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泡菜看中国炸酱面

2019-03-25赵凌

大学生 2019年3期
关键词:女博士博士问卷

赵凌

我为什么来中国?

我觉得用一句歌词就可以形容:

跟着感觉走,请抓住梦的手。

来中国理由多多

和外国朋友聊天,经常会谈论到我们为什么会来到中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太一样,有些人的理由很严肃,有些人的理由很有趣。

美国陶艺学生A说:“我第一次知道China这个词是因为小时候妈妈的一套青花瓷器,后来上了学以后知道China也是一个国家。一直都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人类可以造出如此美轮美奂的盘子。”

中国中医药大学的英国留学生B说:“一次去一个亚裔的朋友家玩,他的妈妈正在煮什么东西。一进他们家,那个味我到现在还忘不了。朋友吃坏了肚子,他妈就拿出几个细细长长的针扎在他的手上,我差点要叫救护车。后来才知道煮的是中药,那些针是针灸用的。”

来自荷兰的荷兰语讲师C说:“我交的第一个女朋友就是中国人,她给我讲了很多中国的事情,我都很喜欢。后来我交的女朋友都是中国人,现在的老婆也是中国人。我也很喜欢我丈母娘给我做的饭。”

来自南非的国际学校老师D说:“没想那么多,在网上申请了一个国际学校的职位,没想到没过几天就被录用了。所以我就来了。”

来自德国的实习生E说:“这里有很多德国的汽车公司,我是学汽车工程学的,在这里找到了實习的机会。很喜欢这里的生活,打算以后就留在这边工作。”

来自法国的交换生F说:“我的专业是亚洲学,申请到了学校交换生的资格,来到中国真的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而且从中国去其他亚洲国家做调研也很方便。”

来自澳大利亚的音乐人G说:“朋友在中国玩音乐,告诉我这里有很多表演的机会。本来就是来碰碰运气,没想到一住就8年了,不想离开。这里有我的音乐,我的生活,我追求的理想。”

来自意大利的律师H说:“以前公司在这边有项目,偶尔过来下。这几年公司在这边的生意越来越多,我就常驻这边了。”

来自伊朗的交换学者I说:“我得到了国家奖学金,很高兴来和中国的学者进行交流。这里的学校有很好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有利于我研究很多项目。”

来自美国的贸易商说:“第一次来是参加旅行团,然后就爱上中国。这里除了签证比较麻烦以外,生活中好像没什么不行。中国那么多好吃的,什么都能吃到,很多人,很多新奇的东西,非常有意思。”

第三类人:女博士

没读博士之前,有中国同学告诉我要小心,如果一不小心成为了第三类人——女博士,恢复正常就比较难了。

我当然对这样的观点不以为然。现在读博士两年多了,我这才觉得我真的开始在“异化”了。读博士对我来说真的是万病之源。失眠症、强追症、拖延症,忙了纠结,闲了更纠结的状态周而复始。

现在自己的研究进度很慢,很多时候都有一种时间飞逝自己却无所事的感觉。不记得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忙得不可开交的非情,就是觉得忙,很忙。关于各种研究计划的指标长时间地贴在桌子上面。

每次看到研究计划的进展比蜗牛还慢的时候,就有要逃离的冲动。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成了我的日常,出去聚会看着灯红酒绿可满脑子想的是某一算法或某一理论。经常会被人忘了名字,而被称为女博士。不知不觉我也结结实实成为了那个别人口中的第三类人。

一天,“忙”里偷闲跑到胡同喝咖啡被咖啡店老板搭讪,人家好心好意问我:“姑娘,你看起来很忧郁啊。”

我回:“刚才那篇论文的观点,你怎么想?”

晕啊!这也太不像我的性格了,一般帅哥老板搭话,我一般的回复是:是啊,这样你才能过来问我。

这位老板也客气,笑着看了看我,默默地给我续了一杯咖啡放在桌上,再也没敢和我说话。等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丢人的时候,老板已经招呼别的帅哥美女去了。虽然之后那个地方成了我的老地方,和老板也混得很熟,但我每次一进门,他都会说:“呦,女博士又来发呆了。”

我其实比较抗拒别人叫我博士。一是我还是个没毕业的学生,二是总觉得这个词包含着说话人的有点羡慕、有点恭维、有点鄙视的各种复杂情感。

不过后来越来越多的朋友拿例如吃货博土、喝酒博士、挑毛病博士、待业博士等等之类的称呼调侃我,听多了也就不觉得怪了。我很长时间都不觉得自己的改变也会影响到身边的人。但越来越多的小事让我发现其实我真的变了。

在图书馆学习的时候经常会有同学要求帮忙填写问卷,硕士的时候人家给我什么问卷我都会随意配合填一下。读博士一年后的某一天收到了一份心理学系本科学生的问卷,本想着随便填一下就算了,结果我把她的问卷从最开始介绍,到问题中出现的语句错误,到结束语都用红笔改了一遍,然后又用蓝色笔填写了我的答案。

递给我问卷的小姑娘30分钟后回到我座位,看到满满红红蓝蓝笔记的问卷,估计内心戏也一定会很丰富吧。

有个中国朋友本科毕业后被父母要求考研,她本身已经有一份收入不错的私企市场部工作,她既觉得父母有父母的道理,又觉得现在这种有工作有收入的日子也挺舒服。她让我帮她选,我没有直接给她答案,只是分享了我的一些经验:画两个表格,在一张表格中把考研和工作的优点缺点都写出来,在另一张纸上按照程度写出自己认为人生中最重要最喜欢最想要做事情并给予1~10的分数。然后按照第二张纸中的分数给第一张表格中的优缺点打出分数,最后看加加减减后的分数来做出决定。如果是以前的我,我肯定就直接告诉她我认为的答案了。

读博士的过程中确实伴有很多负面的情绪,但同时也培养了我理性思考与辩证的能力。虽然我偶尔还是小小回归一下花天酒地“趴地”(party)女王的身份,但现在的我更愿意去享受时间的安静,试着去更多地倾听与思考。

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学生,但也不介意做别人眼中的第三类人——女博士。

中国制造的诱惑

在一门博士生的工程教育课上,教授给我们看了中央电视台一个叫作《大国重器》的节目,它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成就,讲述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

课上看了一遍觉得不过瘾,又在网上重新看了几遍。每次看完都有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巨大的震撼当中。

《大国重器》这部纪录片不仅让我了解了这30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所经历的追赶、转型和创新之路,高端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的充满艰辛的发展历程,也感受到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正能量。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部纪录片是振奋人心的,是自己民族的骄傲。因为有了那些优秀的工程师、焊接工人等踏踏实实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中国才得以富强。对于外国人来说,这部纪录片是让人对中国人的一种肃然起敬,佩服中国人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执着。

感嘆与感动过后,带给我的是另一种思考。国家的发展壮大与科学技术实力的增强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近代的英国和德国,还是亚洲的韩国和日本都正明了这一点。

英国《金融时报》2010年1月25日做了题为《中国科研发展引领世界》的专题报道,指出中国过去30年来的科学研究强劲增长,增速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并且其增长势头丝毫没有减缓的迹象。

单纯从生活角度来看。10年前,我给妈妈的朋友从国外带礼物,如果欣喜若狂地打开后,发现是有“ 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字样的话就会旁敲侧击地告诉妈妈“她的女儿买了不好的礼物。”因为这事和妈妈吵了好几次。这些年,妈妈的朋友、亲戚都不再嫌弃有“ Made in China”字样的产品了。她们也都承认“ Made in China”没有什么不好,外贸出口的产品质量也是有保证的。

曾经也有人拿火的不得了的韩国、日本电饭锅和中国电饭锅做出的饭比较,用同样的米、同样的水煮饭,通过对烹制的大米口感,产品的外观设计、方便程度等让消费者在看不到牌子的情况下打分,结果三个电饭锅做出的饭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不相伯仲。可见,中国的产品并不比国外的差。

随着新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越来越多好处的同时,快速发展背后潜在的负面效应(比如雾霾)与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等也是让人担忧的。

以前读过欧洲和美国的历史,知道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方案的修正,现在大部分问题也都解决了。看新闻知道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地研究对策和治理方法,我相信问题的解决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Made in China的魅力是毋庸置疑的。

China Campus

每个人都有各自来到中国的理由,有关文化、生活、生意和学习等各个方面。虽然我们在中国或多或少遇到语言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压力与不便,但拥有着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也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与特色风土人情的中国,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选择了这里,也因为爱而留了下来。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统一的理由,那只能说:中国魅力无法挡。

猜你喜欢

女博士博士问卷
制冷博士来帮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问卷网
我是彻底“裸婚”的女博士
女博士还是和男博士结婚的好
女博士在家里首先得还原为一个女人
博士蚊
解读《女博士》
润博士问答