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医大学双师型护理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9-03-27霞,鲁芳,任辉,袁

重庆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历者军医大学职业倦怠

徐 霞,鲁 芳,任 辉,袁 媛

(陆军军医大学护理系:1.临床护理学教研室;2.护理管理学教研室;3.野战护理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双师型护理教师是指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课堂教学经验,既能从事理论课的讲授,又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在临床实习中给学生指导的护理骨干人员[1]。双师型护理教师是军医大学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临床护理和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双重身份、双重责任给他们带来的工作压力可能引发其职业倦怠,进而影响护理和教学质量。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倦怠因学历、岗位、科室、年龄、职称、性别等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2-4]。军医大学双师型护理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目前尚无实证性研究。本文旨在了解军医大学双师型护理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分析人口学因素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为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降低职业倦怠提供依据,以期促进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三所军医大学附属医院835名双师型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取得教师资格证或参加过教学能力培训,承担军医大学学历教育教学任务,且愿意参加该项研究的双师型护理教师。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第一学历、最高学历、职务、职称、护龄、教龄、科室、承担教学任务类型12项人口学资料。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vventory-human service survey,MBI-HSS):采用陈素坤[5]根据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翻译修订而成的中文版问卷,由22个条目组成,包括情感衰竭(EE)、去人格化(DP)、个人成就感(PA)3个维度。采用7级评分法,0分代表从来没有,6分代表每天均有。EE和DP得分越高,PA得分越低,表示职业倦怠程度越重。问卷及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38、0.850、0.676、0.771。本研究以杭州护士职业倦怠常模的划界标准EE≥27分、DP≥8分、PA≤24分为标准[6]。参照李永鑫的方法[7],将职业倦怠3个维度中任何一个维度得分超出临界值界定为轻度倦怠,有2个维度得分超出临界值界定为中度倦怠,3个维度得分超出临界值界定为高度倦怠。

1.2.2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900份,回收900份,有效问卷835份,有效率为92.78%。

2 结 果

2.1基本情况 见表1。

2.2不同人口学特征双师型护理教师职业倦怠得分比较 军医大学双师型护理教师EE得分为(17.69±10.39)分,DP得分为(4.62±4.52分),PA得分为(32.14±9.21)分。参照杭州护士常模诊断标准,双师型护理教师职业倦怠总检出率为40.37%,其中轻、中、高度分别为25.87%、12.22%、2.28%,检出率低于常模(P<0.01)。

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子女状况、最高学历的3个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第一学历的双师型护理教师在EE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本科学历者明显高于中专、硕士及以上学历者(P=0.007,0.009),中专、大专学历者高于硕士及以上学历者(P=0.025、0.016),本科学历者高于硕士及以上学历者(P=0.009)。双师型护理教师的第一学历在DP维度也存在差异(P=0.007、0.003),中专学历者明显低于大专和本科学历者(P=0.014、0.001)。不同年龄和第一学历的双师型护理教师在PA维度存在差异(P=0.003、0.003),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25~34岁年龄段PA得分低于35~44岁年龄段(P=0.000),中专学历高于大专和本科学历者(P=0.018、0.001),见表2。

2.3不同工作特征双师型护理教师职业倦怠得分比较 双师型护理教师的不同职务、承担教学任务类型的3个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教龄者在EE维度存在差异(P=0.012),教龄1~3年的高于4~6年、7~10年、>15年的(P=0.002、0.027、0.001)。不同护龄者在DP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DP得分随护龄的逐渐增加而递减。不同职称、科室的双师型护理教师在PA维度存在差异(P=0.005、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高级职称人员明显低于初级和中级职称(P=0.002、0.002),内、外、妇产科的双师型护理教师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P=0.001、0.000、0.031),见表3。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双师型护理教师职业倦怠得分比较分)

表3 不同工作特征双师型护理教师职业倦怠得分比较分)

3 讨 论

职业倦怠是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所出现的一种负性的、个体化的认知与情感反应[8],不仅会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效能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还会降低护理质量,增加医疗差错发生的概率[9]。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军医大学双师型护理教师EE和DP得分均低于临界值,PA得分高于临界值;职业倦怠总检出率为40.37%,其中轻、中、高度分别为25.87%、12.22%、2.28%,低于与地方医院护士[2,6,10]。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双师型护理教师作为军队医院的中坚力量,荣誉感和自豪感强,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相对丰富,个人综合素质较高,应对压力的能力也较强。(2)军队医院重视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注重提高所属人员岗位胜任力,为其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使其在工作中提升自我价值认同和成就感。

本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护龄和教龄的双师型护理教师职业倦怠维度不同。在EE维度,教龄1~3年者高于4~10年、>15年者;DP得分与护龄明显相关,与GUILLERMO等[11]研究结果一致;在PA维度,35~44岁年龄段得分最高,与国内外研究结果有相同之处[12-14]。MASLACH等[12]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人口学变量的研究中,一致认为年龄与倦怠有关,年轻员工的倦怠水平比较高。护龄和教龄短的年轻双师型护理教师,正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社会地位、工资福利待遇较低,临床和教学科研经验相对缺乏,夜班频繁、知识急需积累、教师角色尚未适应等因素对其造成了巨大压力,加之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尚不够成熟,容易产生挫败感,失去工作热情,从而职业倦怠较重。随着年龄、护龄、教龄的增长,高年资的双师型护理教师在处理护患、医护、师生等人际关系时更游刃有余,从而使职业倦怠程度降低。

本研究还发现,双师型护理教师职业倦怠受第一学历影响。第一学历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并非呈线性,本科以下者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即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倦怠程度越严重;但当第一学历为本科以上时,该群体的倦怠程度降低,与徐蕴芳等[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次调查对象第一学历本科以下达到了76.3%,而最高学历本科以下却只有13.8%。提示双师型护理教师虽然第一学历不高,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拓展知识,逐步提升学历层次,并通过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知识水平,从而获得较高成就感和自我价值体现。而硕士以上高学历双师型护理教师倦怠程度较低可能与医院对其重视程度和个人自豪感较高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PA明显受职称和工作科室的影响。高级职称PA得分低于初、中级,这个结果与以往的报道不一致[16]。可能与部分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护理教师主观上认为自己的职称已到上限,不能再因职称晋升而带来成就感,进取心有所减退有关。内、外、妇产科双师型护理教师的PA高于其他科室,与国内大多数研究基本相同[17-18]。不同科室的工作特点决定双师型护理教师之间的倦怠有差别。门诊患者在经快速分诊治疗后或离院,或转入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急诊却经常面对危急、突发的抢救工作,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而ICU则多为急危重症,患者病死率高,此类科室相比内、外、妇产科较少体验到护理工作在患者治愈过程中的成就感。

在本研究中,双师型护理教师职业倦怠不受职务、性别、婚姻状况、最高学历、子女状况和承担教学任务类型的影响。对于职务因素,与杨雨昕等[18]研究结果一致。对于性别因素,HOOPER等[19]研究发现性别与职业倦怠并无关系,而陈曲等[2]研究显示女性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高于男性。对于婚姻状况因素,AKMAN等[3]研究结果显示已婚者检出率明显高于未婚者。对于学历层次,阿根廷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ICU护士职业倦怠水平与学历无关[4],徐蕴芳等[15]研究表明学历越高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程度越轻。对于子女因素,吴静等[20]认为有无子女与DP呈负相关。本研究出现与国内外研究不一致,这可能与抽样有关,大多数文献研究对象涵盖了医护人员或所有护士,而本研究对象仅局限于军医大学的双师型护理教师,且男性样本不足2%。加之军医大学双师型护理教师除了临床护士和护理教师的双重身份,还肩负军事卫勤保障的特殊使命,军队医院管理体制、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与地方医院普通护士也有所不同,因此反映出性别、婚姻、最高学历、子女状况的无差异状态,尚待进一步论证。对于承担教学任务类型因素,可能是由于双师型护理教师不论承担理论课还是实习、见习带教,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情感和时间精力,且教学对象均为军医大学护理专业在校学生,因此并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军医大学双师型护理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总体状况好于地方医院护士,但是双师型护理教师作为医院的骨干,发挥着重要的带头示范作用,40.37%的发生率势必会对医护质量和教学科研造成影响。医院应引起重视,重点关注低年资、低职称、特殊科室的年轻双师型护理教师,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的发生,使其以更高的工作热情和更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猜你喜欢

学历者军医大学职业倦怠
一场关于秋天的盛会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我是小小迷彩兵
我的太空梦
越是艰险越向前一一记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连建奇主任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又见“读书无用论”
富有者更长寿?
德国:低学历者就业改善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