87.7%,人均GDP也达到126634元。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对食物的需求必将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最终趋同于城市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但对上海农村恩格尔系数计算后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上海市2002-2013年农村恩格尔系数并没有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逐渐下降,反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直到2014年后才开始逐渐下降。为什么会出现随着收入的增加,恩格尔系数反而上升这一现象?这种反常现象及之后的变化显示了怎样的现实变化?上海农村恩格尔系数的这一变化又对当前的消费降级与消费升级之争带来什么启示?本文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在实际运用中的优势,利用聚类分析和灰色预测模型对上海市农村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的趋势进行测算,并进一步分析了农村居民营养摄入的来源结构,研究上海农村恩格尔系数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

在消费需求的研究中,消费升级更多的是与消费结构升级在同一意义上的使用。针对居民消费和消费结构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Baumol(2012)认为以教育、医疗和艺术为代表的服务消费比重支出不断上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而国内学者针对我国农村消费结构的问题也大致得出了一致的观点,即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孙皓、胡鞍钢(2013)基于“需求创造”理论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并且认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开始了新一轮的“追赶”。郭鹏(2007)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和特点,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失业保险制度、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等制度的完善,居民消费重点转向满足发展和享受型消费,追求电子产品、住房、汽车等产品。温涛、孟兆亮(2012)采用ELES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演化进行了跨时期的分析,得出我国农村居民整体消费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的结论,并指出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中,食品消费支出起决定性作用,其次是居住和交通通信,同时指出农村居民整体消费结构仍然不甚合理。王启云、田伟(2011)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并从消费力、分配和供给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缓慢的原因。

梳理上述文献发现,学术界基本上都选用恩格尔系数衡量消费升级。Lancaster &Valenzuela认为恩格尔系数受到广泛使用的原因在于可以简单运用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来衡量不同类型家庭居民的生活水平。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出现与恩格尔定律相背离的情况。部分学者对恩格尔系数及恩格尔定律的这种背离现象进行了实证检验,基本观点认为从长期看恩格尔系数是可以用来衡量居民消费水平的,符合恩格尔系数变化的一般规律;但是在短期内,受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恩格尔系数会存在一定波动或反弹。针对恩格尔系数的异常,王耀军(2007)指出恩格尔系数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没有剔除消费价格和食品价格差异的影响,就不能反映不同地区居民的消费结构的不同。尹海洁,唐雨(2009)分析了恩格尔系数在测量贫困中的失效问题,并对恩格尔系数做了适当的修正,从而得出从宏观、微观测量两个方面,恩格尔系数都能很好的反应真实的生活水平。

二、消费结构演变过程的关联度测算和分析

国家统计局在统计过程中把居民消费支出分为了八大类,即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通过表1可以看出,上海市农村居民伴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总消费支出以及各项消费支出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其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比例最大,其次是居住。

(1)数据说明

表1 2002-2016年上海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及构成 单位:元

恩格尔系数通常是用食物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来计算,在研究中被广泛的使用。同时为了避免因物价波动形成的干扰,许多研究中对恩格尔系数进行了剔除物价因素影响的修正。本文借鉴张磊等(2013)的研究对恩格尔系数进行了修正,剔除物价因素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从表2及图1中可以看出,虽然在整体趋势上上海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下降趋势,但在2002-2013年间上海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随着收入的增长不降反升,与随着收入增长恩格尔系数下降的一般规律不一致,出现反常现象;2014年之后恩格尔系数开始进入下降趋势。在剔除物价因素后,恩格尔系数的走势和未剔除物价因素的走势基本一致,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上海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异常是由物价因素造成的。

表2 2002-2016年上海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图1 2002-2016年上海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图

(2)数据的阶段性聚类划分和关联度计算

通过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也证实了上述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征的分析,根据SPSS的树状图结果将上海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划分为了二个阶段:即2002-2013年,2014-2016年。对各个数列进行均值化处理后,进行灰色关联度的计算,结果见表3。

(3)关联度比较和分析

从表3中二个阶段关联度的数据可以看出,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总消费支出的关联度较高且保持在0.8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衣着和交通通信与人均消费支出的关联度有明显的增加,居住、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与人均消费支出的关联度不断降低。下面具体讨论每个阶段的具体特征。

(1)第一阶段:2002-2013年

在这个阶段,各项消费性支出的比较序列对总消费支出参考序列影响的关联度排序为:γ食品>γ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γ衣着>γ交通和通信>γ教育文化娱乐服务>γ医疗保健>γ居住>γ其他商品和服务。从排序中不难看出,对上海市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最大的是食品支出,其次是居住。说明在这个阶段,农村居民用在改善基本的生活(吃、住)方面的花费较多。图1中从恩格尔系数也可以看出这一段时期农村居民用在食品上的支出越来越多,恩格尔系数曲线整体呈现向上升的趋势。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毫无疑问处于30%~40%的富裕阶段。但通过关联度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分析,较高的食品以及居住比例(55%)与“富裕”似乎存在矛盾。这可能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中产阶级崛起,收入的提高引致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及消费体验,相应的对食物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导致食品支出增加;另一方面可以由农村居民的食品自给自足率随着经济商品化加快而下降给予解释。

(2)第二阶段:2014-2016年

在这个阶段,各项消费性支出的比较序列对总消费支出参考序列影响的关联度排序为:γ衣着>γ交通和通信>γ食品>γ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γ其他商品和服务>γ医疗保健>γ教育文化娱乐服务>γ居住。从表3中不难看出在这一阶段,与消费支出关联度最大的是衣着,其次是交通通信和食品,关联度都在0.9以上。在这一阶段恩格尔系数快速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品质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短期内不会再有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高铁、4G等)的完善使居民出行、交流更加便捷化。从测算结果可以看出,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与消费性支出的关联度都处于一个略有下降但相对稳定的程度。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关联度的下降这说明了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公共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而居住的关联度下降可能是因为农村居民大多已经有住房(购置或者自建),后期对居住的支出可能会呈现下降趋势。衣着关联度的上升可能是因为居民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后,衣着消费的个性化、时尚化、高级化趋势所致。

从以上两个阶段的分析可知,食品支出在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占比较大,且关联度一直维持在0.9以上。这也说明了食品支出是影响农村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

三、消费结构变动测算

(1)模型构建

灰色预测模型是对原始数据作累加生成(或者其他办法)得到近似指数规模再进行建模的方法。优点是不需要很多的数据,能够解决历史数据少、序列的完整性及可靠性低的问题。

建立灰微分方程

相应的白化微分方程为

由此可得GM(1,1)模型表达式:

于是求解方程得:

消费支出:

食品支出:

衣着支出:

居住支出: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

交通和通信支出:

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

医疗保健支出:

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2)GM(1,1)模型精度检验

消费性支出的灰色预测模型精度检验指标的计算结果见表4,其他类型消费的检验结果方法相同,但鉴于篇幅限制不一一阐述。

表4 消费性支出GM(1,1)模型检验表

GM(1,1)模型的精度检验指标有小误差频率(P)和后验差比值(C),通常P>0.95预测的精度等级为好,P>0.8为合格,P>0.7为勉强,P≤0.7为不合格。C<0.35预测精度等级为好,C<0.5为合格,C<0.65为勉强,C≥0.65为不合格。

在表4的基础上通过MATLAB的计算得出以下表5各项消费支出的精度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除了文教娱乐和其他商品和服务精度等级较低,居住类精度等级为合格,其他5类消费支出及总消费性支出精度等级均较高,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表5 各GM(1,1)灰色预测支出模型精度检验结果

(3)消费支出及结构预测

通过GM(1,1)模型我们可以预测之后年份的上海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以及各项消费的数据,将t值带入通过计算可以得到2017-2020年的数据,结果见表6。

表6 2017-2020年上海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及其构成测算

表7 2017-2020年上海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预测

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可以计算出2017-2020年上海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以及各分类消费支出的数据。从预测的2017-2020年平均数据可以看出食品、居住和交通通信支出是排在前三类的支出,然后依次是医疗保健、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从表7中恩格尔系数的预测中也可以看出2017-2020年恩格尔系数继续呈现出稳中有降的趋势,说明了居民消费结构的日趋合理化。

(4)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基于微观的一种可能性分析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上海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之一,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早已摆脱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向一种高质量高水平的消费发展。从表8中可以看出上海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粮食的消费量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而油脂、蛋类及其制品、水产品、水果及其制品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蔬菜及其制品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肉禽及其制品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因为伴随着食物种类的多样化,居民日常食品消费也呈现出多样化,稀释了蔬菜及其制品所占份额,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出现了对肉类的消费的减少,对蔬菜尤其是无公害健康蔬菜的需求增加的现象。这也可以解释虽然从推算数据可以看出2017-2020年居民的食品支出依然较高且占较大比重,但不再是低收入阶段粗放型的食品消费,而是更加注重健康、营养均衡的更高水平消费。这种食物结构的升级和多样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恩格尔系数的较快下降。

表8 2002-2016年上海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 单位 kg

在收入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和膳食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交通的便捷提供给了居民在食物种类上更多的选择性。另一方面,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对食品安全及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即使食品支出的比例没有明显下降,但如果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也可以视为一种消费升级方式。在营养测算方法上,本文采用直接法测算,借鉴张车伟、蔡昉(2002)等研究,采用《中国住户调查年鉴》中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为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测算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的食物来源构成。在营养测算的过程中,首先,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将食物分为八组,同时借鉴李国景、陈永福(2018)的分类,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计算的便捷,每一组只选取部分食物,即粮食(大米、面粉)、油脂(植物油)、肉禽及其制品(猪肉、牛肉、羊肉)、蛋类及其制品(鸡蛋)、奶及奶制品(牛乳)、蔬菜及其制品(鲜菜(均值))、水果及其制品(鲜果(均值))。

表9 2002-2016年上海市农村居民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来源构成及变化 %

根据表9的结果可以看出2002-2004年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粮食,其次是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蔬菜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以及水果及其制品、油脂类比例相对低,中国传统的饮食方式,对米面等主食的依赖使获取蛋白质最重要的来源是粮食。2005-2010年明显可以看出蛋白质来源构成中蔬菜的比例下降,奶制品、水产品、水果及其制品、肉禽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油脂类的比例都有所上升,蔬菜及其制品比例的下降是因为肉蛋奶等食物的丰富使蔬菜消费减少,而且蔬菜中的蛋白质含量极低。2011-2016年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中除粮食外所有种类的比例均有所上升,这进一步说明了农村居民饮食的丰富性,在饮食中也更加注重营养均衡。从脂肪的食物来源构成可以看出,油脂类是脂肪来源最重要的构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粮食类以及蔬菜及其制品的比例日益降少,说明了人们获取脂肪来源的多样性。肉禽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水产品、和水果及其制品的比例都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近几年人们在了解脂肪过多带来的危害后减少了对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2002-2013年恩格尔系数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收入的增加诱导了居民对高品质食物的需求增加,这一点也可以从近些年上海市户籍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间接得到佐证。2014-2016年以及得到的2017-2020年的恩格尔系数的预测数据可以看出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这可以视为在居民对食品的需求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稳定状态,即使居民收入的提高也不会引起食品支出的较快增长,与恩格尔规律保持了一致性。从理论上可以解释为,农村居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去购买高品质的食品、追求享受型的生活消费,向富裕阶段转型的过程中食品类支出类似于劣质品支出,在转型完成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对这类物品的支出会趋于稳定。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年鉴》可以算出2006-2013年上海市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为14.5%,而2014-2016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为-0.37%1作者根据2011-2017年《中国食品工业年鉴》中上海数据计算得到。。2014-2016年食品工业发展缓慢也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恩格尔曲线的下降。虽然消费支出占比并没有较快的下降,但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居民膳食结构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生活品质,也否定了有些关于“消费降级”的言论。同时从长期来看也说明了恩格尔系数能够较好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上海市2002-2016年农村恩格尔系数以及剔除物价因素的恩格尔系数的趋势分析,上海市农村恩格尔系数呈现出两个阶段变化特征:2002-2013年间农村恩格尔系数呈现的上升趋势,表现出“反恩格尔”特征;2014-2016年以及预测的2017-2020年的恩格尔系数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即长期的下降趋势中包含了阶段性的波动式上升。整体上看,两个阶段中食品支出始终是消费支出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第一阶段背离恩格尔系数变动规律的现象,是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产品自给率的下降,农村居民食品商品化的过程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导致食品支出的增加。同时,农村居民对自产食品依赖性的减弱也是食品消费向多元化、丰富化转变的过程,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食品支出的下降,这在对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构成的分析中得到了支持。另一方面,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舌尖上”系列的广受欢迎充分反映了中国文化的这一特质。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理解食品支出始终在居民消费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恩格尔系数这一阶段的上升趋势,并不反映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或消费降级,而恰是收入增长过程中消费升级的特定反映,整体上农村居民依然处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界定的富裕阶段。

第二阶段恩格尔系数开始重新呈现下降趋势,在基于GM(1,1)模型测度的2017-2020年消费趋势后,也显示恩格尔系数稳中有降的趋势。说明了恩格尔系数在衡量居民消费水平上的有效性。两个阶段上海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趋势整体上反映了十几年来上海农村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变化。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不断提高得益于上海都市圈建立及产业功能布局的发展,农村居民在融入城市过程中收入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如在“十二五”期间,上海全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1%,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出0.8个百分点。第二阶段相较前一阶段的医疗健康消费、教育消费相对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村医保和基础教育等方面财政的转移支付减轻了农村居民的负担和后顾之忧,农村居民更多的增加了在其他方面的消费。衣着、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的增加是城乡深度融合过程中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的便利性等发展变化的结果。

因此,收入的增长始终是消费量的增加和质的改进的前提条件,恩格尔系数的变动是政府政策效果和社会变革的反映。城乡均衡发展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必由之路。农村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日益提升,以及对食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高质量的趋势,对高质量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关联度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恩格尔系数再创新低意味着什么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沉香挥发性成分与其抗肿瘤活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浅析恩格尔系数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恩格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