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起步阶段习作教学的关注点

2019-04-02邵坤,马玉文,冯青玉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魔法童话词语

辩课地点:石家庄市桥西区

教学内容: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我来编童话”

辩课人员: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邵 坤石家庄市八一小学 马玉文 冯青玉 国晓娜 刘 静 胡彦芬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小学 李红丽 赵素芳 李 宁

●课堂展示1>>>

【实录】

一、童话导入

师:老师知道你们读了很多童话故事。谁能说一说?

生:我读了《青蛙王子》这个童话故事。

师: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故事内容吗?

生:《青蛙王子》这个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王子被巫婆施了魔法,变成了青蛙,公主的眼泪落在青蛙身上,解除了这个魔法,青蛙变成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师:青蛙变成了王子,故事的结局很美好。

生:我读的童话故事是《快乐的笨熊一家》。

师:简单的介绍一下故事内容吧。

生:主要内容是笨熊一家三口经常干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笨事。

师:看来童话故事我们都喜欢,因为童话故事充满了奇妙想象。今天我们就来编一个童话故事,你们有信心吗?

二、展开想象,构思故事

(出示关键词:“国王、黄昏、厨房、啄木鸟、冬天、森林超市、玫瑰花、星期天、小河边”九个词语)

师: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这几个词语,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些词语分别是用三种不同颜色写的。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国王、啄木鸟、玫瑰花”这三个词语是故事角色,“黄昏、冬天、星期天”这三个词语表示时间,“厨房、森林超市、小河边”是地点词语。

师:你是一个用心观察的孩子!请大家思考一下,当你看到这些词语时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画面?比如,看到“国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

生:我想到了“美丽的公主”。

生:我想到了“一辆会飞的马车”。

师:你想的很神奇。

生:我想到了“仆人和卫士,还有一座有魔力的宫殿”

师:你想的更丰富了,给你点赞。

师:你们看到其它词语又想到了什么画面呢?可以随便选词说,或者你认为哪个词语让你有灵感,你就说哪个词语也是可以的。

(学生思考片刻)

师:谁来说说?

生:我看到“冬天”想到了“下雪”。

师:这是我们常有的想法。

生:我看到“冬天”想到了“雪花姑娘”和“小雪人”。

师:哦,这个想法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生:我看到“玫瑰花”想到了“花仙子、小姑娘和小精灵”。

师:很好,瞧,人物多起来了,也神气起来。

生:我看到“小河边”想到了“会说话的小鱼和小虾、还有河边的森林、小兔子和小男孩”。

师:同学们的想法特别好,编童话故事时,丰富的想法最重要。

下面我们来完整的构思故事,先给大家一些提示:

(出示写作要求:故事里有哪些角色?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他们在那里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师:想一想,你会赋予故事主角什么任务,在他身上发生什么事情呢?构思一下。

(学生展开想象构思故事)

师:我把这些要求,做成了一张表格。出示表格:

师:地点填写在表格的相应位置;人物设定主要人物和其他人物也要写清楚;你要让主要人物有什么任务,用一两句话写到最后一栏。在表格最上面记得给你的故事起一个吸引人的题目,填写到上面的横线上。

三、分享交流

师:我看多数同学填完了,请填好表格的同学把表交给我。我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到谁的构思表,谁就站起来讲讲你的构思内容,注意要把话说完整,为了让大家听得更明白,叙述时可以适当扩充表格上的内容。

生:我编的童话故事题目是冰公主种月季,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有一年,发生在王宫前面的一片空地上,故事里的主要人物有冰公主,其他人物有国王、王后、仆人和花仙子。冰公主的主要任务是在一年之内种好一百棵月季花,花蕊里有花仙子帮助穷苦的人们做了一些好事。

师:先把掌声送给她,短短的几分钟就能构思出这么一个神奇的故事,我认为很不简单。既然大家都有表达的欲望,现在就请你们根据自己所思所想把它写下来。

(学生动笔写)

师:写完的同学,自己先读一读,如果发现不通顺的句子请修改通顺。同桌两人都写完的,可以交换后互相读一读,用不同颜色的笔修改。

师:谁愿意把你的童话故事和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做记录,记下你觉得精彩的地方,也可以找出他的不足之处,提些建议。

(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同学们智慧的火花,想得新、说得好、写得也棒。希望同学们经常到童话世界里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写一写,让我们七彩的梦在童话中尽情展现。

(授课教师:石家庄市八一小学 刘支国)

●课堂展示2>>>

【说课】

一、教学分析

《我来编童话》是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内容。

本次习作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四篇童话后进行教学。教材安排了九个提示词,分别代表人物、时间、地点,让学生自由选择、组合或添加,并给出相应的编写提示自由编写童话故事。教材给出的提示词语,为学生创编故事起到桥梁作用,这些词语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极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何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敢想、会想、敢写,是本次习作课的重点内容。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三年级学生实际,目标确定为:1.通过交流、教师示范,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神奇有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让学生敢想。2.通过对话交流,引导学生丰富故事情节,让学生会想,并创编出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

二、教学理念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还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整个学习过程为唤醒、激发学生的灵动思维服务。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导入

课前和学生玩“教师大变身”的游戏:请同学们倒数三个数,教师转身戴上一顶高高、尖尖的帽子,手拿一柄魔法棒。转过身来,问:“孩子们,你们看到我这个形象,想到了谁?她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通过交流人物形象,让孩子称呼自己“魔法老师”,学生很快进入童话故事的情境中,随即出示“童话”这一主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了浓浓的童话味,快速进入课堂教学,为感受童话人物形象,创编童话打下基础。)

(二)交流童话,明特点

“刚才我们说的这些童话故事都是以前和爸爸妈妈读到的,课文里我们还学习了哪几篇童话故事呢?主人公都是谁?”学生一边交流主人公,教师一边板贴图画。随后,让学生观察这些主人公,思考有什么发现。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观察、探究,让学生知道:童话中,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主人公,而且他们都会说话。

(三)大胆想象,编童话

1.念动咒语,“魔法宝贝”来帮忙。

这一环节,先将教材中的九个词语起个具有魔力的名字——魔法宝贝。

“魔法老师带来了魔法宝贝和我们一起编童话。让我们来请出它们吧。”此时,PPT中出示形状、颜色不一的图形,学生会感到非常奇怪:什么都没有啊?!在学生惊讶之余,老师让学生念动咒语,将给定的九个词语出现在PPT上。

(设计意图:“咒语”一般出现在西方童话中,学生念动自己独有的“咒语”,请出魔法宝贝,这样的设计,有效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兴趣点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童话课堂的神奇和有趣尽在其中。)

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再念动咒语,“魔法宝贝”就会发生变化。

这次,九个词语按教材中的顺序进行排列,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相同形状、颜色的词语代表什么?引导学生将词语进行分类。了解童话故事的核心要素:人物、时间、地点。

2.词语对对碰,合作创编明框架。

我将9个词语做成卡片(同类词语一个颜色),让学生到前面随机抽取。学生将抽取的三个词语(比如:冬天、玫瑰花、小河边)在黑板上展示,这时,教师提问:“这三个魔法宝贝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神奇的故事呢?”这时,学生还没有完全打开思维,他们会回答:“冬天,一朵玫瑰花长在小河边。”此时,教师顺势引导:“玫瑰花长在河边,太普通了。它怎么就长在河边了呢?”

当学生没有打开自己想象时,教师示范引导:“玫瑰花可能是躲在小河边。”由此,学生便会展开想象的翅膀:

玫瑰花被女巫施了魔法,变到了小河边;

玫瑰花飞到了小河边……

学生还会自然而然给故事的主人公一个鲜明的形象,“胆小的、神奇的、有魔力的玫瑰公主……”就这样,童话故事的框架搭起来了。

(四)自由组合,编童话

出示写作要求,让学生编写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

(五)小组合作,演童话

小组交流,评选出本组最具创意的一篇童话故事,自编自导,进行表演。班级评选“童话大王”“童话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说课教师: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小学 张巧玲)

●辩课进行时>>>

【现场】

起步阶段习作,我们关注什么——从两节同课异构习作课看起步习作教学

邵坤(桥西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开始?今天,我们就由这两节同课异构的习作课说起,展开关于“起步阶段习作教学关注点”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我们看,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的不限制、不规范,放手学生“我手写我心”呢?

马玉文(石家庄市八一小学):【观点:我认为让学生放手写,少一些限制,就是起步习作最好的指导。】

我发现在起步习作阶段,学生从习作心理而言,多少有一些畏惧。这种畏惧,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定的习作标准,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对学生的评价和引导,都会不自觉地朝向已定标准。学生就会有所警觉,开始猜教师想要什么样的习作,慢慢地学生就不敢大胆说自己的观点了。

今天刘老师的课堂,主要利用联想法,放手让学生想象,没有给学生任何限制,所以课堂上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我发现刘老师的引导语也很特别,比如说,在引导学生构思阶段,让学生选择自己有灵感的词语,来进行联想,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经验世界,放得很开。

张老师的课堂,利用教材给定的9个词语,通过念动咒语“魔法宝贝”来帮忙这样一种童趣化的方式,让学生放胆想故事。学生只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故事框架,教师就给予高度的评价。

透过评价能够看出,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思考,把每一个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所以,我认为在起步阶段,教师一定要敢放手,少限制。

冯青玉(石家庄市八一小学):【观点:大胆放手,小心经营,起始阶段学习写作还要营造一个安全的写作环境。】

大家从这两节课中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创编的童话故事,始终用一种激励、鼓舞的眼光。没有好与坏,没有优与劣,相信学生的独特,立足个体的发展。

刘老师课堂上,学生通过联想创编了自己的故事后,教师发自内心为学生叫好、点赞,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真诚赞美。正是因为这样的评价,学生有了信心,才受到鼓舞,大胆地表达。

李红丽(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小学):【大胆习作,不等于随便想和胡乱写。】我认为习作教学,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侧重,对学生的要求应做到该放就放,该收就收,中年段作为习作的起始阶段,应让学生“漫写”,重自由表达,而到了高年段才会逐步让学生做到规范。

可是教材中又给了9个词语,这是不是限制学生自由表达呢?当然不是,这些词语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因为联想和想象并不等于漫无目的的瞎想。

赵素芳(中华南大街小学):【观点:三年级起步习作教学也要关注写作兴趣的培养。】

对于习作而言,我们始终认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始终要紧扣课程目标展开。结合本次应用写作“童话”这种特殊体裁的习作,两节课在教学目标中都关注了习作兴趣的培养。

这和课标“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的具体要求相一致。

话题二:除了写作内容本身具有的特点,习作习惯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在这方面,我们有哪些关注点呢?

冯青玉(石家庄市八一小学):【观点: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只有善于观察,才能积攒更多的习作素材。例如第五单元要求写《我眼中的缤纷世界》,就要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留心观察生活中、学习中发生的一些印象深的事情,或者是学校里、学校外一处让人难忘的场景。第七单元习作题目是《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要让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观察习惯需要长期培养,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多鼓励留心观察的学生,树立榜样。

胡彦芬(石家庄市八一小学):写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想一想,画一画的习惯。怎么想?可以像刘支国老师那样,由词扩词,句扩句的方法开阔学生的思路;也可以像张晓玲老师那样让词语间产生神奇变化。当然这些都是细微的指导。想象画面,或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回想曾经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马玉文(石家庄市八一小学):习作写完了还要养成修改的习惯。要明确,习作修改不只是老师的事情,必须是通过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修改也是分阶段、按步骤完成的,不是一蹴而就。刚开始习作时“让学生写完了自己读一读,检查句子是否通顺”;然后就可以让学生“把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读给小组同学听”;最后阶段要求学生“读给同学听后,看他是否明白自己的想法”“别人不明白的地方自己试着修改”。

赵素芳(中华南大街小学):我同意马老师说的,修改习作的习惯要养成。修改是写作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章写得好的必不可少的最后一道“工序”。正所谓“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写”和“改”的能力,才算得上具备了初步习作能力。因此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写完必改”的良好习惯。

话题三:习作教学中如果不能把“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就不能算有效的习作教学。在激发学生交流、表达愿望、克服畏难情绪方面,我们还需要关注什么呢?

冯青玉: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很重要。在习作教学中,一般选择有趣的、能够链接学生生活的话题,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学生就易写乐写,就能写出乐趣来。长此以往,就会使他们树立足够的信心,快快乐乐地去习作。

国晓娜: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还应该注意平时习作素材的积累,正是因为脑中没有素材,学生才会感觉习作困难,从而逐渐对习作失去兴趣。学生身边并不是缺少素材,而是不善于积累素材,发现素材。所以,我们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

李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可以采用“片段式练习”的方式。我们就经常采用“漂流日志”的方式让学生把想写的一段话、一件事记录下来,既不占用太多时间又让学生有“写”的欲望。

刘静:老师讲课时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比如上边课例中的评价:“你想象力好神奇啊,也给我们打开了思路。”这样的点评费时少,收效却很高。提高了学生的习作信心,也开阔了所有同学习作的思路。恰当的评价,点燃了学生的习作热情,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取。学生还能从这些评语中品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习作信心大增,不愁没有兴趣。

马玉文:是的,我同意刘静老师说的。在评价时多鼓励,少批评能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多分享学生的作品、评选班级小作家、发奖状,让写的好的学生介绍经验等等方式,让他们充满成就感,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写,乐于写。

●专家点评>>>

从“写话”到“习作”

○王运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小学阶段对于“习作”的定位就是“练习写作”,小学的习作教学不是培养未来作家的,而是培养未来公民语文素养的。练习习作就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多写的前提是有内容可写,有内容可写的前提是愿意写。那么,怎样才能愿意写呢?学生心理得到满足。而得到满足的第一层次就是易于完成,所以课标把第一学段定位在“写话”上。写话习作是自我表达与相互交流,这是方向性的规定。如果没有深刻理解这句话,我们的习作教学就会偏离方向,停留在为写而写这个层面,学生的语言就会变得匮乏、枯燥、空洞,学生就体验不到表达的快感。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童话并不陌生,一、二年级教材中选用童话29篇,占全部选文85篇的34.1%。三年级的学生已经阅读了大量的童话,也许在读故事、听故事的时候已经跟家长、老师、小伙伴编了很多个童话故事。所以安排《我来编童话》有很好的阅读基础。说到在这个阶段学生习作教学应该关注什么,起码应该有下面两点。

1.鼓励学生大胆习作。

三年级是中年级的起始学段,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尤其在习作方面,这不仅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也是由写话向写段过渡的重要阶段,不仅是字数的变化,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概念思维水平逐步趋于均衡,习作的训练也逐步由想象转向观察。三年级是“逐步”阶段的关键时期,不夸张的说中年级习作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对于习作的心理和态度。在教材的编排内容上,也是力图让学生过渡的自然、好玩、有趣。

《我来编童话》就是让学生“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的。纵观上述两个课例,学生应该都是非常乐于参与的,尤其在口头表达阶段,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种“热情”太珍贵了,这是兴趣所在,作为教师,这时的重点不是告诉他们怎么写,写什么,而是让他们赶紧写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在这里“不拘形式”最重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放胆文”。

南宋谢枋得编《文章规范》七卷,收录“汉、晋、唐、宋的诸家之文共69篇,他把这些文章分成“放胆文”和“小心文”两部分。他在“放胆文”部分提出“凡学文,初要大胆,终要心小。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儿童开始写文章时一定要大胆,不能拘泥于各种规矩,条框之中,其实这些规矩条框学生也不理解,规矩条框多了就会吓住学生,学生也就不敢写了。

由此可见,在习作的起始阶段,就是让学生大胆写,只要内容不违背常理人情,只要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就行了。将来写的多了语句自然就流畅了,到了一定的时候,教师再加以指导,学生必定会逐步步入写作的正轨。

2.引导学生学会交流。

在习作的开始阶段,写后的交流批改比习作本身更重要。这一点在以上的两节课例和课后的讨论中都可以看出来。学生在交流批改中得到肯定,收获成功比什么都有用。后现代主义研究的重要人物格雷夫斯发现:90%的孩子在开始上学的时候就认为自己会写作,15%的学生认为自己会阅读。为什么后来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了呢,因为学生收获的指责太多了,很多要求学生真的做不到。中年段课标中这样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最后三个字是“写清楚”,教师要领会新课标精神,做到不在起始阶段提过高要求。

起始阶段,尊重学生表达的特点。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场合中,儿童和对方相互间说的就是“话”,把“话”写下来,整个过程以及最后呈现的结果统一起来就是“写话。”小学生很长一段时间都保留着这样的状态,他们天真无邪,说的是儿童语,写的也是儿童话。在表达上带有非常鲜明的儿童特点。比如:“最近,我们小区正在安装煤气管道。小区的道路好像被剖开了肚子,东一条,西一道的。我想:马路一定很痛苦。真希望叔叔们能快点把它医好。”

习作教学要从整体出发,“站位要高,身段要低,步子要稳”(陈先云在第三届全国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开幕辞中的话),虽然说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但同样适用于习作教学。

猜你喜欢

魔法童话词语
松软魔法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魔法笔
神奇的魔法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