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归化”与“异化”视角谈导游词的英译

2019-03-27刘娟

文教资料 2019年32期
关键词:导游词归化英译

刘娟

摘    要: 导游词,作为导游与游客进行交流、向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重要工具,其准确性直接决定导游服务质量水平。本文以南京景点导游词为例,分析影响导游词英译质量的因素,并基于以游客为中心、以文化为导向的翻译原则,提出“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导游词    英译    归化    异化

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旅游业已然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导游词不仅是导游人员对自然、人文景观的讲解词,而且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其质量直接影响导游服务质量。因此,导游词的英译应坚持高标准和高要求。简洁、准确的导游词,可以帮助国外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俗风情及历史文化。然而,在当下旅游服务市场,由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部分导游词在英译过程中丧失原有的语言美感。有些只是进行简单的字面翻译,忽略文字背后隐藏的文化含义,造成译文不到位,甚至对汉文化作错误解读。因此,译者在翻译时,既要考虑汉语的语言特点,又要考虑英汉文化差异,以求更准确地将中国文化传播给世界各地游客。

一、归化与异化

翻译不仅要具有传递语言信息的功能,而且要具备文化交际的功能。“顺化”与“陌生化”的翻译方法首次由Schleiermacher提出来:“译者要么尽量尊重原作者,让读者适应作者;要么尽量尊重读者,让译文贴近读者”[1]。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Venuti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的概念。他认为“归化”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异化”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2]。Shuttleworth和Cowie将“归化”定义为“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将“异化”定义为“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常规的翻译策略”[3]。

归化和异化是关注点在于文化大语境层面。两者之间互为补充,皆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采用归化法时,译者应向译语读者靠拢,尽可能使源语文本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采用异化法时,译者應向作者靠拢,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表达方式。

二、导游词英译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文化与语言间沟通的桥梁。每个民族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形式首先表现和反映在人们的语言里。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知识,注重整体思考,借助直觉从整体上模糊地认识对象,喜用主体思维;西方思维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善用逻辑推理认识事物,偏好客体思维。

(二)英汉语言的差异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语言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英语重结构,运用形态变化表达语法关系;汉语重语义,通过语序及虚词表达语法关系。英语重形合,常用各种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衔接,注重句子结构完整;汉语重意合,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注重功能、意义。

(三)英汉导游词文体的差异

中西方在思维方式、审美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英汉导游词的文体风格存在较大差异。英文导游词文本注重实用性,语言简明朴实,用词精准,具有强大的信息功能;中文导游词喜用华丽的辞藻,注重对仗工整、节奏明快,尤其是讲解祖国的名山大川等古迹时往往会引用一些古代的诗词歌赋,试图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正如杨敏和纪爱梅所指出的那样:“英美旅游篇章具有明显的非修辞性,汉语篇章里修辞的运用和形容词使用效率均高于英语旅游篇章。”[4]

(四)译者的能力及译文质量监管参差不齐

涉外导游可以说是“民间外交使节”,提供旅游服务的同时还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根据旅游者的要求和期望,好的导译词应包括内容充实、生动有趣、真实可信、实用性强、文化性强、启迪受益、幽默风趣等要素”[5]。这对译者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译者不仅要吃透源语文本,而且要准确无误地将源语文本的信息和文化内涵以目的语形式传递给国外游客。鉴于此,陈刚教授提出译者要有源语知识、文本相关知识、专题知识、译语知识、对比知识、旅游专业知识及实践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5]。然而现实是,旅游翻译人才短缺,要么译者没有或者缺乏导游工作的经验,要么导游员缺乏专业的翻译理论知识或实践,因此导游词的翻译存在诸多问题。其次,导游词的译文质量存在监管不严的现象。翻译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大多以个体的方式进行,并且未经严格的审核就投入使用,出现大量不得体与不规范的译文,甚至出现一些低级的拼写和语法错误。

三、导游词英译的原则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准确、完整地传递另一种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翻译是一个思维再创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及被世界所了解,译者在翻译导游词的过程中必须熟悉和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才能使游客充分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译者在翻译导游词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以游客为中心的原则

导游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服务对象十分明确,即游客。因此,导游词的翻译可以说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导游词翻译时以海外游客为中心,站在游客的立场思考如何帮助他们充分理解和接受中国的文化,使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中国得以度过一美好的旅游时光。

(二)以文化为导向的原则

东西文化是世界上差异最大的两种文化,到中国来旅游的海外游客必定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因此导游作为文化对使者,在讲解时有必要介绍有关景点的历史典故、风土人情、民间传说、民族风俗等,使游客可以更立体地感受中国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因此,译者在进行导游词翻译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导向的原则。

四、归化和异化在导游词英译中的应用

导游词是导游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存在价值在于服务游客。海外游客来中国旅游,并不只是游山玩水,想更直接地、更深层次地感受中国文化,体验中国魅力。考虑到海外游客的文化取向及可接受度,为了更好地保留中国旅游文化的“异国情调”、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建议译者在导游词的英译过程中采用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下文以南京旅游景点为例,从加注法、类比法、省译法三个纬度探讨归化、异化在导游词英译中的应用。

(一)加注法

陈刚教授指出:“导游词中与特定文化有关的词特别多,但这些词在译入语英语中多无对应词,即出现所谓的词汇空白现象。”[6]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采用加注法解决词汇空白的问题。加注法分为直译加注及音译加注,通常可以用来补充名词解释、文化背景等相关信息,帮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化。例如:

(1)原文:在入口处矗立着冲天式花岗岩牌坊,上面写着“博爱”二字。

译文:At the entrance stands the great marble Paifang (memorial archway) which reads “Bo Ai” meaning “universal love”.

(2)原文:郑和文化园,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的墓冢。郑和本名马和,出生于云南一个穆斯林家庭,后跟随朱棣在“靖难之变”中立下卓著战功,明成祖朱棣御书“郑”字赐姓马和,史称郑和。

译文:Zheng He Culture Park is the graveyard of Zheng He, a famous navigator in the Ming Dynasty(1368-1644). Zheng He, whose original name was Ma He, was born in a Muslim family of Yunnan Province. Following Zhu Di, he took part in Jingnan Campaign(a famous war in Chinese history breaking out among ruling class for the throne). Because of his outstanding military contribution, the surname of Zheng was conferred on him.

例(1)是導游在介绍中山陵博爱坊的导游词。原文中的“牌坊”“博爱”均采用音译加注的翻译方式,在保留汉语文化独特性的同时又达到宣传中国文化的目的。例(2)是导游介绍郑和文化园时的解说词。中国的名胜古迹一般涉及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事件,考虑到国外游客可能对我国历史朝代不太熟悉,因此翻译时需要补充介绍该朝代的起止年份。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首先增补了明代的起止年份,其次对“靖难之变”给出了简单的说明,即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这样的处理方式方便游客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二)类比法

格特Gutt在他的老师斯珀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的关联理论基础上提出关联翻译理论。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时一个对源语进行阐释的动态的明示-推理过程,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译者应坚持最佳关联原则,为读者提供最佳语境效果,使翻译这一言语交际行为取得成功[7]。就导游词的英译而言,针对文化对应词少这一特点,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尽可能地寻找英语中的文化替换词进行类比。包惠南、包昂在《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一书中指出,为使旅游信息在英语读者中产生积极的反响,译者可以采用“由此及彼”的类比法拉近读者与中国文化的距离,这样容易使他们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8]。例如:

(3)原文:穿过牌坊,有是一条长480米、宽40米的墓道,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雪松和桧柏。

译文:Through Paifang there is a Passway of 480 meters (about 1,574 feet) long and 40 meters (about 131 feet) wide, on both sides of which stand orderly pine and cypress trees.

(4)原文: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郑和七下西洋,历尽艰险,与沿岸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缔结邦交,促进友谊。

译文:From 1405 to 1433, Zheng He voyaged for 7 times, experiencing all kinds of hardships, promoting cultural communication, establishing diplomatic relations and strengthening the friendship with all the nations he arrived in.(While Christopher Columbus began his first trip across the Atlantic Ocean from Spain in 1492 and discovered the New World.)

例(3)是导游介绍中山陵时的导游词。译者在翻译墓道的长度及宽度时换算成对外国友人来说比较熟悉的长度单位——英尺,充分体现以游客为中心的翻译原则。例(4)是导游在介绍郑和的生平。原文中“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都不一定很了解,因此没有必要详细解释这个文化概念,有时反而会造成理解上的困扰,因此译者在翻译时直接采用具体的年份,并且为了游客对这个历史年代有一定的亲近感,译者列出西方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这样的处理方式拉近了海外游客与中国历史的距离。

(三)省译法

省译,即简化译文,指的是为了避免译文累赘,译者在翻译时可以删去不符合目的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汉语中有很多四字成语、叠词、偏义副词或存在语义重复的表达,翻译时若进行直译未必达意,有时采用省译法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5)原文:这就给了想要夺权篡位的燕王以“日边有乌云”(也就是说皇帝身边有小人)的借口,于建文二年七月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史上非常著名的“靖难之役”。

译文:In this way, Lord Yan, who planned to usurp power, pretended that some evil was around the emperor, and launched Jingnan Campaign in Ming Dynasty(1368-1644), a famous war in Chinese history breaking out among ruling class for the throne.

(6)原文:櫻洲以遍植樱花而得名。春天,这里是赏樱胜地,繁花似锦,人称“樱洲花海”。

译文: The Ying Isle is famous for its cherry blossoms. When the cherry blossoms bloom in the early spring, the isle seems to be an ocean of flowers.

例(5)是导游介绍阳山碑材风景区的讲解词。句中“日边有乌云”“皇帝身边有小人”及“清君侧”都是表达同样的意思,即皇帝身边有坏人,如果将“日边有乌云”直译成“there are black clouds around the sun”,海外游客就会变得更加困惑,因此没有必要一一进行翻译;“建文二年七月”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都未必知道准确年份,一般海外游客更是如此,因此采用省译法较为妥当,给出明代这个大的时间概念即可。“靖难之役”的翻译方式同例(2)。例(6)是导游介绍玄武湖樱洲的讲解词。“繁花似锦”属于典型的四字成语,与“花海”存在语义重复;另樱花盛开宛如花海,拥有这般美景的樱洲自然是“赏樱胜地”。译文语言简明、信息明确,并给游客留下“令人神往”的美妙意境。

五、结语

中国文化的翻译和传播对所有译者而言一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导游词在跨文化、跨心理交际特点上表现得更直接。译者在导游词翻译过程中始终面临“归化”与“异化”的选择。 “异化”策略的使用受两个因素制约,“一是译入语语言文化规范的限度;二是译入语读者接受能力的限度”[9]。也就是说,在采用异化法的时候,必须注意“度”的问题,过度异化会造成译文质量不高。因此,建议译者在英译导游词时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内外兼顾,既考虑到海外游客的实际需求,又推动中国文化阔步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Schleiermacher, F.. 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A]. In Rainer Schulte & John Biguenet(eds).Theories of Translation: 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rida[C]. Chicago & London: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92: 36-54.

[2]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3]Shuttleworth Mark & 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anchester[M]. UK: St Jerome,1997.

[4]杨敏,纪爱梅. 英汉旅游篇章的跨文化对比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31-35.

[5]陈刚.旅游翻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6]陈刚.涉外导游词翻译的特点及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67-73.

[7]Gutt,E. A..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8]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9]孙致礼.再谈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J].中国翻译,2003(01):48-51.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十三五”科研规划第二期课题一般项目“导游词的英译”(项目编号:JSSNU17YB0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导游词归化英译
摘要英译
莫把游记写成导游词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黄山导游词
颐和园导游词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