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开放中的能源发展

2019-03-25蒋庆哲徐玲玲杨巍

大学生 2019年3期
关键词:油气油田石油

蒋庆哲 徐玲玲 杨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课程思政系列讲座上,对外贸易大学校党委书记蒋庆哲教授做了《中国对外开放与能源战略》讲座。蒋教授回顾了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石油的发展,并且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能源合作。

对外开放与能源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ichard Errett Smalley在晚年曾列出一份“未来五十年人类面临的十大问题”清单,能源列在第一位。

能源是經济的驱动力,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实际上,能源作为保障是很重要的。

全球一次性能源分配极不平衡,全球第一大能源——石油,主要分布在中东、南美、北美,由于资源的不平衡性,造就了石油从生产、运输、消费、贸易一定是跨国之间的流动。因为不平衡性,所以石油背后蕴含了政治角逐、军事较量,很多人因此将它归纳为战略性物资。石油政治、石油战争、石油危机、石油外交,都反映了石油与政治、经济、国家安全之间的密切关系。

对外开放中的石油发展

在中国,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已经谈到石油,他当时预测石油将来一定大有作用。

中国石油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是洋油时代。洋油是中国对外国石油产品的统称,从19世纪60年代洋油进入中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洋油垄断中国达80年之久。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石油生产量非常小,每年才几吨,在这期间我们的进口油的数量是巨大的,所以为什么把贫油国帽子扣到我们头上,就是这个原因。

石油短缺时代。我国石油工业从1950年代初起步,国内石油自我满足大概40%。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是重大转型期。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紧接着发现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辽河油田,中国石油实现基本自给。

1978年,我国产油突破1亿吨,成为标志性事件。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还出口一些石油,换取外汇。

改革开放要引进来走出去,这一点在中国海洋石油发展上表现非常明显,因为中国海洋石油是对外开放最早的。

由于石油的特殊性,属于战略物资,有时候有钱也不见得能买到油。中国石油公司主动走出去,去海外开采石油。

第一个是苏丹项目,1999年苏丹的一千万吨的油田建成,成为我国第一个正式投产的海外大型油田。千万吨的油田是什么概念?是大油田。大港油田这么多年了,大概300万吨,华北油田大概200万吨,江苏油田五六十年大概100多万吨,胜利油田目前大概是两千多万吨,所以一千万吨是大油田。这是中国的国有企业走出去获得的成功案例。实际上1997年中国石油签署这个协议走出去,冒了很大的风险和压力。

对外开放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

保证了国家能源安全,我们不仅仅是引进来走出去,还实行生产合作和贸易综合一体化。光中国石油海外一家公司,油气业务扩展全球35个国家,管理和运作93个油气合作项目,所以这些是我们油气安全的重要保障。

积累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比如中亚油气管道横跨四个国家,每个国家的法律法规、民族信仰、传统都不一样,在合作过程中,协调管理成本都非常高,中国石油采取了分段分国建设运营模式,建立跨多国协调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为我们整个企业走出去与多国合作,积累了管理经验。

锻炼了过硬的油气队伍。中国石油走出去,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油气队伍。从整个国家来说,我们走出去作业队伍超过1200支,为60多个国家提供工程建设和工程技术服务,国际贸易业务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石油下属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收入连续3年保持全球物探行业第一,光这一家二级公司的业务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所以确实锻炼了一支跨国作业的队伍,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

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是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像中国海洋石油是先当学生再当老师,现在不仅当老师还走到了全世界。我们在海外开采过程当中形成了自己的地质理论、开发理论,甚至包括我们的共同技术服务相关的理论,这很难得。

猜你喜欢

油气油田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碳中和油田的未来之路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奇妙的石油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在低渗、低压油田实施油田整体压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