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人才强教战略 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

2019-04-02○张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校际教学质量学科

○张 涛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不断培优、配强师资队伍,努力让教师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将我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实施“七项工程”,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我们以提高新入职教师业务能力为重点,强化学习培训,全面提升广大教师整体素质。

1.实施“全员授课工程”。在各学校实施优秀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把关课、日常教学推门课、教学专题研讨课、领导跟踪指导课等“五课”活动,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师业务素质大面积提升。

2.实施“教学质量监测工程”。将教学质量作为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依据,建立教学常规管理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机制,随机随时开展校际间、本校内、班级间、学科间的监测,将教师的教学教研与绩效工资挂钩,将学校的教学质量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3.实施“名师引航工程”。组建了13个“学科工作室”、影响辐射教师6000余人次,将最新鲜、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及时传授给教师,发挥学科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新教师能力的提升。同时各校充分利用青年教师入职的契机,采用“师徒结对”“骨干教师与新教师1对1打磨”“新教师与老教师捆绑考核”“新教师过关展示课”“教研团队集体研磨课”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新老教师一体化发展管理机制21项,既促进了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带动了各学科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增加了学校教学的实效性。

4.实施“现代化教育提升工程”。充分利用“三通两平台”网络信息交流的优势,开展网络教研交流,分层分类建立了教育博客群、班主任微信群等6个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发布高层政策解读、外地教育教学经验、专家讲稿和视频培训素材,使教研学习由学校教师为主转变为与教研员和省内外专家、名师共同参与,群体研讨的教育大沙龙,让教师实现更深层交流学习。

5.实施“继续教育提升工程”。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原则,完成了3100余名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计划,国培、省培项目管理工作在全市名列前位,教师参训率、合格率全市领先。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和农村教师采取挂职锻炼、跟岗学习等“体验式”“情景式”培训,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影响辐射教师4000余人次,为教师更新理念、创新思路,深入浅出的掌握教育教学方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6.实施教师补充工程。根据师资缺口和工作需要,完善教师补充机制。连续两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全部充实到教学一线,为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

7.提升教师专业对口率。以紧缺学科教师补给为重点,按照“统筹调配,按需入编”的工作导向,重构各校学科教师比例,将新招聘的教师,根据专业特长,根据各校教师配备情况进行了实效补充,使新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对口率达到95%以上,兼职任课现象明显改善,多形式、多渠道满足了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师资标准,实现全区学科教师均衡配比。

二、实施“临床教学”,提升教师实战能力

对教师进行“实战式”培训,把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效果落实在课堂上。

1.“课堂实录”改进教学。各学校采取教学实况录像的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临床诊断。通过把每位教师的课录下来,组织教研组和教师本人观看课堂实录的“重播”,让自己照镜子、查不足,让同伴集体交流,拿出最佳方案,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2.“定向培训”打造新师。多方位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通过开展过关课、展示课、一课多磨、同课异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青年教师推到前台,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在比赛、研讨中促进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3.教师“走教”优化结构。在农村小学实施教师“走教”教学,音体美等短缺教师不固定学校,兼任学区内相对较近的两所或多所学校课程,使农村小学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专业教师课堂教学。

4.深化轮岗交流机制。本学期,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支教,选拔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跟岗学习,对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实施校际交流,实现了学校教师智能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的合理优化组合,使城乡教师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均衡发展。

5.优化“教育集团”教师队伍。通过实施“优质校+分校”办学模式,实现总校与分校区,联盟校际间教师的协作交流,定期选派优质校的管理骨干、学科骨干到分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分校安排中青年教师到优质校交流学习,形成校际间教师管理理念、业务素养共发展、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促进校际教育教学水平均衡发展。

三、实施“大练兵”测评,提升综合能力

先后组织进行了六次分层次、分学科、分内容的“大练兵”测评考试。

1.紧扣教学重点。测试内容涉及师德师风、法律法规、课程标准、教材教法与学科专业知识等方面。按照“教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对各科执教教师进行测试,考试力度更大,参与面更广。

评 课

学 习

2.确保测评实效。相关科室及时汇总测试情况,形成周密详实的分析报告,及时找出教师业务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把情况反馈学校,并就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做好后续跟进观察、改进,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校际教学质量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长三角地区“戏曲进校园”校际联盟在上海市金山区授牌
“超学科”来啦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