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社群门槛设置的特点与功能

2019-03-29颜其松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期

摘  要  设置社群门槛成为部分新媒体社群治理网络舆情的一种技术手段。新媒体社群设置准入门槛和发言门槛,使得该类新媒体社群呈现封闭性、分众性、同质性特点。此类封闭性新媒体社群强化了群内共同体意识,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规范了社群言行,降低了社群舆情极化可能性,为形成良好网络社会心态营造了健康环境。

关键词  门槛设置;新媒体社群;同质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2-0008-02

开放性是网络社区主要特征,大多数新媒体社群面向网民开放注册,开放注册经历过两种模式,一是非实名制注册,二是实名制注册。随着国家对网络空间治理的推进,近年来各新媒体社群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向网民开放。一些新媒体社群设置用户进入门槛和发言门槛,用户需要通过设置的门槛才能使用新媒体社群的全部功能。设置了准入門槛和发言门槛的新媒体社群在信息传播方式、成员互动取向等方面与完全开放性的新媒体社群有所不同,对网络空间舆情发展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1  新媒体社群设置的门槛类型

1)设置准入门槛。新媒体社群设置用户的准入门槛,即新媒体社群并不对所有用户开放,只对通过门槛的用户开放。新媒体社群拥有选择成员的主动权,用户只能被动接受新媒体社群对成员资格的甄别与选择。新媒体社群对成员的准入门槛设置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年龄准入门槛,如一些直播视频网站禁止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注册[1]。二是采用由老成员邀请新成员的方式进行注册,未获邀请的网民无法注册,譬如Readfree读书网站就采用此种方式注册。三是只针对特定关系人群开放,譬如家族QQ群只允许家族成员进入,工作微信群只允许同事进入,其余社会成员不允许进入,这类新媒体社群是线下人际关系在线上的复制。

2)设置发言权门槛。设置发言权门槛的新媒体社群向网民开放注册,网民注册后可以浏览该社群的信息内容,但成员只有通过该社群设置的门槛才具有在社群内发言的资格。如Bilibili网和虎扑网就属于此类新媒体社群。以Bilibili网为例,该网站内容以视频分享为主,用户群以年轻人居多。该网络社区面向用户开放注册,但用户若要取得在该网站的发帖、发弹幕和留言资格,需要回答该网站设置的若干与网站内容、正确网络行为相关的问题,用户答题分数超过60分,才具有上述行为权利。

2  设置门槛的新媒体社群特点

1)社群的相对封闭性。新媒体社群的相对封闭性是相对于传统网站的开放性而言,新媒体社群对成员的准入设置门槛,使得新媒体社群具有封闭性。读书网站Readfree采用老成员邀请新成员的方式注册和增容社群规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邀请资格,只有与老成员具有特定关系的人才能获得邀请,老成员起着引介的作用。家族QQ群和工作微信群也具备封闭性。

2)受众的分众性。设置准入门槛和发言权门槛的新媒体社群并非提供包罗万象的内容,往往只提供特定主题的内容。其受众并不如门户网站广泛,具有分众性。譬如Bilibili网站主要面向爱好动漫的年轻人,网站内容具有二次元特征。虎扑网主要提供与体育运动话题相关的内容,新媒体社群成员主要是体育爱好者,而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的网民并不是其主要受众。设置门槛的新媒体社群的内容决定了用户的小众化。

3)社群成员的同质性。因为成员的进入存在门槛,致使不具备相应知识的人群难以进入该新媒体社群。而能够通过社群准入门槛的网民都具备了相似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相对于开放性新媒体社群来说,此类社群成员都具有与该新媒体社群内容定位相一致的共同点,即该类新媒体社群成员间在爱好兴趣方面具有同质性。譬如读书网站Readfree老会员邀请新成员的主要标准是热爱阅读和热爱分享阅读感悟,新旧成员具有阅读的共同爱好。虎扑网则主要面对体育爱好者开放,要求新会员能回答若干与体育项目有关的问题,如果新申请入会的网民不具备这些知识则无法通过准入门槛。也就是说,准入门槛形成了挑选和淘汰机制,把不具备社群内容知识的网民和不具备共同爱好的网民拒之门外,从而保证该新媒体社群的成员具备共享知识和共同爱好,从而保证内部交流的深入和有效性。

3  新媒体社群设置门槛的功能

1)封闭性和同质性促成新媒体社群的共同体意识。滕尼斯指出共同体具备封闭性、同质性等特征。通过设置新媒体社群的准入门槛,具有共同特征的网民被筛选进入社群。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性网站用户,经过门槛筛选后的成员一方面具有更多同质性,另一方面成员相对固定,流动性相对较少。更重要的是成员间的共同爱好增强了互动,社群共同意识和共享知识在互动中逐渐形成和强化。新媒体社群的共同意识聚集了成员,成员又在共同意识下会增强相互交往,新媒体社群成员的相互交往与共同意识互相强化。在此过程中,新媒体社群成员对事物的观点趋同,在遭遇外群体不同观点时会激发社群内的共同体意识[2],此类新媒体社群具备了趣味共同体特征。

2)特定主题内容提高了成员信息获取效率。设置门槛的新媒体社群受众具有小众性,以及社群成员的同质化强化了社群发布的内容集中于特定话题。如虎扑网发布的内容主要是体育竞赛信息,社群成员也是围绕体育话题发布项目竞赛信息,讨论球员表现情况和球队未来比赛预期等。在虎扑网社区,用户很少谈及体育以外的其他话题。相对于开放性新媒体社群,此类社群发布的信息主体相对集中,混杂程度较低,成员能在该社群快速获取同类话题信息,获取信息的效率相对较高。

3)发言权资格门槛发挥了规范社群言行的功能。对信息发布的管理是传播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网络治理的难题。传统纸媒、广播、电视和Web1.0对传播内容的把关、过滤置于信息发布前。进入Web2.0时代后,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加快了信息发布的去中心化,信息发布前的把关难以实现。对新媒体社群设置准入和发言权门槛,实现了对成员网络话语行为提前规范教育的功能。譬如Bilibili网前置门槛需要申请者回答如何理性发言,如何正确应对社群中的不同观点,以及如何合理应对言语挑衅行为等。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宣传新媒体社群规则的过程,同时对新媒体用户也是规范内化的过程,目的是让新媒体用户自觉社群遵守规则,起到了塑造新媒体社群秩序的功能[3]。

4)有助于降低社群内舆情极化的程度和形成平和的网络心态。开放性新媒体社群内有不同社会背景、兴趣爱好、价值观的网民聚集。一旦某个网络事件爆发,各种网络群体对该事件的认知、理解和判断都会迅速在网络空间表达,网民对事件的认知和判断极易受所属群体的影响。对事件持不同观点的新媒体社群易引发观点碰撞、冲突,分属不同群体的成员会迅速卷入争论,引发舆情极化[4]。通过设置准入门槛,新媒体社群的成员爱好与兴趣具有同质性,具有不同爱好兴趣的网民被拒之门外,群内观点就具有趋同性。封闭性新媒体社群能抑制社群内部观点的多元性,一定程度避免了不同观点的碰撞,避免了新媒体社群内部出现“哄客”现象和舆情极化现象[5]。因此,封闭性新媒体社群发生话题与观点冲突的可能性小于开放性新媒体社群。设置准入门槛的新媒体社群在降低社群内部舆情极化的同时,自媒体社群内成员的对话和讨论也更为平和,挑衅性话语减少,网民情绪更为稳定,此种环境更有助于新媒体使用者良好网络心态的形成。

4  结束语

网络空间打破了传统生活空间的时空限制,便捷了处于不同地域的人进行信息交流。传统新媒体社群的开放性在便捷信息交流的同时,也带来新媒体社群成员复杂、信息混杂、信息获取效率低下等不足。对新媒体社群设置门槛,促成社群成员的同质性,也教育规范了社群成员的发言行为。此类新媒体社群往往还设置了成员退出机制,即当社群成员违背社群规范时,该成员会受到禁言、剔除社群等惩罚。前置门槛与后置惩罚的结合形成了对新媒体社群的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1]杨朝清.网络直播“年龄门槛”是对过度消费的纠偏[N].青岛日报,2018-04-10(04).

[2]费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刘宁.网络直播的秩序重塑[J].青年记者,2018(32):99-100.

[4]李艳玲,崔建芳.自媒体“情绪刷屏“现象的缘由及治理——以“疫苗造假事件”为例[J].传媒,2018(19):72-73.

[5]颜其松.透视虚拟时空里的“哄客”现象[J].中国青年研究,2007(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