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巧设计哪有活课堂
——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为例

2019-04-07陈志钊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7期

陈志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课堂源自巧设计。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是否巧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一、活课堂源自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同时也起到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教学目标设计的精彩在于教师必须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具体确定教学目标。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教师想要具体确定教学目标,就要全面考虑这三个领域,不可偏废。

二、活课堂源自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

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的新教材观,这是对“教教材”这一传统教材观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开发、重组、整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超越教材,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迁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教师引领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领域,成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材料,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最鲜明的表现是结合本课知识体系,以笔者的真实事迹,创设了四个情境和一个活动。

情境一:大伯的林化厂情节。1978年,大伯退伍返乡,分配到林化厂,那时他21 岁,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肯吃苦、肯钻研,很快成了厂子里的劳动模范。爱厂如家,他不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企业,而且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融入他浓浓的情结。

情境二:林化厂的80年代。80年代中期,林化厂效益一度下滑,大伯发现这是工资的激励作用不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大家缺乏干劲。但是没人敢向长期形成的“公平”氛围挑战。他担心厂子的前途,悄悄地向厂里提交了打破大锅饭的建议书。

思考:1.这种“公平”氛围其实质是什么分配思想?有什么危害?2.你是如何理解公平的呢?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是什么?3.为什么要保证收入分配公平?

情境三:林化厂的90年代。90年代,虽然企业的产值年增长达到11%左右,企业利润每年增长20%左右,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职工的工资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长5%左右,广大职工普遍有怨言。大伯也感觉到日子越来越紧了,物价涨了,孩子大了要培养,妻子的病又犯了……无奈之下他又想着向厂里提交第二份建议书。

合作学习:(1)90年代,林化厂的分配制度有什么不合理之处?材料中反映出哪两个比重偏低?(2)请你站在大伯的角度,向厂领导提提建议。(3)结合相关链接二,面对大伯这样的弱势群体,龙泉市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情境四:林化厂的新世纪。2000年林化厂改制,被大型化工集团兼并并上市,来了一位极具魄力的新老总,引进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还更新了生产线。大伯发现自己再也不是70年代末的那个风云人物了,不懂新技术,虽然工龄不短,但月工资只有2000 多元,而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技术员却拿到了5000 多元。老总给企业带来了效益,自己的年薪达到80 万,一些买了股票的员工也大赞改制的好处。老温想着生病的妻子、读大学的儿子,越发困惑:为什么企业发展了,而日子却更艰难了?

通过这一贯穿课堂始终的真实事迹,可以把三个目标无形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润物细无声,这一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活课堂源自教学程序的科学安排

本课是这样科学安排教学程序的:1.情境导入,通过大伯所在的林化厂在70、80年代的不同发展状况,从普通职工的角度,引出公平;2.情境推进,通过90年代林化厂的工资分配存在的问题,推出实现公平分配的措施;3.情境激化,通过新世纪林化厂的改制给老员工带来的困惑,矛盾激化,创设“角色扮演”活动,引出效率与公平这对矛盾,并顺理成章地突破处理这对关系的措施;4.情境升华,结合十九大提出的“居民收入与GDP 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引导学生感悟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四、活课堂源自教学情境的生动创设

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活动的行为,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教学情境创设的精彩在于生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动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可见,生动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课非常重视生动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大伯”所在的林化厂的变迁为背景,以变迁中大伯的不同境遇为主线,以小见大,映射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和调整,以及国家对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视。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容易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得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五、活课堂源自导语结语的巧妙设计

导语结语是课堂教学的开头和结尾,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其使用得精彩在于巧妙,巧妙的导语和结语设计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导语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结语设计要首尾呼应、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本课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分配政策也进行了多次调整,今天我们将走近一位普通劳动者,共同感受我国社会的变化。

本课的结语是这样设计的:刚刚结束的十九大。有专家表示,我国近10年来,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如GDP,因此十三五规划将写入居民收入与GDP 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和“我”大伯一样的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能更好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成果。

本课的导语结语设计是巧妙的。导语设计与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这就增强了趣味性;与改革开放相契合,这就升华了本课的主题;结语设计与十七届五中全会相结合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样的设计较好地达到了“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教师必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科学安排教学程序,生动创设教学情境,巧妙设计导语结语等。准确定位、灵活处理、科学安排、生动创设、巧妙设计,是“巧设计”必须具有的关键词,使用好这些关键词,就能演绎出“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